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拉动消费和结构升级更需要支持有“双拉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面临下滑的情况下,我们既需要加大各类投资以稳定经济,也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拉动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部门目前面临外部需求减少、国内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萎缩、调整之势难止,国家除对其进行必要的支持使其升级外,这些产业难以承担起拉动国内消费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双拉动”重任。要实现“双拉动”目标,更需要支持一些先导性产业,  相似文献   

2.
在外需萎缩和内需不振的背景下,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计划的实施对推进浙江经济企稳回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浙江现有以轻加工消费品为特色的产业结构,与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初次拉动结构不配套,能够分享到中央投资直接拉动效应的行业和产品不多,中央投资对浙江产业升级拉动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消费”这驾马车长期以来的“短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拳出击”——在确定的2009年5项工作中.有关通过提升民生水平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党中央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的决策,对于全国及各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并结合本省实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着手,实行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继续扩大投资,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我省经济是以重化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就某种意义而言,是一种投资驱动型经济,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八五”期间,我…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虽然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国财政在今后5年将支持促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一消息告诉我们。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作用不尽相同。从三大需求的性质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预见的最终需求。在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由短缺经济时代的资源供给转变为市场需求的新形势下,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三大需求的数量看,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一般占到60%左右,因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研究消费预警可以科学、有效地洞察消费趋势,助推消费稳步升级。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近两年来,浙江省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积极寻找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左右,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左右,贡献率达到50%以上。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浙江突出抓了“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改变依靠投资拉动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说,在1978—1984年,国民经济新创造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奉行的“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思路。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投资需求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不仅如此,在消费需求没有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只能反映出行政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金融风险一方面直接反映金融系统内的风险,一方面反映更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当供求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启动内需自然会成为各项调控政策的共同指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是拉动经济健康的增长。因而,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就不但要注重投资需求,而且要注重消费需求。因为消费需求是市场的最终制约力量,现有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能否实现取决于未来的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扩大内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妙珏 《浙江经济》2009,(10):32-33
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将政策重心放在如何启动与扩大消费需求上面,更加注重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为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大投资,制造投资乘数实现投资拉动;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激活国内市场,但如何达到投资拉动的预期目标,并使其成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仍是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投资的角度,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板块效应加以分析。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主要是由农村与沿海两大板块的投资高潮拉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向新常态的平稳过渡。过渡态时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寻找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新动力",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转为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即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的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说明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以“立足内需”的阶段性战略,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研究表明,促进消费的最具潜力的市场在农村。伊犁是农业大州,伊犁州直辖县市(以下简称伊犁州)的农村人口占60%左右,近年来,农民的消费支出稳步增长,预示着未来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扩大伊犁州消费领域的主战场,也为拉动伊犁州的内需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对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近年来,西藏依靠投资拉动,尤其是依靠中央直接投资,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党的十七大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拉动不足的现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西藏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选择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西藏近年来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以及面临的机遇,提出当前扩大三大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鹰 《开发研究》2012,(3):52-55
地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往往是"留有余地"的,"留有余地"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且这个程度差异在时序上存在波动性。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预测方法技术导致、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导致、保守性估计导致和政绩评价压力导致,其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2003—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牺牲部分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余地";造成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预期都比较保守,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速对预期目标的准确性非常敏感;投资需求不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的主要因素,但消费需求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升高的一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管理的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换位",即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率。这意味着,今后外贸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但随之换来的是外贸质量与价值的大幅提高,进而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将面临变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净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因为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理论上看,拉动一个国家与拉动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一致的,在实际计算上,目前考察市级经济增长,一般用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三个指标分析,这时往往会因统计口径、城市间资源流动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略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