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明 《新疆财经》2023,(1):17-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在三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四次收入分配概念,探讨以初次分配为基础、再分配为重要补充、鼓励发展三次分配及四次分配的收入分配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路径。基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四次分配是对三次分配的补充和完善,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所在,更是民族的未来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发展过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其中,政治引领是新时代青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奋斗方向;培根铸魂是新时代青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导向;踔厉奋发是新时代青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向;天下大同是新时代青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世界指向。中国青年不仅描绘着个人发展、群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融合的宏阔青春版图,还诉说着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铿锵青春话语,更持守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青春期冀。总之,中国青年始终是把握历史机遇、持守历史自信、发挥历史主动、透视历史进程,并最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永恒夙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明确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发展历程,贯彻党的二十大赋予新时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指引,坚持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2022,(12):6-10
<正>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共同富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明确了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先行,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密切相关,体现了浙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探路和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实 《浙江经济》2023,(6):20-20
<正>缩小收入差距,需要“扩中”,重在“提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推进共同富裕的进军号,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创新,将共同富裕提升至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新的战略高度。全面深刻地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大同”“小康”社会理想相结合、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中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现实实践中梳理共同富裕的探索历程,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世界文明新形态等方面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战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拥有“人力资本红利”逐渐释放、工业产业链配套齐全、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挑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重要内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特征,二者相辅相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引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二者协同共进的重要路径。发展生态经济是践行“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彰显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态意蕴。它以推动自然生态要素参与生产和分配为主抓手,有利于发展生态生产力、改善生态经济领域生产关系,提升富裕程度和共享水平,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建设,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施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还存在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模式过于简单等问题。遵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使其功效得到更好地呈现,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对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也变得更加迫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农村。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富裕起来,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硬骨头”,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征程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重新开启。自1978年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以举世瞩目的成就,重新书写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体系,也用自身的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与世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进而在寻求目标与发展的平衡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公平,推动实现更加公平,更加效率的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并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同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现代化先行,既要深刻把握和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又要有浙江现代化先行的定位、特色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收录汇总):51-5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则是稳健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区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更是国家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呈现主体实力仍相对不足、不同县域之间分化日益凸显、产业发展低层次日益固化等特征,发展面临着环境及土地双约束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要素向上单向流动与高质量发展要素需求、财政收入增长迟缓与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等多重矛盾。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困境上,建议以理性上级政府的顶层设计为基础,有为县域政府的先行先试为支撑,强化县域内生发展能力为关键,加快县域对内对外开放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域收入基尼系数偏高且波动较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要坚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经验,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缩小收入差距乃至缩小贫富差距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浙江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近年来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但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