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讲,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了。列宁在本世纪初期也指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现在看来,早就被判了死刑的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思想。《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主义全球化理论的集中表达,列宁主义的全球化理论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理论回应,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定位是列宁全球化认识的重要前提,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必要性的一定认识是列宁全球化认识的重要方面,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全球化认识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全球化思想的集中表达,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首先是关于资本全球化的新阶段、新形式的理论,实际上他对于帝国主义五大特征内部结构的分析,就是对资本全球化历史进程中全球化特征逐渐显现及其在各个层面的展开和深化。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极限,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前夜。这些思想既指导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样也成为列宁的全球化视野和论断的历史局限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普遍地为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所困扰。有些第三世界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发展到三位数字,有些第二世界国家则已达两位数字,即使象西德、瑞士等所谓硬币国家,其通货膨胀率也令人不安。帝国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纸币发行过多和信贷过度扩大所引起的,是统治阶级为了缓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指出:在垄断统治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两种趋向,时而表现为迟缓停滞,时而则表现为迅速增长,并且强调说:如果以为垄断所固有的“腐朽趋向排除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可能,那就想错了。”历史的进程完全证实了列宁这一科学的论断,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在大危机和特种萧条中度过,二次战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资本主义逐步进入垄断阶段,各国资本输出的规模日益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输出,主要是由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掠夺殖民地而进行,因而一半以上集中在贫穷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具有典型的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性质。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正> 一、苏联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引进外资及技术概况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时就着眼于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他曾多次对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理论上作了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8.
一、性质资本主义国家交易所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所分为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在性质上是属于货币资本的市场。它的作用是动员和集中社会资本投资于工商企业。商品交易所是资本主义世界上大量各类同种商品的批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易所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最盛时代,即十九世纪最后二、三十年达到最高度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由于垄断作用的加强,商品交易所的作用削弱了。  相似文献   

9.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帝独立斗争不断高涨,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另一方面则是为数甚多的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他们有长期历史发展的工业生产,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大量“过剩”资本,垄断世界市场,操纵商品价格,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中继续占据着优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他的迂回过渡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证明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有两种形式,即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外掠夺扩张,攫取更大利润。列宁指出:“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苏修叛徒集团统治下的苏联已完全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它不仅具有帝国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经济特征,甚至比老牌帝国主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形成的时代,尤其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科学方法论,基于全球化进程与俄国当时实际的分析,提出了关于“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联系的辨证思想。他指出,俄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俄国,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和存在于统一的世界经济范围内,两大社会体系的矛盾属于全球统一体的内部矛盾,“我们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中”。列宁阐述了两制和平共处是世界共同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借助联合外国资本的力量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思想。这一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的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理论作了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左翼学者认为,全球化条件下帝国主义出现如下新特征: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加剧,金融资本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成为帝国主义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全球化为帝国主义提供了新的剥削方式,但也使帝国主义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武力干涉交错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及其特点市场这个概念是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列宁说过:“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选集》第一卷198页)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和商品  相似文献   

15.
将近六十年前,列宁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时,明确指出:“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资本最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面。”①这一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规律,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问题的一个锐利理论武器。在列宁写下这段话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更为加剧。在历史上,六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我们看到,六十年来,在“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③的无情支配下,不但所谓“日不落”的英国早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继英国而起的美帝国主义,现在也正在衰落下去。第二次大战时,美帝国主义大发战争横财。战后它利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败或者战争创伤严重等条件,爬上了超级大国的宝座。美帝国主义为了把资本主义世界囊括为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列宁在分析美国的农业问题时指出:“如果把农业进化同工业进化加以比较,农业中资本主义现在所处的阶段比较接近的是工场手工业,而不是大机器工业。在农业中手工劳动还占着优势,比较起来机器的使用是很不广泛的;”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的农业已进入了类似大机器工业的阶段,即实现了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的“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在现代科技革命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客观过程,但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它也必然伴随着这一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腐朽趋势。美国农业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典型,研究美国农业的“工业化”问题,不仅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 资本输出的理论是列宁于一九一六年所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重要内容,是帝国主义五大特征之一。自列宁所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问世到现在已经历了七十二年的历史。这七十多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资本输出和资本国际化运动加以重新认识和研究,这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浩 《消费导刊》2010,(5):219-219
本文通过对新自由主义的由来与发展以及三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危机的论述揭示出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即它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对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和蔓延,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它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这在经济理论界是有不同的认识的。下面就将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经过短暂收缩,从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种形式发展得都很快。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的国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列宁学"作为西方一种从各个角度研究列宁思想的社会思潮,歪曲和贬损了列宁主义。就资本主义观而言,他们认为民粹经济学是列宁的理论来源。认真解读列宁论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难发现,列宁在社会分工、工业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小生产者破产论、剩余价值实现论、资本主义市场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对民粹经济学作出了深刻批判。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列宁资本主义观的真正思想来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典文本,理性审视各种否定历史事实的思想及其意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