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以来,福建省浦城县探索实施以“村里的事让村民知道、让村民参与、让村民做主、让村民监督、让村民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五让”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如今该县县委、政府又在取得“五让”工程机制成效的基础上,将“五让”提升为“五要”工程,即“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以充分体现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现以该县仙阳镇实施“五要”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例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税务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推进税收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也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作为一名基层机关工作人员,随团到昆山市进行学习考察,此次昆山之行真让我受益匪浅。昆山之路,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路、典范之路,实际上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的优质服务、小康的全面建设在昆山已经变成了和谐的乐章,而这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最近,温家宝总理说,加强农业农村建设是带动内需的一着活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最根本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而让农民富起来的根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的生态屏障。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金融,但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依然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本文试从现实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资金支持困境以及金融支持的法律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探讨不同的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同地位作用,并就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比较系统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以高效的金融服务助推江苏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必不可少。近年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江苏金融部门积极发挥金融杠杆的助推作用。但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比,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的不完善,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增强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创新金融服务,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景德镇市的两个试点乡镇为样本,对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全面测算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并综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肖四如 《银行家》2014,(6):96-99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早在2006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就在赣州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然后在全省推广,并形成了具体模式和经验。在总结江西省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相继在全国其他省市全面推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困境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命脉。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必然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势必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然而,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却存在诸多的金融困境,文章通过剖析金融困境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农村金融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金融书屋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问题本书对有关的中外理论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作者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本对建设和谐新农村中的农村金融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和政策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刘仁伍  相似文献   

13.
邢立新 《吉林金融研究》2011,(9):51+57-51,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署,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作为中央银行的基层组织——人民银行县支行应加强征信工作,努力发挥征信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一、县支行征信工作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担负着央行的基础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县支行征信工作的好坏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影响巨大。目前县支行征信工作有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天下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十一五”时期新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6.
王晖 《投资与合作》2014,(2):386-38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卓有成效的财务会计工作。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国农村会计工作水平应采取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重要目标,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力发展农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资金需求量极大,单靠政府财政、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资金支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目前在农村金融领域,仅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正在进行资金支持工作,单就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支农能力而言,维持目前的支持力度已明显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加强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郑建林 《浙江金融》2006,(11):48-49
新农村建设是未来5到10年中国农村政策的目标和政策选择.是今后我国“三农”建设的一个热点、难点和重点课题.关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课题。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最不发达县的庆元新农村建设工作,更是关系到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全省能否顺利提前现实现代化的全局。我们金融部门应该要深入研究如何在庆元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更好地推进庆元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杜鹰副主任接受《中国投资》专访,系统阐述新农村建设投资问题,并就有关重大制度设计发表观点《中国投资》:尊敬的杜主任,请您谈一下,“十一五”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杜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