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承父业     
我的父亲是个任职多年的村会计,是他教会了我打算盘,也是他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还是他使我踏上了会计之舟,成为现在的一名经管干部。回想起来,父亲的算盘打得又准又快,他的所作所为是我做人的榜样。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就在生产队当会计,一干就是20年,记得在70年代初期,队里分粮食算工分,年终决算收益分配,父亲忙前忙后,可当时并不为全体村民所理解,因为那时还没有财务公开制度,有的村民认为父亲业务精,更容易“搞鬼”,便捕风捉影到公社告状,公社一连查了8天,但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一场风波平息了。80年代,我高…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三月,余友涵、丁乙、秦一峰、汪谷青、艾得无、我,在复旦大学学生俱乐部办了一次联展,展出了我们从80年代初到85年的部分作品。这是我们在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过程中,尝试现代绘画的一次展示,名为现代绘画——六人联展,展出的作品是抽象画作。  相似文献   

3.
无悔的选择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自然规律。然而,硕士研究生李兰蕴近几年从京城到县城,又从县城到农村,一次次逆"规律"而行的选择着实令人吃惊不小。而他却说:"这是我无悔的选择!"辞别京城李兰蕴1963年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1986年7月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被直接分配到北京一所军校任教,实现了他久已向往的参军梦。在从教六年间,他入了党,提了干,工资优厚,生活安定,事业有成。可就在这时,他却产生了回乡的念头。谈到回乡的初衷,李兰蕴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我每次回家探亲,看到家乡那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心里就针刺般疼痛。萌发的回家乡创业回报父老乡亲的念头,起初我还以为是一时冲动,可是几年过去了,这种感情不仅没  相似文献   

4.
杨兰珍 《浙江林业》2005,(12):15-15
第一次见到他时,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寒冷的冬季。那一天.天空是灰灰的.阴沉沉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他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片新绿.眼睛也随之一亮.  相似文献   

5.
<正>我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有13年的军龄,14年的党龄。从部队转业到国家机关工作也已快三年,在部队作为一名政工干部经常被教育,也教育过别人。但令我感触最深的一次教育,就是今年6月机关党委(人事司)党支部为我们几名党员重过政治生日。入党14年来,这是我第一次过"政治生日",14年的心路历程涌向心头,14年前党旗下那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又回荡耳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 ,我出生在太行山深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小时候 ,家里穷 ,早晨起来 ,用以裹腹的 ,是那种一斗玉米、二斗谷糠磨成的糠面 ,母亲把它攥成圆圆的 ,用清水煮出来的窝窝头。父亲是那种最地道的、老实巴脚的庄户人 ,他吃饭用的是那种现在很少见到的粗瓷大海碗 ,碗口大、半寸厚的糠窝头 ,他每顿要吃三个以上。每当看到父亲那狼吞虎咽的样子 ,我小小的胃口总是被吊的高高的 ,也把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吃白面馍馍,那时是一种奢侈品呢 !  有一次 ,我到一位小伙伴家玩耍 ,他老爸是大队干部。看到这户殷实人家的灶台上放着黄灿灿的玉米面…  相似文献   

7.
正我来自地方,想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感受讲三个故事。故事一:第一次接触《农村工作通讯》是在80年代。那是80年代中期,安徽在全国率先推行农科教统筹结合,省农科教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我被抽调到农科教办公室。有一天,我到当时的省农经办宣教处对接工作,第一次看到了《农村工作通讯》杂志。来自教育系统的我,当时对农业农村知之甚少,一看到这本杂志,就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临走的时候,我给农经办宣教处的领  相似文献   

8.
1959年11月21日中央农垦部王震部长来到了海南金江农场观察工作。王部长到我场来已是第三次了,和前两次一样,他深入到工人中去与工人们一起劳动,和工人们座座,在生产上给了我们极其重要的指示,使全场职工又一次经历了深刻的亲切的感受,他给了我们无限的鼓舞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求人,动员存款走上门;人求我,需要贷款送上门。”“一人跑路,多家方便。”这是牛金生43年来奉行的服务宗旨。 40多年前,他拖着在解放战争中受伤的身躯到农村信用社工作,43年来,他历尽了几多风雨,付出了几多心血。 1979年他光荣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年至1986年间,他先后三次被人、农两总行命名为“全国金融红旗手”。  相似文献   

10.
智者的勇气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他曾经非常自豪的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的人物。那么,他怎样取得成功的呢?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  相似文献   

11.
电话打了四、五次,约他来谈谈办厂的经验,他总是说没时间。正巧,市、县领导到厂视察工作,由我陪同一起去。于是,我们来到了柏寺营棉花加工厂,在新建的糠醛车间见到了这家企业的主人翁王运堂。那充满着传统负荷与现代意识撞击,交织着多少酸甜苦辣的创业史,也猜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他把我领进一间简陋的卧室兼办公室里,我采访了王厂长。他不喜欢高谈阔论,"我是个平平凡凡的人,没有什么新闻价值"。1995年7月,王运堂接到上级的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我刚进中学的时候,向诚就是四川省双流县永安镇大塘村的会计了,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那么亲切、耿直,深受群众爱戴,大家都尊称他“向伯”。   1999年我被村民选举担任了七社会计,由于有思想负担,没有按时参加培训,向伯知道后三次上门做我的思想工作,使我消除顾虑。在以后的工作中,又手把手地教,使我进步很快,当年还被评为先进个人。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对向伯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已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村会计。   二十多年来,向诚对全村七个社的各项事务整理得井然有序,牢记在心。最让人们信服的…  相似文献   

13.
一、调整现状回顾建国 50年来农业发展历程 ,我市共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农业结构调整 :第一次是 60年代初水稻单季改双季 ,双季稻面积由 2 1 0万亩增加到 3 1 0万亩 ,稻谷产量由 1 5.6亿斤增加到 2 1 .8亿斤 ;第二次是 60年代末水稻高秆品种改矮秆品种 ,稻谷产量由 2 3 .9亿斤提高到 3 0 .9亿斤 ;第三次是 70年代末常规水稻改杂交水稻 ,稻谷总产由 3 8.4亿斤增加到 51 .8亿斤。上述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短缺经济年代进行的 ,其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 ,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第四次结构调整是从 90年代以来 ,调整的重点由原来追求产量的提高转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的十六大的闭幕,“小康”这个曾经带给亿万中国人希望的字眼,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在目睹国人走向小康之路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我的邻居——五叔家的小康之路。五叔家住在桂西北的大石山区。五叔今年七十岁了,退休了。“退休”是五叔的说法,因为他不劳动了,每个月有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托老邓(邓小平)的福,过上了好日子!”五叔常说。五叔生于三十年代,经历了战乱、新中国建立、文革、改革开放等年代。每次回家,他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63到1983年,有幸直接间接地在薛光军同志领导下工作。深感他是一位领导水平高、思想作风好的人。他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求真务实、平易近人。在他的领导下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可以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写下这段文字,不是为父亲增辉添色,也不是为父亲呐喊辩解。只是想用自己的笔给自己的父亲记录下他真实的一页,用这笨拙的文字作为女儿敬送给他老人家的一份孝礼! 父亲是个老金融工作者,在他从事的三十六年工作中,选择的是平平凡凡而又兢兢业业的耕耘。虽然,岁月催人老,父亲已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然而,父亲走过的三十六年,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最值得留恋的时期,毕竟这三十六年所凝聚的是父亲的青春和热情,还有那一生的心血和信念。 父亲参加工作在五十年代。1958年,  相似文献   

17.
有为与有位     
今年,我们乡长对农经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那天,我拿着2002年征订《农村财务会计》、《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等报刊的费用单据找他报批,乡长很痛快地签了字,我到财务室领到了800多元钱。这对于只有两个人的乡农经站来说,政府一次批给这么多报刊征订费,还是破天荒的事。  相似文献   

18.
信访履历     
涂名 《中国改革》2004,(12):53-53
黄开堂是湘西小伙子,2002年农村版创刊之初,他开始负责接待来访的工作,这一接待就是近3年的时间,24岁的黄开堂到了27岁,对于一个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孩子,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灯红酒绿,甚至有一次周末,几个同乡约他去爬香山都未能成行。他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农民。我去过黄开堂的住所,很多人租住的一间大房子,大家轮流做饭,每天会有一些衣食无着的上访农民在他们那里吃饭。黄开堂不善言辞,我取笑过他的普通话“国有国的口味”(各有各的口味),我挑剔他的文章是一笔流水账。前年快过年的时候,北京正下着大雪,我打…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河北省赵县杨(?)信用社刘立平: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位老读者。对于2006年第2期刊登的关于个人理财方面的文章,我很有感触。我曾经劝说亲戚到我社存款,可是他却说他买基金年收益为8-10%,而信用社的利息则很低,他还说他买国债,而这些业务农信社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我省分别从1980年和1981年下半年起,开展了省的一、二级和县级农业区划。这是建国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农业区划。与五十年代进行的第一次农业区划相比,后一次农业区划的特点,主要在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从省的一、二级农业区划到县级农业区划的纵向系统,和由自然条件区划、部门农业区划、农业技术改造区划、综合农业区划组成的横向农业区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