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对乡镇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述从1981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就与进出口状况联系起来。到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官方法定单价与外汇调剂价格的并轨,从而确定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1996年12月,我国正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这样...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并轨及其对吸引外资的影响张旺,夏军1994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一举措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人民币汇率并轨后,对于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产生的影响,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的外汇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路妍一、新的外汇体制改革运行中的成效1.促进了外贸企业出口创汇的增加,改善了贸易收支状况1994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制”,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下调了34.5%,降低了企业出口换汇成本。同时,国家取消了企业外汇留...  相似文献   

4.
一、197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由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演变,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1.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我国的汇率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1968年~1978年期间,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根据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若干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5.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的国际价格。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8.70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反弹,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8.277的水平,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变成了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放弃与美元挂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现阶段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这些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使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化,外汇市场被隔离的局面在慢慢被打破。国内和国际环境的诸多因素必然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产生影响。关于1995年的汇率走势,行业人士见仁见智。本文作者认为,持续一年多的人民币升值,将会在1995年3月上旬得到截止。1美元兑人民币的汇价在1995年将取得8.6元人民币的平均价位。  相似文献   

7.
论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9月初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与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在缺陷分析入手,通过比较研究,对“两级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并对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基本思路,并对新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下相应的配套改革及中央银行应发挥的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为均衡模型的人民币真实汇率错位分析:1997~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并在国际政治经济大舞台上的角色日显重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走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许多有志之士力主人民币不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走自己的渐进改革之路。但汇率的决定与评价的确需要正确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视角,也需要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变化中吸取经验。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了1997年一季度至2005年三季度人民币的真实有效汇率,分析了其错位程度和原因。  相似文献   

9.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利用引入新因子以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通过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测算了逆周期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EGARCH模型研究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降低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但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没有显著影响。逆周期因子修正了投资者对汇率变动顺周期性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完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基准汇率基本保持不变,人民币汇率从有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变为事实上的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几年来,中美经济基本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不适宜性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不同经济体制下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的作用途径,并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考察。在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联动性较低的原因作出分析后,对现行人民币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颖 《时代经贸》2007,(5X):133-134
本文详细介绍了2005年7月改革后所形成的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详细分析汇改至今人民币升值状况,剖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探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13.
论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阶段性与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爱俭 《现代财经》2004,24(1):8-12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水平及现行汇率机制是否合理的问题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对汇率制度选择的阶段性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入手,从而引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阶段性划分,最后对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阶段性与合理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就走上了持续升值的发展道路,而我国旅游业在2005年以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对我国旅游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慧 《当代财经》2001,(4):44-46
IMF1999年对汇率制度的分类方法突出了汇率的形成机制与政策目标的差异,它将人民币汇率制度转而列入固定钉住制,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必须导致短期稳定与期不稳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人民币汇率就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接踵而至。人民币汇率问题广为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界所关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早在2003年7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曾多次论及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几年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增长与人民币汇率有必然的联系,本文选取人民币兑美元的逐月中间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等检验方法对外汇储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存在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单向因果关系。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调,从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我国应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松政府对汇率的管制,创新国家队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从而抑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20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际成效进行评价,笔者认为改革配套措施的短视化倾向制约了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除了参考IMF事实汇率分类法的外部评价,本文以高度市场化的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作为参考指标,通过定量分析证明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低于收盘价。本文最后强调,深化汇率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以及淡化中央银行汇率责任。  相似文献   

19.
段建荣 《时代经贸》2007,5(1X):127-128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2006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所在的分析,结合经济运行的效率,分析目前我国应采取的最优汇率政策,以及该最优汇率政策所应具有的特点,最后得出关于我国最优汇率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McDonald提出的BEER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实证研究对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条件、开放度、政府支出、国外净资产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错位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弱,且有下降趋势;财政与货币政策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显著,且有下降趋势;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显著,且有提高趋势;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不显著。用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汇率错位的测算表明,2001年人民币高估6%,2002年高估2.2%,2003年低估5.8%。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人民币升值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