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直沉浸在“幸福的远大生活”里的张跃发现,与远大创立时间几乎相同的华为公司,销售规模却已经是远大的几十倍。更令张跃吃惊的是,任正非告诉张跃,企业做大以后,领导人就轻松了。从2005年6月开始,张跃突然对自己以往的行事风格和远大的管理制度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2.
“非道德”成长的风险 远大的道德经营与价值观,对于远大的成长到底是种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难道张跃真的打算让远大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  相似文献   

3.
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且以15.56元的高价位出现在股民面前。三一重工由此成为中国重工行业第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其董事长梁稳根也以2184亿元的身价超过远大张跃,成了“湖南首富”。梁穗根平时很少在媒体前露面,一下子冒成“湖南首富”,舆论一片哗然——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闯进中国重工业领域并使三一成为其中第一民企的?他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创富秘诀?三一重工,这个简单的名字里又到底蕴涵了多少个第一?本刊记者经过长时间的跟踪采访,终于将一个真实的梁稳根全面解密。  相似文献   

4.
续浩  康利 《中国工商》2002,(4):148-151
“远大空调”公司总裁张跃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企业,当它在国内市场上觉得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候,再想国际市场就已经来不及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对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才能做大做长久。张跃此言可谓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心声: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际,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以变应变。对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远大前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之举,更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长远之策。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  相似文献   

6.
《商场现代化》2012,(36):10-13
<正>毕业于美术专业,却转行做工程,直至成功地捣腾出一家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直燃式中央空调企业;作为一名企业家,却痴迷于蓝天飞行,拿到中国第一张直升机私人驾照,还拥有6架(现存3架)私人飞机;个子不高,却想要一手擎天,践行于节能减排的战场。他,就是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张跃。恐怕连张跃自己,都没想到,当年那个沉浸于绘画,并有所造诣的自己,最终会转变成今天的样子。从一名教师到一位企业家,从单纯的商业行为进而定格节能减排而不能自拔,每一次,张跃都大角度地转换着自己的人生,也大幅度地变换着远  相似文献   

7.
张跃,远大空调有限公司CEO,中国第一个拥有飞机驾照的企业家。他领导下的远大空调有员工2000多名,在中国设有20多个销售及服务事务所,在全球设有30多个分销及服务机构。资产约20亿元,连续12年无贷款。远大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在中、美、德、西、法等国市场占有率为同行业之首。已为世界众多重要建筑采用、甚至为整座城市提供中央空调。  相似文献   

8.
1999年到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进行了三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马克思都位居第一,这充分说明,即使在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价值力量和强大的生命力。正如近代史大师霍布斯鲍姆所言:在现在这个资本主义危机时期,重新发现马克思,是因为他在1848年对现代世界所做的预言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马克思”“1848”“预言”,霍布斯鲍姆所说的正是《共产党宣言》。《宣言》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包含哪些内容,174年后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再深入研究它,本文着重从《宣言》诞生背景、主要内容、经济学启示三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肖桢  张晓峰 《华商》2014,(9):30-31
“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这是宁乡人引以为自豪的一句口头禅。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培育和壮大湘商产业发展的相关精神,“湘商”这一概念已在三湘大地开花结果。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山河智能都是从小项目起步,发展到影响三湘、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民营湘企。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行业是近年来广告市场上迅速崛起的一支力量,无论是媒体还是广告公司都将之视为关注焦点,然而一场金融海啸让世界众多金融机构遭受波及。媒体与广告公司的业务也受到牵连,就在这样的危机之下,中国的招商银行却逆水而上,在美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代表处,让人们再次见证了这个已经走过21个年头、从偏居深圳蛇口一隅到面向世界、连续7年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荣誉称号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又一次的辉煌。招行人的这份自信和希望来自哪里?于是,本刊特别专访了招商银行品牌管理高级经理袁晚懋,在笔者看来.正是其所讲述的“创造客户体验”品牌塑造八阶段,使得招商银行稳健、快速的走过了21年的发展历程,即使面对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依然可以乐观、从容。  相似文献   

11.
按照预言,北京10万元/平方米的楼盘将俯拾皆是。如果一个人在五环周边购置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那么在五年之内,将坐拥千万身家……这句当时很多人认为危言耸听的预言,如今却一语成谶,而这也构成了豪宅市场危机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12,(21):50-53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民企在持续高增长的同时,—直伴随着反思。 从加入世贸后的企业竞争力反思,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制造业危机反思,再到近两年的民企生存难的反思。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反思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经济形势一回暖,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大遗憾:“海棠不香.鲈鱼有刺.《红楼梦》未完。”以一篇《休再议.红楼梦已断,难成续》参赛的王渊博的文字中间无不透露着对这种遗憾的叹惋。  相似文献   

14.
纸价攀着“纸荒”涨 年初,面对第八届首都图书交易会4.6亿元的巨大成交额,曾有人雄心勃勃地预言,1995年将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出版大年”。然而,最近几个月以来,这一说法被大大地打了个折扣:纸荒危机带来纸价飞涨,纸价飞涨又使书报用纸愈发奇货可居,书报刊市场上警笛声声、十万火急! 负责我国纸张、装帧材料等印刷物资供应工作的大型物资供销企业——中国印刷物资总公司日前给吉林某造纸企业写了一封“求救信”,信中提到,今  相似文献   

15.
厦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则理在中国的彩电业属于“另类人物”,因为他的每次预言都会最终得到应验。2000年他曾预言彩电业无休止的价格大战最终将中国彩电业走向全行业亏损。果不其然,预言在2001年得到了验证。如今,四年过去了,就在2004年7月,郭则理对本刊发出了彩电业新的预言……  相似文献   

16.
张勤 《中国报业》2009,(6):35-37
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媒体。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在其《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诊一文中的大胆预言。《时代》周刊早在2006年12月13日著文称:很多人预测报纸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走向消亡,并且引用了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的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相似文献   

17.
五光十彩     
《光彩》1998,(1)
五光十彩“远大”购飞机1997年10月18日和21日,湖南省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从美国采购的贝尔206Ⅲ型“喷气突击队员”直升机和赛斯纳奖状525型喷气公务机在远涉重洋后,分别抵达远大空调城停机坪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私营高...  相似文献   

18.
远见·阅读     
《21世纪商业评论》2009,(4):118-118
1929年股市大崩盘,拉开20世纪大萧条的序幕;1982年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国家遭遇危机后的萧条;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诸多经济实体深陷衰退之中;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愈演愈烈,经济萧条再度袭来在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前夕,克鲁格曼就曾预言,21世纪经济的衰退是无法避免的,世界或将遭遇“失去的十年”。经济萧条从未远离我们,因此,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德隆被盼望死去。德隆陷入一场全民审判。至今,德隆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但德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据说.早在1993年,新疆有人为唐万新算了一卦,预言他在40岁时将一贫如洗,当时正在股市上进行原始积累的唐把它当作笑料四处宣扬。但生于1964年4月3日的他.在40岁生日刚过10天后.看见了旗下股票不可抑止的全面暴跌。从资本市场起家的德隆最终因为银行追债而资金链断裂.从“玩钱”到“被钱玩”,个中滋味耐人琢磨。曾有人在1999年将德隆称为悲剧式英雄,对此的解读是:德隆做产业整合是英雄。但在金融领域一定是悲剧。时至今日,尽管对德隆产业整合战略尚存争论,但对其优质遗产的争夺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整合效果已显露出来。而德隆深陷金融泥潭之中.一方面说明了其自身在金融领域的原始和幼稚,另一方面则在考问着身边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20.
韩牧  杨雪 《华商》2014,(15):32-35
这是一间简陋到让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总裁办公室。没有华丽的装修,连灯光看上去都是奢侈品,导致尾内显得有些灰暗;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各样并不规整的手写口号与标语,比如“员工福利吃住行及怀生纪律是356天管理原点”、“让每个员工发挥潜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改革就是让新事物合法化”等:办公桌上甚至没有电脑,只是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纸和文件,旁边摆放着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放大镜和计算器。这两件物品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张跃的主要办公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