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据了解,我国将在未来两年内政策性关闭破产2116家国有企业,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2271.6亿元,职工351万人。2008年后就不再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同时2008年以后,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企业将根据《破产法》,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要求实施商业性破产。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是在特定时期为解决“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使得一些国企出现资不抵债”等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在这项安排中,国家为相关国企的破产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职工安置方案、破产财产处置、破产预案制定、清算组、银行呆坏账核销等。政策性关闭破产是支持国企改革的一项优惠政策。它与按《破产法》实施的商业性破产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国企破产时的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置失业和下岗职工,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两轮国企改革,国企在改革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3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适应国企战略任务转变的现实需求,中国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本文首先总结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征和以往两轮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并以客观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政府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3.
《证券导刊》2014,(35):37-51
中国国企改革概览:历史脉络与方向选择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有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且政府、市场和国有企业间的相互关系仍未完全理顺的国家,国资国企是如何运作的?政府是如何设法提高国资国企的经营效率,又曾经做过哪些尝试?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企改革定下了新的改革方向——混合所有制,其中的具体内容如何?这一改革方向在各省市最新公布的国有国资改革方案中是如何表述和落实的?是不是存在一些成熟先进、可资借鉴的国企改革方案和案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杠杆率偏高,主要债务在国企。国企包括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现在产业布局与国企定位偏离,不仅分布在国家安全、公共服务和自然垄断领域,也大量进入到竞争性领域。解决国企债务高企问题,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将获得的资本金补充到国企职责领域。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建立从非上市公众股权转让系统到定向增发直至上市公司的金字塔结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组建全国性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实施包括债务在内的资产证券化,在产业布局中有进有退解决国企债务过高问题,同时实现国企改革到国有资本改革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2014,(6):60-61
顺着新一轮国企改革,PE机构可以确定三个寻求参与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的线索,即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的兼并重组及新一轮国企改革确立的分类改革原则  相似文献   

6.
管帆 《中国外资》2011,(6):167-168
国企改革的三十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行的,本文回顾了国企改革的历程,不仅仅是对历史发生的事件进行回顾,而是更加注重改革中的内在逻辑与思考。国企的问题总是伴随着民企的发展壮大而暴露问题的,本文强调国企的最大弊端还是在于效率问题,而产权改革还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当前存在困难就否定之前的正确道路,国退民进一定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的三十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行的,本文回顾了国企改革的历程,不仅仅是对历史发生的事件进行回顾,而是更加注重改革中的内在逻辑与思考.国企的问题总是伴随着民企的发展壮大而暴露问题的,本文强调国企的最大弊端还是在于效率问题,而产权改革还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当前存在困难就否定之前的正确道路,国退民进一定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重要媒介,应积极支持国企"混改"快速推进,抓住"产业"和"产品"两条主线,力争以此为契机加快各项业务发展,探索业务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9.
金融理论认为上市公司质量是支撑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具有健全企业制度的条件下,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约束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我国证券市场与国企改革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分强调证券市场对国企改革的融资功能,而忽视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二是强调通过证券市场达到实现促进国企改革的目的,而忽视国企通过证券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促进国企改革,必须对证券市场与国企改革的关系重新认识,将国有企业的制度变革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从而实现证券市场与国企改革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9―2022年上半年深市国企为样本,分析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施以来,国有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开展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研究发现,深市国企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工具提升了资产质量与经营业绩,借助“两类公司”与社会资本优化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深化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了产业整合、完善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但同时,深市国企近年违规频次有所上升,存在行政措施干预企业经营决策的情况。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内外部监督、优化治理结构以及强化资本市场运用意识等方面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国企改革举措频繁落地,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国企自身提质增效、国企之间优化重组、国企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取长补短等,都将"开足马力"驶入改革快车道。因此,人们有理由增强对国企进一步实现瘦身健体的信心。当前中央企业所处行业既有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又有一些行业供给严重不足;既有很多低端产品销售不畅,又有不少中高端产品满足不了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各大国企自身也一直在努力转型。例如,中国化工集团  相似文献   

12.
史东明 《中国外资》2003,(12):42-45
<正> 在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具有强烈的并购国有企业的内在需求。我国深化国企改革,也需要借助于跨国公司购并国企活动,加速国企的改组改造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建立起双  相似文献   

13.
提升国企创新能力,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国企研发投入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容错纠错机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国企深化改革中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容错纠错机制基本内涵及政策背景,分析容错纠错机制对国企改革的必要性,探讨当前国企领导干部现存问题,研究发现容错纠错机制能够有效缓解干部作为问题。据此,本文基于知识密集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容错纠错机制的效用,并对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议,以期对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国企高管薪酬制度也随之不断变化。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政府对高管薪酬的管理存在缺陷。本文试从政府行为的视角,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高管薪酬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国企高管薪酬分类管理的方案,并建议在市场模式下的国企高管薪酬中加入风险薪酬,以提高长期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14,(25):31-49
国企改革的阶段特征 我们首先简要回顾国企改革的阶段特征。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MBO为典型的国企向民企转制的激进方式,还是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加速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这两轮经典的国企改制都是对于既有观念和国企低效率体制的突破,极大释放了民间资本的活力,催生了资本市场的想象力,股市分别在2001年和2007年创了牛市高点。  相似文献   

17.
徐秀霞 《财会学习》2016,(12):54-54
国企改革是国企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国企顺应社会的改革,涉及到了资本、债权以及企业员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并且国企的发展需要能够保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尝试就国企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一轮国企改革迎难而上。发展混合所有制、并购重组、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多项改革试点体现了国家宏观上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微观上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国企"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改革思路。此轮改革将催生一轮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旨在剖析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与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机遇,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不仅是国企突出重围、再展雄风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实现财政发展与振兴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无论是从财政职责来讲,还是从改革的最终成效看,各级财政都必须对国企改革予以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王薇 《理财》2005,(5):6-1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的国企改革之路充满了艰辛和风雨,其中对于国企改革成败的争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没有停下脚步。带着对国企改制中的种种问题,本刊采访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监事王永庆.他为我们细致深刻地解读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