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色道路建材是一种既不破坏环境,又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文章首先介绍了绿色道路建材的概念及内容,提出了对绿色道路建材评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并重点介绍了道路建材绿色化评估体系各指标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绿地之于人的健康在生理、心理、社会3个维度均存在一定的有益功效。总结绿地发挥健康功效的作用机理,包括满足人类自然基本属性、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刺激五感、提供活动支持、激发联想、提供树木的能量和气场6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提出绿色医学的概念和设想,探索一条维持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辅助途径,并为提升绿地的健康卫生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绿地建设已进入量质并重的时期。评估工具是管控绿地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梳理英国城市绿地质量评估工具开发的缘起与主要评估工具,其次解析英国国家级评估工具绿色旗帜奖(Green Flag Award,GFA)的开发目标、质量标准、发展演进、配套政策与使用方法,再次以爱丁堡为例,总结GFA的在地化应用与实效,最后总结GFA在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启示与不足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绿色设计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尚没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设计体系。倘若通过健全绿色设计理论体系、绿色实践与绿色制造(建造)体系、绿色设计教育体系以及绿色设计激励与保障体系,形成多方合力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体系,为在全社会推行绿色设计、提升绿色文化、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不确定干扰的能力在提高城市防灾韧性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对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过程与功能分析,构建了一个涵盖灾前、灾时和灾后“全过程”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1个准则和32个指标构成,用于应对极端高温灾害;暴雨、台风和城市内涝;森林火灾以及其他灾害。最后,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的重要性与方向,优化和提升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设计。  相似文献   

7.
韩倩 《经济月刊》2011,(7):97-97
随着社会环境承载压力的逐步加大,环保问题的解决已经变得急不可待。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各行各业除了在生产和技术过程中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要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实行绿色采购。  相似文献   

8.
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及衡量标准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动态性,要在规划中准确把控仍是难题。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背景及现实问题,将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均衡、群体平等、群体均好4个演进层次,并对各个层次“公平性”衡量标准加以审视和比较,解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总结其演进特征。最后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征对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研究与实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加拿大十分重视科技发展中的评估工作。联邦政府于1996年出台的“科技发展战略”中就明确指出:每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联邦政府部门都要设定明确的科技战略和目标,根据产出建立执行的衡量指标,发展评估机构,同时保持外部的咨询与考察机制。  相似文献   

10.
虽然绿色增长已引起当今世界的极大关注,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绿色增长及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梳理,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的范式进行解析,借助凯特·拉沃斯的“甜甜圈”理论,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四个层面对绿色增长进行概念解析,认为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而绿色增长是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 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 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 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 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 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 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 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 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 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是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的重 要指导性文件。历时性的文本解读可以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脉络,厘清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变迁与发展 特征,了解政策法规、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的影响,并为未来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 与思路。利用文本分析法,结合ROSTCM6软件,对重庆70 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读,从 规划范围与层次、绿地分类、绿地布局、绿地指标4个方面梳 理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变迁脉络;总结出重庆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具有“公园绿地始终为规划核心内容,系统化思维 逐渐形成,生态保护理念日趋凸显及山城特色不断被塑造” 的发展特征;探讨了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制度改革与技术 进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响应 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的 规划建设。对城市公园系统综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着城市开 放空间品质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水平的进步。以ParkScore指数为例,对美国城市公园综合 评价系统的建设过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介绍和特 征评述,总结分析其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我 国应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和加 强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有效性等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公 园综合评价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土空间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城市边缘 区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要 素,不仅承担着区域居民日常休闲的功能,还具有连续城乡生 态系统、调控环境韧性能力等多重功能。以南京主城边缘带绿 色空间景观系统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绿色空间 系统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从个体、局部和整体3个空间尺度展 开。个体对每个景观斑块的中心性进行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 核心要素,局部考察景观系统的层级结构,整体则从系统完 备性和结构稳定性出发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系统3个不同空 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估,探索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健康发展的 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苏丽  董建文  郑宇 《技术经济》2019,35(12):101
乡村景观的营建中,既要师法自然,遵从自然规律;又要师法于人,注重人的使用需求。通过问卷访谈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根据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活跃群体、资源群体、专业群体、弱势群体)需求情况,针对公众在方案规划与公示阶段的参与行为,构建了乡村景观营建中的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际案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运用检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美景度、实用性、可行性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为:实用性(0.637 0)>可行性(0.258 3)>美景度(0.104 7)。指标体系在实际案例中运用效果良好。此评价指标体系为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 大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继而,《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也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明确要求“保护 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在此背景下,与以上 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及时在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并 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绿地 布局以实现游憩、生态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协同其他专项 规划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从解读2019年颁布的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的角度,就 管控思维、体系地位和编制创新3个方面对全新规划体系下的 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 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 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 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 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 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 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