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从人口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五个不同角度,选取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新疆18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并依据其综合得分高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疆;部分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基础设施落后,降低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城镇化质量的各个因素发展不协调,出现各自的短板。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2011年经历了急剧下降,其他年份生态环境质量是不断向好的,两系统的耦合度除了在2009~2010年处于中耦合水平,其他年份处于极强耦合状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向好,2016年开始进入高级协调发展阶段。(2)黑龙江省12个地市整体从中城市化区转向偏高城市化区,高城市化地区在减少,偏高城市化区在增加,低城市化区开始显现,除哈尔滨市是劣生态环境区外,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是不断提高的。(3)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涉及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发展三种类型,并且除伊春市、鹤岗市和鸡西市以外,其他9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是不断向好的。  相似文献   

3.
聚焦资源-经济-社会-生态4个子系统,构建了城市脆弱性等级评价体系,应用状态空间法对成都市城市脆弱性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5年,除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外,资源、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脆弱性均不同程度下降,各子系统呈现不均衡变化,社会和经济子系统对城市综合脆弱性更为敏感,重大事件对城市脆弱性影响显著;城市综合脆弱性呈震荡式下降,并可划分为2002—2006年较低脆弱、2007—2011年为较强脆弱和2012—2015年较低脆弱3个阶段,成都城市脆弱性从资源主导型脆弱性向生态、社会主导型脆弱性转变。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应逐步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4个子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高质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均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和谐和城乡融合水平地区差异逐渐扩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森林覆盖率、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层级任意两因子交互后解释力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得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八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长江中下游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长江下游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均优于中游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则相反;(2)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在2012年之前基本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4年从低级向中级协调发展过渡,2014年之后长江下游城市处于良好、中级协调之间,长江中游城市均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实证分析验证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合理性,为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度不高。研究结论:对城市子系统和乡村子系统分别从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两方面设置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城乡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和可持续。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以市域为单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我国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71.43%、61.01%和61.90%,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社会、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次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一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3.10%、21.43%、33.04%、23.81%和8.63%。(3)社会、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较好,尤其是社会和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上的重叠性;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等级市集聚连片且圈层结构分布格局明显;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反而较低,并且空间分布复杂,省域内差距较大。(4)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受自然条件、交通、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东中西差异明显,与我国的三级阶梯分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尤其是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部部分省会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的西南部地区是较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8.
常非凡 《水利经济》2021,39(3):7-14
通过选取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等4个一级指标,并设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15个二级指标,在考虑了各城市间的差异性和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平衡性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模型得出各城市竞争力强弱排名,预测的各城市动态、静态变化趋势能更好地为规划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根据研究成果,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提出城市间要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发展、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区域内城市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整体互补协同等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口快速集聚,城市经济迅速增长,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6年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从转型动力和转型绩效两方面客观评价七个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转型成效水平"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进行协调性及制约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从转型的成效程度上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呈现逐年增强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转型绩效水平总体向好,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好于经济系统;从转型协调度看,转型动力系统与转型绩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爬坡式"上升趋势,协调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协调水平均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未来5-10年,我国将处在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以城市化为重点推动城乡一体化还是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城市化,争议不断.从实际情况看,城市化水平与地区城乡差距成反比.城市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例如,东欧国家的城市化比例相对较低,城乡人均GDP相差2-3倍;欧美国家的城市化率很高,城乡人均GDP相差1-2倍.以城市化为重点将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游客集中涌向热门旅游目的地,使得这些地方出现了潜在的过度旅游问题。在重新界定“过度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从旅游资源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过度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03、2008、2013和2018等年份我国22个典型旅游城市的过度旅游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我国22个典型旅游城市过度旅游程度整体上加大,其中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武汉、张家界、三亚、丽江等城市表现显著;(2)从城市等级来看,常年处于过度旅游的城市主要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其中,过度旅游程度最高的城市为北京;(3)从旅游城市分类来看,张家界、黄山、重庆等自然山水名城过度旅游程度加重较为显著,其次为成都、三亚等休闲娱乐城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主要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应优先扩大就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推进多元化发展,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建议加强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研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差别化的具体措施,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丰斋 《中国农史》2007,26(4):57-63
粮食供应是城市的生存命脉。古代中国的城市供应与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西欧的城市主要依赖"农业腹地"和"长途贸易"提供粮食,城乡关系和境外贸易都非常重要;而中国古代城市的供应则主要依靠官府调拔和市场配置,城乡之间没有建立明确的经济关系和贸易联系。两者的差异反映了大一统社会与割据型社会相比较,城市所处的地位不同,城市的生存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特殊的景区载体,其分布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影响着公园的长远发展和市场效益。以我国241处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百度地图搜索和改进的回转半径法,定性与定量分析公园分布与城市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有近60%的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在人口小于100万的中小城市;总的平均距离为108.94km,比国家5A级景区远了40km左右、出行时间多了近1h;国家地质公园分布与城市空间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时空分布态势,与5A级景区的衰减趋势有明显不同。未来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需要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增强可进入性,以扩大市场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它是政府拥有的国有资产中最大的资产,经营城市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不仅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对改变城市面貌,增强城市竞争力,亦有其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从四方面作了系统的精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 ,分析了目前矿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规划之间 ,矿产资源开发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 ,产业结构、经济效益与城市发展、职工生活之间 ,矿山企业与城市管理之间 ,信息化发展滞后与城市发展之间等五对矛盾问题。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矿产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强矿产资源集约式开发利用、减少对城市环境破坏 ,实现矿业城市与矿山协调发展 ,对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等四项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Since 1978,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undertaken a series of market-oriented policy reforms which has led to responsibility for urban development shifting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to the local level, i.e., the provincial, prefectural city and district governments. As a result, local district governments in China’s larger cities have become key players d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an intensiv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urbanization (where markets drive urban policy). These urban projects are best characterized as property-led, encouraged by neoliberal policies such as government support for land-based urban growth coalitions and property speculation. Based on 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is process has led to several newly built districts or towns. However, they have become ghost cities due to their lack of inhabitants and empty apartment units (apartment units are often purchased as part of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rather than as primary residences). This paper will unpack economic mechanisms and government motivations behind three iterations of ghost cities, to explore how local governments interact with central government as well as with property developers to expand urbanization. We examine three cases, the distinct urban contexts of Shanghai Thames town, Ordos, and Kunming (reflecting suburban tourism; debt-financed urbanism; and pro-growth strategic urbanism respectively) – to examine the variations across ghost cities in China (both in terms of neoliberal mechanisms and its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收益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对能长期彻底地转移到城镇的愿望是强烈的,城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但影响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和因素也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人口迁移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城市收入和迁出成本的差异,同时,农民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是决定其能否进城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承载力接近饱和。过去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地质调查工作已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开展以城市地质环境资源为主的新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城市地质资源调查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城市地质资源调查的内容及方法,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出发,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主要从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资源环境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对该市从2000年到2004年土地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纵向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水平在加速提高。针对评价结果,文章对重庆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