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锁加盟是近代世界零售商业的模式之一。总部设在上海的联华超山市自2001年组建了加盟管理总部后,发展加盟事业的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全年新增加盟店131家,2003年新增230家,加盟网点增幅达71.65%,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相似文献   

2.
以两个转变为动力加快零售商业的改革与发展郭国荣零售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要在今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流通产业,就一定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以两个转变为动力,加快零售商业的改革与发展。一、零售商业实现两个转变是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8年华联吉买盛GMS开出第1家门店,投资4000万元;迄今已在市内外开设22家门店,总资产达10亿元,员工5000人;2003年公司投资回报率达17%,净资产增长10倍,上交税利6000万元;吉买盛已成为上海国有商业构筑GMS零售业态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的效应与对策钟慧中(杭州商学院副教授310035)一、我国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的效应国外直接投资进入我国零售商业,具有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的效应。(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商业的正面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商业虽然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国...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发展,浦东形成了中心商业圈、特色商业圈、地区商业中心和居民区商业街区。“十一五”浦东商业设施投资扩容加大,面积从2006年的350万平方米,至2010年达到750万平方米翻了一倍多,商业营业用房的投资额超250亿元,年均投入量达50亿元,近两年的商铺投资量增幅均提高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以来,零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一度成为经济界的热点。其直接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一向看好的零售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零售企业的效益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企业、政府乃至经济学界都迫切需要找到滑坡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由于新的投资热点尚不多,一些企业特别是贸易商、房地产商都青睐于零售市场,希望投资零售商业获得较大的回报,而这一市场出现的新态势,又使他们对本以为可以进军零售商业的想法产生了怀疑,也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进入零售市场的途径。当前零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何新态势、中国零售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零售企业到底怎样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萍 《财贸经济》1997,(6):56-59
大型国有零售商业的困境与出路赵萍一、大型国有零售商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零售商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1991年我国年销售额1.2亿元以上的大型零售企业只有94家,1992年增长到150家,1993年几乎又翻了一番,达291家,...  相似文献   

8.
陈杰 《上海商业》2004,(1):48-50
2003年,中国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增幅达8.5%,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1—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06亿元,同比增长8.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数据看,食品饮料及烟酒类同比增长16.4%,日用品类增长14.1%。  相似文献   

9.
吴伟 《商业时代》2003,(14):17-18
新型商业零售业态的挑战 近年来西安市零售商业竞争激烈,出现了以大型仓储超市、大型家电销售连锁店、大型药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商业零售业态。这些新型商业采用全新管理模式和营销理念,更加贴近市场,大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商业信息传递,商业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市场销售额迅速提高。在全市销售额最高的七家商  相似文献   

10.
一、近年来荆州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状况分析近年来,荆州市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大致有以下特点: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步增长,但比重有待进一步提升。截止2001年底,全市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19.4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52%,年均增幅为30%。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7.9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83%,年均增幅27.2%,两项合计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35%,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北京商业》2007,(1):31-31
近两年,中国家居消费市场平均增幅超过30%,2005年全国家居总销售额达34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已经吸引各路资本下注“豪赌”。2005年,全国省会城市新增的1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居类卖场就有数十家左右,大型家具零售终端的增幅也达到30%。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13,(11):98-100
2013年8月广告市场整体投放金额超过746亿元,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2%。同比方面,药品及健康产品、商业/I业/农业、汽车及有关产品三个行业出现下降;其余七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食品行业增幅最大,为41%,零售及服务行业也有23%的增长。环比方面,整体呈现稳中的趋势,其中家居用品行业增长显著,增幅30%;相反,旅游/运输行业一路走高后有所下降(表1)。  相似文献   

13.
<正>(一)机构与人员 近年来,我国的零售商业发展很快。1993年的零售商业机构网点总数已达到1000多万个,占整个社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营管理机构的70%以上。从事零售商业的总人数已达2312·7万人。全国零售商业企业职工达到772.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职工340。4万人,城镇集体企业职工412.4万人,其他经济单位19.6万人,私营商业企业发展到7.4万户,84.58万人;从事个体商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零售商业发展迅猛,校园经济已经受到零售商业企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各项相关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具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在零售商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部分零售商业企业开始涉足独立学院校园经济中的零售商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对独立学院校园经济中零售商业的发展对策予以探讨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麦德龙等大型卖场不断扩张,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这些外资商业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占据国内零售商业零售企业的前列,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中,外资控制的份额更高达80%.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对开放外资零售商业零售企业投资期限的承诺,国外商业连锁商业零售企业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二级和三级市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就必须要从注重生产管理转向注重财务管理,并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商业零售企业财务管理上也必须深入改革并不断与世界接轨.按现有形势发展,在商业零售行业,将很有可能在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出现相对垄断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如果国内商业零售企业在近几年不加快发展并提高管理水平,则会面临很大的威胁.本文就商业集团公司在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做好财务管理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21日上午10时,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物美”)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其90%以国际配售形式发售的股份,认购倍数达13倍左右;其余10%公开发售股份的认购倍数更高达150倍。此外,世界银行下属的投资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通过配售获得800万股股票。这是IFC首次在中国的零售领域进行投资。作为北京物美的长期投资者,IFC预计该公司股票的回报率为20~25%。  相似文献   

17.
《商场现代化》2004,(9):53-54
百货商店这一业态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建国初始到改革开放,国营百货商店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商品流通主渠道,几乎是惟一的零售形式。改革开放后,才有其他零售业态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百货商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者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使百货商店走向繁荣。大型百货商店效益普遍良好,销售额增幅高达20%,因而成为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信使     
《环球供应链》2006,(2):10-10
在中国零售市场即将向外国企业开放的大背景下,在上海市政府“以规模抗衡沃尔玛等世界级零售企业”的目标下,“百联”成立了。该文记述了百联成立三年以来的发展历程,这样一个囊括了百货、购物中心、超市商业、专营专卖、物流、商业房产、投资和汽车八大板块的超巨型商业航母,它的重组、改制、结构调整的三步棋进行得缓慢而艰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零售商业的发展进入了做商业要懂地产,做地产是为了做商业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商业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零售商业投资的关键点是要找到零售商与地产商的契合点,即地产商更多地了解零售商,零售商更多地清楚地产商,两者融会贯通,这是零售业投资获得回报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董恩宏 《商场现代化》2006,(3S):178-178
近年来,连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的突出现象。家电连锁销售企业作为新兴商业业态的典型代表,在当今商战中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独领风骚,这成为当代中国商业领域的突出现象。本文从中国家电零售业面临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形势出发,对家电零售业态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一一论述,从而结合国外一些成功案例,得出中国家电零售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