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客观地反映了当代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识。调查显示,一方面,青年学生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并愿意为之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对于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化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对安全的认知和理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之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台湾问题被认为是首要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强盛则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又超越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概念,个人安全意识上升,全球安全进入其视野,非传统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持积极态度。上述两个特征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对安全的认知和理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之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台湾问题被认为是首要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强盛则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又超越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概念,个人安全意识上升,全球安全进入其视野,非传统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持积极态度。上述两个特征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安全观。  相似文献   

4.
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安全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与国家战略和政府决策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因此,研究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安全研究还是对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由中国国际问题女性学者沙龙课题组承担的"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活动历时一年(2007年1~12月),围绕中国二十所高校学生对基本安全问题的认知与态度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多领域、多视角的调查。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并结合课堂讨论和有关访谈内容,课题组对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和分析,形成了八篇调查报告。本刊将分两期刊发《中国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报告》,衷心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为学术界的安全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也为政府决策和舆论导向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安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对全球化和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相当的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对全球化和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相当的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个人安全有了明确认知。学生认为经济贫困、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问题是威胁中国个人安全的"三大障碍",其中社会治安是现阶段个人安全的最大挑战;不同经济阶层的人群安全感基本相同,但面临与关注的个人安全问题有着较大差异。学生群体关注人身、就业和健康三大安全领域,认为政府是解决个人安全问题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个人安全有了明确认知。学生认为经济贫困、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问题是威胁中国个人安全的"三大障碍",其中社会治安是现阶段个人安全的最大挑战;不同经济阶层的人群安全感基本相同,但面临与关注的个人安全问题有着较大差异。学生群体关注人身、就业和健康三大安全领域,认为政府是解决个人安全问题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了高校学生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能源安全基本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当前中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威胁。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资源耗竭、能源资源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以及由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应该加强能源外交和国际能源合作来应对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高校学生的能源安全观虽然对全面把握中国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定位、挑战与出路有所帮助,但他们的认识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了高校学生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能源安全基本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当前中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威胁。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资源耗竭、能源资源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以及由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应该加强能源外交和国际能源合作来应对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高校学生的能源安全观虽然对全面把握中国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定位、挑战与出路有所帮助,但他们的认识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1.
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安全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与国家战略和政府决策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因此,研究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安全研究还是对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由中国国际问题女性学者沙龙课题组承担的“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活动历时一年(2007年1-12月),围绕中国二十所高校学生对基本安全问题的认知与态度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多领域、多视角的调查。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并结合课堂讨论和有关访谈内容,课题组对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和分析,形成了八篇调查报告。本刊将分两期刊发《中国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报告》,衷心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为学术界的安全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也为政府决策和舆论导向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中国高校学生群体对中国国家安全现状持乐观看法,认为中国在未来10~20年内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将美国和日本视为中国面临的主要潜在威胁,将台湾问题视为中国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在涉及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的问题上,中国学生的态度既积极又有所保留。学生认为,维护和提升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途径在于发展自身实力和妥善解决国内政治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结果的社会性别分析显示,中国高校学生普遍承认在安全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就业升迁和升学求职中的性别歧视是中国妇女、高校女生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分析表明,中国高校男女学生对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看法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整体取向上几乎没有差异;在一些具体选项上,两性选择存在一定差异。调查结果为了解中国高校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所思所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结果的社会性别分析显示,中国高校学生普遍承认在安全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就业升迁和升学求职中的性别歧视是中国妇女、高校女生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分析表明,中国高校男女学生对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看法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整体取向上几乎没有差异;在一些具体选项上,两性选择存在一定差异。调查结果为了解中国高校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所思所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中国高校学生群体对中国国家安全现状持乐观看法,认为中国在未来10~20年内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将美国和日本视为中国面临的主要潜在威胁,将台湾问题视为中国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在涉及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的问题上,中国学生的态度既积极又有所保留。学生认为,维护和提升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途径在于发展自身实力和妥善解决国内政治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被西方国家作为与国家利益密切关联的一个新安全概念,并被当作一种新意识形态工具,纳入其外交、贸易乃至军事政策之中.因此,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一种局部问题提升为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问题.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R·布朗明确提出国家"环境安全"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性. 考虑到我国草原面积很大,草原生态环境近几年退化严重,影响到国家安全的许多方面,且多居边疆,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草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宗教问题联系密切,本文就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回顾了从气候变化到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过程 ,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角度验证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纵观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的评估内容以及国际气候谈判的发展历程 ,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惟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安全是21世纪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其核心假设是:我们无法控制非安全因素带来的所有结果,但必须努力解决其根源。气候变迁、资源竞争、南北问题以及全球军事化是可持续安全产生的动因。随着气候变化由科学问题转向高级政治,环境合作由制度建设提升为可持续理念,包括各种安全概念在内的可持续安全与环境机制的互构,使可持续安全的实现成为可能。作者通过对可持续安全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提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推进制度建设;实现全球环境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国际合作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是构建可持续安全的三条主要路径。强调气候变化、核威胁以及未知却可预见的危机已经使人类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为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安全状态,必须正视环境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安全威胁,在制度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建构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07,(7):48-51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报,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手段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把加强科技工作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为编制和发布《专项行动》,科技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20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定稿。作为近期实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将启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与控制研究”重点专项,集成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条件平台计划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将适时联合相关部门发起“气候变化与科技国际论坛”,促进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气候大会在逐渐变味。自1992年开始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一个环境与发展问题变成了殊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的国家战场。《京都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目标,被认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