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12月24日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进行并轨的“两法合并”议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首次审议.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结束了我国沿用十多年的内外资企业执行不同税率的“异税”时代。外资企业在税负上将不再拥有超国民待遇。市场讲求公平竞争.外企超国民待遇的存在,既是歧视,更是不公。两税统一,则是以制度建设来实践市场公平。“两税合并”不仅意味着将取消外资企业在所得税上的“超国民待遇”,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吸引外资的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两税合一”的事,争论了许久,但有关草案一直被推延.无疑令人遗憾。然而更让人惊诧的是,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日前公开表示,外资企业在中国并未享有所谓的超国民待遇,“外资商业企业在一些方面甚至还没有享受国民待遇。”就好像重男轻女了许多年,当立法要改变这种状况时,有人站出来说,“重男轻女”是讹传。这无疑让人郁闷。  相似文献   

3.
中国立法机构经过4年反复酝酿订立的一部平衡内、外资企业税负,给予全体企业法人以国民待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下称“《新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让内、外资企业真正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立法机构经过4年反复酝酿订立的一部平衡内、外资企业税负,给予全体企业法人以国民待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下称“《新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让内、外资企业真正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5.
阎平  刘红灿 《上海国资》2000,(10):26-27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超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并存于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状况,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入世"意味着我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原则行事,而国民待遇是世贸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对国内外商品和服务平等对待,给予相同待遇。但是国内现行的做法离这一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一种突出的表现是: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既有"超国民待遇"的现象,又有"非国民待遇"的现象。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研究人员介绍,目前我国对于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带来了内外投资者有"别",给外商以"超国民待遇",实行"免二减三"的政策。显然,对外商的优惠,必然是对国民的歧视。另一方面,我国税费混杂,有些地方甚至"费"多于税,而在收费问题上,对外资企业的收费或摊派往往多于内资企业,这又造成了给外资企业以"非国民待遇"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即两税合一已实施五个月了。这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享受了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成为历史,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假外资”的大量存在,其实是对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一种拷问——在同一个国度里.同样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为什么外资能够享受“超国民待遇’.而内资口、能享受一般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8.
《浙江工商》2007,(4):25-28
内资企业呼唤已久的内外资所得税税率统一将成为现实,由此终结外资企业在国内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而这对我国吸引外资会否造成影响?对行业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利与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超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江 《南方经济》2002,(8):34-36,8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享有不少的“超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有利有弊,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它仍然有存在必要,但从根本上应当逐渐地减少乃至取消。这需要我们在立法上采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假外资现象愈演愈烈。这既有变换身份门槛低、好处多的一般原因,更有政策寻租、制度套利、资本外逃和跨境洗钱等深层不良动机。显而易见。其危害非常之大。该文认为必须采取“疏”和“堵”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治理:一方面,尽早全面取消“超国民待遇”,逐步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假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改进对资本流动的监测,逐步杜绝其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实现了内外资企业两税并轨,相对公平后的绝对较量.  相似文献   

12.
黄微 《沪港经济》2007,(5):18-19
2007年3月1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这天上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资企业在华享受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即将终结。  相似文献   

13.
传媒     
《浙江经济》2010,(9):12-12
真正有竞争力的在华外企需要的不是“超国民待遇”的特权,而是市场环境的公平和公正、政策环境的稳定和透明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实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同时其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国民待遇问题。民营科技企业在银行贷款、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同时,民营科技企业还要争取正常的国民待遇,这无疑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二是政策问题。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缺乏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科技人员创办企业门槛仍偏高,税收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任美华  海英 《东北之窗》2010,(10):43-44
中国近20年来一直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然而,在外资以“超然”的身份游走于中国经济各个角落的时候,一场关于外资是否应该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的问题早已争论多年。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6,(47):11-12
【美国中文线上网11月13日】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一部分,中国必须给予外企所谓的“国民待遇”,意即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将享有同等权利,承担相同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0,(42):12-13
内外资企业税制12月份全面统一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自2010年12月1日起统一对内外资企业征收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标志着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统一。随着最后两项“内外有别”的税费征收统一化,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将完全取消。财政部方面表示,税制统一不会对我国吸引外资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某些方面的考虑而给予外国投资者以低于本国投资者的待遇。称为“低国民待遇”或“次国民待遇”,这样会形成对外税收的歧视;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给予外国投资者以高于本国投资者的待遇,称为“超国民待遇”,这样就会形成对内税收的歧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民待遇的比较研究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童文军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鼓励投资的措施,特别是在税收方面,外资企业享有内资企业所没有的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这使外资输入形成强劲势头。但同时又使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  相似文献   

20.
丁宁 《辽宁经济》2005,(12):41-41
随着我国加入WTO,税收制度又一次面临重大变革,近年来,以国有企业改制,民营资本进入诸多新领域为契机,民族资本有了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统一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呼声在税制改革之中日益高涨。在很多争论中,焦点集中在国民待遇原则上,即我国现行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与WTO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关系如何;换言之,争论在于两套所得税制度是否违反了WTO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