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演化中的锁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集群的特性出发,探讨了产业集群演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锁定现象,并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演化中的锁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避免产业集群演化中的各种锁定现象,打破锁定效应,才能真正完善集群自组织机制,使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研发网络嵌入障碍及升级困境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嵌入障碍、升级困境角度,文章首先对跨国研发投资利弊影响进行了再探,指出,随着跨国研发投资的开展,东道国可能在全球研发网络内部,遭遇新的嵌入障碍及低端锁定问题;然后,在对跨国研发投资行为做出重新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网络分工研究,重点总结了全球研发网络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出于指导发展中国家有机融入全球研发网络目的,指出了全球研发网络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不景气中,航空业也受到波及,波音将未来主要对象锁定亚洲,特别是中国;并倾力研发波音777客机,做为大陆民航的新贵。  相似文献   

4.
田宇  马钦海 《技术经济》2010,29(2):34-38
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构造了一个电信技术市场模仿者动态博弈模型来考察电信业技术变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电信业技术变迁过程中,可能出现非效率技术"锁定",也可能出现非效率技术被更有效率的技术取代;电信技术"锁定"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破解的,政府可通过对更有效率的技术的研发提供补贴或降低其交易成本等措施来打破非效率技术"锁定",使得电信业技术变迁向更有效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贸易关系的同时存在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BACI数据库与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探讨了目的地收入与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目的地收入提高,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先升后降,呈倒U形关系,存在“低端锁定”效应。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低端锁定”效应与贸易模式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出口结构变动有关。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高研发密集企业的倒U形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突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技术创新,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低碳发展。但是我国低碳经济存在着“技术锁定”现象,技术锁定使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难以形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技术锁定的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投资风险巨大、国际技术转移困难、低碳消费观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文章提出了低碳技术锁定突破点是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并分析了与之对应的跨越型技术路径和顺轨型技术路径。文章还针对不同的路径,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实现技术跨越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低端锁定问题是应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和重构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设备与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有限。可通过采取高端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完善高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构建高效的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等措施解决高技术产业的低端锁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出口贸易引致的技术溢出和研发投入实现的自主创新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两个重要途径。该文利用中国1.4万家高技术企业2005-2008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研发投入的增加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出口中学"的观点却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由于代工所产生的"锁定"效应,企业的创新绩效反而随出口规模的增大而下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放大出口贸易与自主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完善的研发服务体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至关重要,应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研究研发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律及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研究研发服务的资源配置要求.针对我国研发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从培育技术研发主体、优先发展科技成果孵化体系、提高研发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等方面完善我国研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产业链高端获得高附加值是摆脱“低端锁定”的必经途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研发需求,目前有关嵌入产业链后研发合作情况的研究不足。从产业链视角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嵌入产业链前后的网络规模、小世界性、无标度特征及节点影响力范围和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价值链研发合作特征,且围绕固定核心企业的合作网络展开,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产业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合作网络中尚未形成影响。最后,提出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沉淀成本角度出发,通过实物期权方法探讨企业研发投资所面临的障碍及如何刺激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基本原则,认为关键在于完善研发投资成本的产品定价机制:一方面,需要大力完善市场价格制度,摆脱确定条件下边际成本定价;另一方面,更需要大力完善非要素市场治理结构,降低沉淀成本及其风险。  相似文献   

13.
虚拟研发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基于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是虚拟研发成功的关键。波音7E7飞机的研发实践表明:依据虚拟研发组织的周期性、发挥核心企业主导作用、认真选择合作伙伴并恰当分解任务、完善信息系统是知识产权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C3G联盟研发实践,也对虚拟研发及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国虚拟研发应当在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和合作模式、注意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全过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加快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服务业的形成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目前,合作研发是研发服务业的重要组织模式,合同外包是主要业务模式。作为独立业态,研发服务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且面临诸多问题:转制院所的双重身份,影响院所研发服务信誉度;研发服务定价机制、投融资环境不完善;统计指标缺失等。建议继续深入推进院所改革,完善公共研发成果的共享机制;运用技术转移专项资金,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服务与融资服务一体化的中介组织发展;在高新区统计体系中列入"研究与试验发展外部支出"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产学研结合形式和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探讨了江苏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建设方案。基于江苏省研发机构建设现状,结合国内外研发机构发展经验,提出了江苏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探讨了江苏研发机构的新内涵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管理角度探究研发服务产品特征及其交易机制。研发服务的本质是为企业提供创新需要的外部知识,通过分析研发服务知识特征与研发服务产品特性,总结出研发服务产品区别于传统工业与服务业产品的两大特性,即研发服务产品是混合型知识产品和高不确定性服务产品。围绕研发服务产品特性,分析研发服务交易过程和交易风险,探究研发服务产品市场交易机制,为促进研发服务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已存在较严重的趋同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新能源产业政策还不完善、盲目跟风、地方政府政绩驱动、对资源红利的过度追逐等。应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减少地方政府对资源红利的追逐,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开发、生产、利用体系,摆脱产业链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一直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这与其对研发活动的直接资助密切相关。发达国家设有专项基金,能增强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激励中小企业持续创新;有完善的科研资助体制,能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资助手段多样且灵活高效。目前,我国直接资助研发活动面临研发投入较少、资助的研发类型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过低等问题。为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在加大资助规模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研究,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扩充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完善直接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1.完善财政补贴政策。(1)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统一的新能源发展基金,统一管理,专用于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支出。(2)加大对技术研发的补贴力度,将亟待研发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研发投资的增加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避免高昂的研发调整成本,企业进行研发平滑是必要的。本文提出了研发平滑的计量方法,并以2008—2010年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检验了现金持有对研发平滑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面临融资约束企业的研发平滑动机要强于非融资约束企业,但效果不显著。建议建立与完善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和研发预算制度,降低研发投资风险,发挥研发平滑作用,实现企业研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