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多措并举,推动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福建省文旅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主体规模偏小、跨界融合创新不足、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等问题。必须找准优势和关键,着力聚焦7个方面:一要加强领导,做活机制;二要突出特色,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三要培育引进,做强主体;四要跨界融合,做大产业;五要精准营销,唱响品牌;六要借鉴经验,做优环境;七要提振信心,加大纾困惠企力度,推动福建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场景理论,构建乡村文旅融合下的旅游满意度模型,验证了乡村旅游期望值、乡村文旅融合质量感知、乡村公共服务质量感知、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认为游客期望值和乡村公共服务质量感知是影响乡村文旅融合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乡村文旅融合质量感知、乡村公共服务质量感知、乡村旅游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并从资源、产品、产业、事业四个层次和空间场景、活动体验、村民驱动、产业联动四个角度提出乡村文旅融合提升游客满意度的路径,以期通过乡村文旅融合提升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农商文体旅融合模式、动力机制以及优化路径等进行研究,认为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部驱动力与外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以分为原动力、拉动力、推动力和支持力。最后,文章提出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资源利用、创新产品开发和强化业态打造,构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农商文体旅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融合理念,探讨了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的表现形式和实施路径。结果表明,融合模式由基于废物循环的融合模式、基于产品循环的融合模式向基于服务循环的融合模式演进。为此,需要通过税收调节、法律规制、建立产业融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体制创新;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融合技术平台、调整产业技术结构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服务功能,建立服务众包平台和专业化服务公司等方式进行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5.
闫珍珍 《新经济》2023,(4):151-161
近年来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趋势明显,成效显著。通过分析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发展现状,从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文化基础设施、从业人员配备、旅游环境、政务服务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优化政务服务、创新文旅品牌、推进智慧景区新体验、加强文旅市场融合发展区域性联动等方面,提出山东省文旅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助力山东省文旅市场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永洪 《当代经济》2023,(10):92-104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区域差异。选取31个省级单位2010—2020年343期面板数据,建立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提取4个主因子,分析陕西文旅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各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31个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陕西产业与贸易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优于人居环境和经济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11年间各地区发展水平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稍领先于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旅游产业,总体耦合协调水平未有明显阶段性跨越;华中、华东、西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全国,而华南、东北地区没有明显地实现融合与协调发展,陕西文旅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刘晓明 《经济地理》2014,(5):187-192
在产业融合视域下,旅游与体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紧密融合的现实需求,文章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融合的基础条件及其面临的制度、能力、需求以及中介服务等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的推动,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形成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三种有效路径。最后,文章基于政府管理层面和企业创新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融合的企业战略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改变产业条件的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假设,以持久提供基于顾客价值的创新产品作为企业战略创新的重点,研究在技术融合、产品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创新--区域创新纵向集成过程中,高新技术扩散路径及传导模式对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及推动作用.提出通过组织工具、技术工具、平台工具,构建基于新产业价值链的企业战略创新体系,利用网络化集成优势、多元化协同优势,有力地提升企业的战略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亟需对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论文选取2003—2017年云南省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与旅游业的指标权重系数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GM(1,1)模型预测云南省农旅融合未来10年的发展轨迹,分析云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未来发展路径。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均衡,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03—2009年处于中度失调阶段,2010—2014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5—2017年两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尚处于调和协调阶段,云南省农旅亟待进一步融合,预测表明2018—2027年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基于研究结果,提高农旅良性耦合协调发展,需丰富农旅产业内涵,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延伸产业链,加强政府引导,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二者的赋能、融合既有利于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落地,也有利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当前,文旅企业存在供需失衡等方面的一系列突出现实问题,对此,本文在剖析文旅企业实际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差异化产品、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运营效率、运用数字技术改善产品提供方式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演进企业商业模式等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跨界转型、产业融合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一种技术诱发型产业发展模式,具有促进文化业态衍生、产业价值链延伸、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等重要意义,其实践路径表现为文化科技化与科技文化化。基于产业融合内涵与特征,从生产链协同规划维度分析生产融合、市场融合、资源融合与渠道融合4种典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及其促发机理,归纳出融合创新过程中强化可治理性、重视文化需求、增进制度保障等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举措。最后指出,在当前环境下,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亟需从政策规章、法律规制、产业结构及自主创新等方面切入,通过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体旅融合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文化消费升级需求的有力支撑.本文总结了常熟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主要举措、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指出了存在的关键问题,据此提出"打造文体旅特色品牌、发展壮大文体旅产业、拓展文体旅融合路径、建设公共文体旅体系、依靠科技驱动融合发展"五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本文在研究相关概念及分析成渝地区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和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对该地区文旅产业协同度做进一步测算评价。由此发现,文旅企业传统优势正在被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势所取代,部分文旅企业面临供给侧改革的难题;成渝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各项重点指标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以成都市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文旅产业协同度总体呈弱增长趋势。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主线,系统化推进产业融合;运用新技术连通生产各环节,提升文旅企业运营能力;借力经济圈发展势能,以区域协同促进文旅产业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机制框架等层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及其需求进行提炼与探索。(1)研究厘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基本概念、宏观逻辑和“人本”逻辑。(2)研究明确了现有文旅融合和社会福祉测量方式及其不足,提出文旅融合推进社会福祉的测度创新,构建的测量模型既包含传统文旅产业耦合测度,也包括广义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并涵盖旅游者与居民的双主体测度。(3)研究提出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机制,涉及宏、中和微观层面,包括文旅融合多维度发展对宏观经济社会福祉的推动机制、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对目的地集体福祉的推动机制以及文旅融合体验优化对主客主观福祉的提升机制。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挑战与契机,为政府治理和目的地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旅融合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发展先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新发展,成为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文化旅游特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逐步规划并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发展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省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角色定位。想要持续保持好、发扬好这一定位,江苏的文旅融合需要从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探索文旅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长三角文旅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发达的数字经济和文旅产业为二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2011—2019年的数据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提高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苏、浙、皖三省、二线及以上城市、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受限于“鲍莫尔成本病”和“数字鸿沟”,三四线和非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助推作用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政府效率、扩大市场潜力、强化城市创新能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地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数字文旅新基建、加速文旅企业数字化、建立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凭借着革命老区优势和红色资源禀赋,倾力打造出一批红色旅游演艺,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总体来看,山西省红色旅游演艺发展较为滞后,并呈现出供应能力不足,游客转化率不高,市场反响不温不火,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等问题。因此为助推文旅兴省,激活红色旅游演艺高质量转型新动力,文章将从产品供给和模式创新、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多方协作和市场运作、产业集聚和人才汇集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探索一条适合山西省红色旅游演艺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桂芹  黄欢 《经济地理》2023,(12):231-239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实践,构建了乡村“群落—空间—建筑”规划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乡村规划驱动文旅融合的逻辑机制,提出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认为:(1)乡村群落规划秉持“品牌+基础+风貌”一体共治,是指导乡村群落进行文旅融合价值共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转型和村落“三生空间”优化的思想力量,为后续的乡村空间规划与乡村建筑规划做好铺垫;(2)乡村空间规划推进“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生,不仅有助于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还能够为人类共同体提供绿水青山,储存金山银山;(3)乡村建筑规划追求“整体建筑风貌+公共建筑样态+民居建筑特色”多维共变,延续传统建筑历史风貌、展示公共建筑地域风情和塑造私人民居乡土特色,为文旅融合提供核心竞争力。基于此,便可形成乡村规划驱动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递推赋能之势。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旅游业发达,农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为探究云南省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构建未来云南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选取1990—2017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旅游国内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三项指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究云南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关系和相互影响。经VAR模型检验得出的结论为云南省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长期稳定共同发展的趋势,云南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农业对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对农业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农业波动受到旅游业波动影响较大。针对以上结论,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云南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提出加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社经济和集体经济、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态等四点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方宁 《经济》2023,(11):77-79
<正>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追求生产制造环节的规模扩容和产业区域小而全配套的传统发展模式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城市功能不足等挑战。利用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信息经济等差异化优势,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以及“产、城、文、旅”“四位一体”发展模式,集聚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创新功能、服务功能、社区功能、文化功能的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强市,产业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要素资源丰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