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青海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大都集中在东部干旱山区,长期受干旱、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困扰,常规扶贫难度很大,只有实施异地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饱。  相似文献   

2.
范建伟 《中国外资》2013,(24):184-185
本文以贫困循环理论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分析,归纳出了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循环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摆脱贫困的思路对策,如强化目标瞄准机制、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扶贫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中国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共同富裕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并利用回归模型对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门槛效应、消费拉动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创业效应等,推动经济增长,缓解贫困,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同时普惠金融通过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仍需提高,改善收入差距的能力还需强化。故论文建议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应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通过创新产品和业务、注重普惠保险业务的开展等措施,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扶贫开发,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实现共同富裕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跨越贫困线,与绝对贫困只是一线之隔,甚至还存在返贫风险。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而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及及建立大病难病帮扶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贫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而金融扶贫是众多扶贫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回顾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深入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开发的模式及作用机制,探讨了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中的金融支持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高扶贫贷款使用效益 实现共同富裕李熙中解决我国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7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消除贫困现象,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的奋斗目标之一。根据《建议》提出的"增加并管好...  相似文献   

8.
推进扶贫开发,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对象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如何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扶贫工作体系,对于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共同富裕重在富裕农民,农民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所在。现如今,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可归集为农民收入低、农民消费负担重、农村空心化现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存在差距等因素。基于此,具体可从缓解农民在增收方面的困境和促进不同群体和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20世纪后20年,中国通过“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带动了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走“区域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能否实现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一、政府采购扶持少数民族企业正当其时政府采购扶持少数民族企业的政策来源于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的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目标。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益于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可以通过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直接作用于再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由于金融脱实向虚是一种全球各国的普遍现象,加之中国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待深入,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间接融资体系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撑作用还较为有限,金融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之间也还存在差距,影子银行野蛮扩张和部分金融乱象叠加,损害了部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主要短板.据此,论文提出从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出发,通过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有效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开发设计直接服务于共同富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手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普惠金融是将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弱势客户群体获益,使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对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实行普惠金融政策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对普惠金融的基本框架、西部地区实行普惠金融的心要}生、现实条件及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效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海南省部分贫困市县贫困人口比例较高,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下,海南省制定了2016—2020年的"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而数字普惠金融是兼具效率与公平的一条实践途径。本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这两种效应。研究表明:(1)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作用,并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2) 分维度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有正向作用,数字化水平则是负向影响,数字信息化与普惠金融的错配延缓了共同富裕进程;(3) 分地区看,存在东部效应高于中西部的差异。本文认为,除了继续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包容性和便捷性外,需加大对落后地区以及老年人群的关注,以弥合“数字鸿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乡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涉农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论文通过梳理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历程,界定涉农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概念并阐释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明确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发展赋予涉农金融机构的要求,厘清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发展中仍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服务民生领域的积极性不高、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精英俘获”和绿色金融服务单一等问题,最终提出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应在产业金融、民生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慈善金融中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收费改革的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正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政治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政治的改善而得到提高.在我国社会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等等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解决这些主要矛盾迫在眉睫,只有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在文中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的研究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策略,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的视角出发,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分析思路,阐释了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研究结论表明,实现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将有助于提升劳动力在农业的"粘性"、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城乡劳动收入的趋同.未来,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农民收入、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金融化可能引发房地产投机行为和产业结构“脱实向虚”,加剧金融风险积累,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住房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然后在构建共同富裕和房地产金融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房地产金融化程度的上升显著降低了共同富裕水平。第二,房地产金融化通过提高区域劳动抚养比、降低区域创新积极性以及加剧产业“脱实向虚”三个渠道,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弱于东部地区。第四,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房地产金融化显著降低了相邻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是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二是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实体企业回归主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