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30年宏观调控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明显迥异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宏观调控本身来看,这些特色表现为涵盖领域广泛、政策工具多样、宏观调控频繁、调控力度适度等;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宏观调控还表现出实践性、过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这一独具特色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前,整个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传统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中部地区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中部凹陷"现象,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通过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财力资助,以此推动与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合理化.而宏观税负水平与行业税负差异是税收政策与征管导向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见,研究产业宏观税负对调整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对国家宏观调控效率的影响及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既可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条件,同时又阶段性地具备某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时期,这种“两重性”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使之在合理的规制和框架内有序运作,是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28年前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就已进入了历史性的"转轨"时期.在"转轨"时期,集中了经济体制上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经济结构上从"二元经济"向现代新工业经济体"转轨",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转轨时期政府对价格的宏观调控赛自威,黄忠河我国尚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内,对政府进行价格宏观调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措施、力度既要适应转轨时期的特点,又要有利于尽早结束转轨。将市场经济作为既定的事实,所设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龙飞 《当代经济》2016,(11):12-1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国家通过央行来调整或规定银行等机构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用来控制和改变银行的创造能力,来达到控制社会货币的需求、供给以及银行的资金流动,这是我国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是通过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实现.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调节宏观经济的一项经济政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背景为线索,来研究从开始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存款准备金对我国的经济方面进行的宏观调控,再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判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物价水平上涨迅猛、经济增长逐季下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反常情况.随着应对危机的刺激性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外需不振和内需短期难以启动的影响,如不预先采用合理宏观调控手段,从2011开始我国经济可能会陷入轻微"滞胀"状态.因此,本文建议政府改变思路,借鉴里根时期经济政策的合理部分,从供给管理而非需求管理角度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等手段调控经济,以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78年以来二十多年宏观调控,尤其是以财政、货币政策等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来的政策实践的回顾和总结,有不少值得认真吸取的教训。1.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宏观调控需要多种手段有机组合,应以经济等间接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等直接手段。由于单一的政策工具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实现日益复杂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需要借助于多种政策手段,必须“多管齐下”,形成合力。1978-1991年期间的三次宏观调控,针对的都是经济过热,采用的都是行政性手段,操作上主要表现为压缩基建投资规模、控制贷款规模,利率等间接调控手段根本没有采用。这种调控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立竿见影,但缺陷也十分明显。由于“急刹车”、“一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我们的政府职能、调控方式必须实行全面的转轨。为此,财政的理财方式、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也要作相应地调整,以期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本文所构想的建立我国财政投融资体系,就是试图为我国财政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寻求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 低利率、低估的汇率和企业出色的盈利能力以及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了中国经济在2007年的进一步增长.自2003年以来,中国连续第5年实现GDP的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