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及衡量标准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动态性,要在规划中准确把控仍是难题。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背景及现实问题,将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均衡、群体平等、群体均好4个演进层次,并对各个层次“公平性”衡量标准加以审视和比较,解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总结其演进特征。最后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征对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研究与实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
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
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
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
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
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
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
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
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立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9):37-37
当今城市园林的设计手法不断更新,其中园林绿地中的建筑小品的设计配置已愈显重要。本文针对公园绿地的概念、园林小品建筑分类、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小品在绿地中的配置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城市公园绿地作
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
空间环境,对疫情防控和维持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从
疫情期间公园绿地的功能作用分析入手,结合新冠肺炎病毒传
播特点、防控要求和国内典型城市应对疫情管理实践,提出了
疫期公园绿地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构建公园绿地防疫体系、
建立内外联防联动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分区域管控、综合确定
疫期游人规模、施行管控与疏导相结合等系列策略,以及启动
应急管理、安全评估与分级管控、园内环境卫生消毒、疫期优
质管养、员工健康维护、正向科普宣传等对策措施,以期提升
城市公园绿地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运行管理水
平,为做好疫情期间公园绿地的科学管理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判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的关系,有利于
客观认识和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1996—2019年中
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数据,探究二者
之间的标度关系及其标度因子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采用基于
标度律的公园规模修正模型度量各城市公园面积达到预期值的
程度,并对规模修正指标和人均公园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得到
如下结果。1)我国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整体呈亚线性规模缩
放关系,公园具有显著规模效应,符合城市标度律特征;时间
上呈现亚线性-超线性-亚线性的阶段性波动演变特征,空间
上分异明显:华南接近线性标度关系,华中、东北、华北、西
南呈典型亚线性关系,华东、西北呈亚线性,但标度因子偏离
度较大。2)大城市在人均公园面积排序中相对靠后,在考虑
规模效应后,排名普遍提高,说明规模修正指标能在消除人口
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有效衡量不同规模城市公园面积的水平。
标度律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规模测度能够为城市人口管理和公园
面积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为不同规模城市公园建设提供
可借鉴的比较标准,促进公园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城市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公园管理法规的发展,在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公园管理法规,实现依法治园,并对温州城市公园管理法规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
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
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
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
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
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
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
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
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
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
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
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风景园林行业基础性标准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应势修订。通过对新旧标准的总则、绿地分类、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等内容的对比分析,认为新标准具有突出城乡统筹思想、强调多规合一理念、落实以人为本原则、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留出弹性控制空间等革新亮点。对耕地是否属于广义绿地、城乡绿地率的统计意义等内容提出疑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
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
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
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
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
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
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
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
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
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空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主要是指涵盖城市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学校、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设施的位置与属性信息。基于POI数据,通过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6类空间之间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2个角度评价上海绿地空间结构。并基于用地现状图对功能区识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用地识别与绿地评价图准确度较高、分类更为细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绿地可达性是反映绿地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提高绿地可达性有助于绿地的高质量发展。基于ArcGIS网络分析法,通过可达性指数和服务强度计算,分别从空间布局和居民使用的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城市规划区游憩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游憩绿地空间布局总体合理,供给总体满足居民需求;但还存在少部分居住区可达性较差,少部分游憩绿地过渡使用的情况。根据空间布局和供给水平分析结果,从绿地空间布局和品质2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指明今后绿地优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是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的重
要指导性文件。历时性的文本解读可以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脉络,厘清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变迁与发展
特征,了解政策法规、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的影响,并为未来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
与思路。利用文本分析法,结合ROSTCM6软件,对重庆70
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读,从
规划范围与层次、绿地分类、绿地布局、绿地指标4个方面梳
理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变迁脉络;总结出重庆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具有“公园绿地始终为规划核心内容,系统化思维
逐渐形成,生态保护理念日趋凸显及山城特色不断被塑造”
的发展特征;探讨了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制度改革与技术
进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响应
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家公园至今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日本国家公园属于IUCN(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中的第Ⅱ类国家公园和第Ⅴ类地景/海景保护区;2)在选入国家公园的适宜性与可行性标准方面,日本对国家公园分为陆域和海域2种类型,并分别制定选定标准。从日本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出发,揭示其入选标准的实践现状,为现阶段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