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农业劳动力转移不能选择像西方发达国家由大城市吸纳劳动力的道路。在城市就业形势空前沉重的阶段,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建设是转移和吸纳农业劳动力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培训机构不健全是障碍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农业产业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笔者从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角度入手,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一直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体,因此研究城市在吸纳和扩大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潜力是有实际意义的.为了衡量城市吸纳和扩大就业的潜力,我们将选取就业弹性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3个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探明某一城市在吸纳和扩大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兵团的地位和责任使得兵团要成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锋与长治久安的基石。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途径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将举步维艰,难以顺利实现。"十二五"计划期间是实现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通过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大力支持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兵团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魏巍 《当代经济》2016,(24):20-22
按照农机经营主体、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不同特征,将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家庭承包时期和农机产权改革后三个历史阶段.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变迁的诱因是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变迁的方式是强制性变迁.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兵团、团场、农机经营主体以及农户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较高、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然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扩张效应并没有伴随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解决我国就业难题,本文试图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低就业吸纳能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国有单位比重和行业工资水平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因此,应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私人有效投资、促进行业产出增长、消除现行的二元就业体制、打破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服务业在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同时,需要吸纳大量的人力资源,就业吸纳优势显著。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符合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要求,旨在为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之间搭建起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强化服务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力度,提高其运营效果。通过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避免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提高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发布与运用的效率和效益,提高现代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其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前景、困境及政策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之外的第三部门组织,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下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以及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员规模和领域来看,我国社会组织孕育着庞大的就业空间,然而,就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规模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数量来看,目前仍然不充分,社会组织本身在吸纳就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缺乏政策支持,已陷入自身发展困境。社会组织吸纳就业过程中急需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以屯垦戍边为基本职能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经济社会组织。兵团发展的历史就是兵团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探索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农业服务,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历史。这是兵团农垦团场自立的需要,也是农垦团场经济积累的需要。回顾兵团从成立到当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三个阶段的历史和经验,对于兵团和农垦团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二次创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气象灾害冲击农业生产,对农业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对1980—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农业经济、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利用SVAR模型构建兵团农业经济、劳动力、土地、投资和气象灾害等要素的动态结构关系,利用脉冲函数分析兵团农业经济受到要素变化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长期稳定增长;兵团农业气象灾害日趋严重,极端天气造成气象灾害波动性增强;旱灾逐渐减弱,风雹灾害增加,低温冻害有增加趋势;兵团农业经济显著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影响,劳动力和经济自身产生的长期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效应滞后严重,气象灾害负向效应周期长,农业对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缓解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加工贸易是我国吸纳就业、尤其是中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根据课题组对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个加工贸易代表性地区的典型调查数据来判断,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在3000万左右,带动的相关上下游行业就业人数约1000万人,合计吸纳和带动就业约有4000万人。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放缓、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加工贸易就业规模的峰值已经过去,并呈现出就业人数逐步下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人员素质提高和权益意识增强、就业布局加快调整等特点。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就业人数还将延续"稳中有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是我国吸纳就业、尤其是中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个加工贸易代表性地区的典型调查数据来判断,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在3000万左右,带动的相关上下游行业就业人数约1000万人,合计吸纳和带动就业约有4000万人。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放缓、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加工贸易就业规模的峰值已经过去,并呈现出就业人数逐步下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人员素质提高和权益意识增强、就业布局加快调整等特点。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就业人数还将延续"稳中有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加工贸易是我国吸纳就业尤其是中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从对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个加工贸易代表性地区的典型调查数据判断,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领域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在3000万左右,带动相关上下游行业就业人数约1000万人,合计吸纳和带动就业约4000万人。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放缓、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规模的峰值已过去,并呈现就业人数逐步下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人员素质提高和权益意识增强、就业布局加快调整等特点。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未来我国加工贸易领域就业人数还将延续"稳中有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注意协调好吸纳就业和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最首要的是要处理好发展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之间、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服务业中吸纳就业的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是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就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要载体,增强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农民工城市就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忠 《生产力研究》2007,(7):75-76,145
文章认为虽然我国目前人口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城镇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第二、三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转变与提高城市化政策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赵楠鸽  代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98-99,114
经济活动人口是创造GDP的主要动力,其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基于此,充分利用经济普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来分析兵团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及变动特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探求兵团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活动人口扩大就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