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从空间上明确生态保 护的重要区域是生态保护政策落实的关键。“双评价”指南 中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主要针对省级尺度,缺乏市县尺度 的修正和细化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探索了国土空间 规划背景下市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基于江夏区地域 特征,选择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流 失敏感性和内涝风险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物种”维度优 化生物多样性维护评价方法并利用InfoWorks ICM水动力 模型探索内涝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单项评价结果得到初判结 果;结合政策性生态保护线、自然保护地和重要自然要素修 正初判结果。结果表明:江夏区生态保护极重要、重要空 间面积分别为565和220km2 ,占区域总面积的34.2%和 13.3%。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控制的原理,提出以景观格局、景观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为核 心的“景观生态调控”的概念。景观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竞争和共生、正负反馈、增殖和自我补偿、废物循环利 用、最小风险、生态适应性、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多样性和稳定性、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等。景观生态调控的方法框 架包括:景观生态规划(整体共生方法)、景观生态工程设计与建设(循环再生方法)、景观生态管理(竞争自生方法)。  相似文献   

3.
景观——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在景观视角下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文化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遗产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复合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时间及其文化属性的统一性等特征的探索,阐述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 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 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 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 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 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 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 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 (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 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 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 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 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 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完成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进行反馈调 查,分析校园生态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的实施效果,提出对总体 格局进一步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改进措施。即以最 优景观格局理论对校园进行格局优化,以景观生态效应理论建 设生态廊道,采取紧凑式建筑布局减少建筑占地,在规划设计 中保护并利用多种景观边界。以栖息地保护为核心,通过修复 校园自然景观要素、重建部分栖息地以及引入城市农业等措 施,将校园生物多样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景观设计是有关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内容,指出景观生态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并深入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思路,提倡在设计中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有效利用废弃的土地和淘汰的城市空间;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而实现生态的城市环境.生态设计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关系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计活动,大力提倡景观生态设计,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琵琶寺生态农林园进行景观生态规划。将全园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恢复区及生态农业区四个生态功能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模式并结合现状特点对园区斑块与廊道进行规划与布局,保留并保护园区的农田斑块、森林斑块等自然斑块,控制建设用地斑块面积,打造道路交通(灰道)、绿色林带(绿道)、河流水系(蓝道)等生态廊道,注重斑块之间、廊道之间以及斑块与廊道之间的联系,优化园区的景观结构与生态格局,发挥斑块与廊道的生态功能,提高园区的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 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 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 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 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VEST-MCR复合模型的 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 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 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 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 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 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 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 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 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 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 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 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 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 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 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文孝  李坡  苏维词 《经济地理》2000,20(1):103-107
本文讨论了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含意、类型和特性.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离散度对洞穴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表达与评判.阐述了人工作用对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都是通过使自然资源合理、科学利用来遏制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污染和伤害,从而维持生态平衡,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另外,城市园林及生态环保同时发挥着城市园林的绿化作用,城市园林设计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绿化,从而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园林设计对生态环境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从而探讨设计建设观赏型、环保型城市园林。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方法,探讨了区域化发展情况下的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以区域生态农业建设中景观整体格局设计和建立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农业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建设、环境污染和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已倍受世人关注,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然而,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强调物种的保护,保护方法主要是保护物种数量或类群的结构和数量。这种方法缺乏考虑多重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和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显然是片面的、不可行的。对物种的保护必须同时考虑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的多样性和完…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 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 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 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 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 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 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 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 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 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 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 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 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丰富,区域特征显著,生物多样性复杂,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成为GEF在我国的四大项目之一,为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江苏沿海湿地类型齐全,包括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及水库湿地、草甸湿地和海岸湿地等,其中尤以海岸湿地面积之大、生态条件之独特而闻名。江苏沿海湿地保护利用的对策: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快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一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湿地保护区,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另外,对沿海湿地资源还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适度控制沿海湿地的围垦和开发规模,坚持以生态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以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许多的历史景观和遗址都没有被很好的保护及改造,甚至有些珍惜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本文以兰州市“天斧沙宫”为例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黄河水域规划改造对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从生态、经济、人文等方面进行规划分析,得出此景观规划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娜 《时代经贸》2013,(12):121-121
随着我国以前粗放武的经济发展模式,许多的历史景观和遣址都没有被很好的保护及改造,甚至有些珍惜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本文以兰州市“天斧沙宫”为例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黄河水域规划改造对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从生态、经济、人文等方面进行规划分析,得出此景观规划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 进行了分析。从景观概况,运营、范围、目标、策略、经济和 评估可持续方面对英国布莱纳文工业景观保护实践的经验、教 训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国策和现实问 题,从工业遗产景观保护的理论、制度、层级、目标、模式和 主体等方面对我国可持续的工业遗产景观保护路径进行了思 考,提出了在我国建立面向可持续的,地区发展综合目标、整 体系统规划管理、多元伙伴机制耦合的工业遗产景观保护新格 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护好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本文从云南天然林保护的角度,根据云南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物多样性情况,论及天然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天然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用社会林业的理论、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国际合作的途径和贯彻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有效保护云南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