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其对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时,也体现出巨大的就业效应。2013上半年,金融行业对北京市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20%,这预示着金融行业对北京市的整体就业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就业弹性系数、构建线性模型等不同的实证方法对北京市金融行业的直接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金融行业有较强的直接吸纳就业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稳  李雪 《保险研究》2016,(6):27-39
就业水平是一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宏观指标之一。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近年来,保险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其就业吸纳和拉动效应正逐渐显现。本文运用2000~2014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方法,以及回归模型的研究方法,对保险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吸纳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保险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和较低的结构偏离度,表明保险业对就业有较强的直接吸纳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保费每增加1%,保险通过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间接带动就业增加0.965%,表明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间接就业拉动效应。分险种看,非寿险比寿险有更高的间接就业效应,说明非寿险类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较资金融通功能更为显著。依据实证结果预测,2020年我国保险业直接就业人数约为1450~1500万,保险业发展可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以就业弹性系数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因此要扩大就业规模,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胡毅  李霁虹 《中国外资》2013,(18):357-357
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以就业弹性系数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因此要扩大就业规模,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摘要:根据吸纳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2007—2010年31个省市21个指标的124组样本数据,采用投影寻踪分类技术对各地区吸纳就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和分类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吸纳就业能力最强,广东和江苏为第1类地区,山东、浙江和上海为第1I类地区,中西部绝大部分省市属于第1V或V类地区;2007—2010年期间,所有省市吸纳就业能力都是增强的,但省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地区经济实力对吸纳就业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投资水平;在21个指标中,货物进出口总额、地区GDP等权重大于0.2433的10个指标最重要,占总权重的71.5%,地区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GDP比重是逆向指标。实证结果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情况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就业带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历史,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78-2008年第三产业的就业带动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带动效应显著,发展潜力很大;随后,将第三产业细分为四大类,综合各种考察方法,分析它们各自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拉动的就业可分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利用计量软件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房地产业创造就业能力进行数量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业不仅具有稳定增长的直接吸纳就业能力,而且具有引致间接就业的“乘数效应”,即由于房地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致直接就业数量几倍的增加。通过对房地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能力的定量分析,深入剖析了房地产业对就业影响的乘数效应,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佐证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力度较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但不利影响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市场萎缩使得社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化,加之大众心理的恐慌,全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等职业院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考验。探讨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失地即失业"的困境,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突出。失地农民的总体现状是人口规模大、生存压力大,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也不尽合理。就业现状包括就业率低,就业渠道较少,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由于现存制度、就业环境和失地农民自己方面的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就业。失地农民就业的路径选择包括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提升企业、产业或当地特色经济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建立服务于失地农民就业的平台和增加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5-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短期的技术引进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其对就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长期的技术引进并不能持续地带来就业增加,反而会对就业造成破坏效应。自主创新对就业短期以破坏效应为主,但长期的自主创新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并且从经济距离权重下的就业效应来看,自主创新吸纳了相近经济水平区域的劳动力,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的就业效应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技术引进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就业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从汇率变动对就业的传导机制出发,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及历年数据发现,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导致出口企业用工需求的下降,会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的流动,实现就业量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升值同样会通过FDI对不同产业用工需求及产业结构施加影响,改变不同产业的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内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解决民生问题、吸纳就业、减少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尽管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金融服务可以说是当下小微企业生死攸关的决定因素。虽然国家不断出台针对小微企业的鼓励政策,融资难仍然是一个久攻不下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对吸纳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然而,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据有关资料统计,1978—1989年间,我国就业对GDP的弹性值为0.311,1990—1996年该指标为0.107,1997年为0.13,目前仅为0.1左右,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表明我国就业问题已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扩张就业途径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解决就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绩效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一步对内蒙古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就业吸纳弹性的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是内蒙古吸纳就业的主力,但近年来就业吸纳弹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周章法 《浙江金融》2007,(8):58-58,53
由于长期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培育,遂昌县工业经济"倒金字塔式"结构日益明显。截至2006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57.82亿元,其中,规模(年产值500万元以下)以下企业的工业产值7.69亿元,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3%,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和工业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引起了全县上下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小企业投资少、见效快、产品市场广阔、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就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注册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工业生产总值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60%以上,实现利税占4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中小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却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据调查,大约80%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但财政政策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还有争议。凝聚共识的关键,一是从统计上考察政策对就业的影响,验证政策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二是评估创造单个就业岗位的财政成本有多大,通过考察投入经济性判断政策可行性。为评估我国财政政策促就业的作用空间,借助2014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冲击,利用2010—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在评估减税就业效应的基础上,核算了创造单个就业岗位的财政成本。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显著促进了就业,核算表明,新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所需税式支出不超过2.81万元,在2014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内,总体低于发达国家,但已然不小。这意味着我国通过财政政策稳保就业仍有空间,但要做好跟踪评估。本文采用较为严谨的方式,评估了我国就业岗位创造的财政成本,评估结果也为相关预算编制提供了支出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媛萌  杨文杰 《时代金融》2012,(30):176+298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却逐渐减少,从而涌现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成为制约河北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促进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机械工业不但自身具有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它的发展也带动提升了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我国机械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生产能力低下、总体水平落后等一些问题。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程春晖 《深交所》2005,(5):20-23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力量。截至2003年底。我国中小企业达到19.43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其完成的销售额占全国的60.7%,资产总额占57.8%,吸纳就业人员占75.5%。证券市场通过鼓励、扶持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在启动民间投资、增加就业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导、示范、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