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代莉 《广告大观》2006,(7S):70-71
近来,华润集团旗下的雪花啤酒推出的夏季营销新战略,备受业界人士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向外宣称的所谓“非奥运营销”战略。据其内部人士声称:“雪花啤酒要推行‘非奥运营销’战略,并以特有的方式来体现对奥运的支持。”对于雪花此次的“非奥运营销”战略,业内意见不一,有的赞赏其向来不同寻常的营销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2.
对战奥运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小明 《广告大观》2007,(2S):55-56
随着08奥运的临近,体育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拥有了空前的关注度与曝光率。联想、海尔、恒源祥、强生、中国网通、中国银行、青岛啤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加盟。奥运营销成为企业实力的证明,营销的利器。但是,付出了高额的成本,面临的当然是沉甸甸的营销压力。因此,如何将奥运赞助落到实处,如何有效运用奥运赞助权益,如何使奥运赞助权益最大化又成为奥运赞助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007年注定是奥运赞助商们无法回避的岁月,同时,2007年还是非奥运赞助商用创意和执行进行“雪耻”和“证明”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青岛啤酒从2006年开始点燃激情、到2007传递激情,现在该是它释放激情的时候了。按照青岛啤酒的奥运战略,2009年还有演绎激情的营销篇章。这些“激情”都源于奥运。  相似文献   

4.
“喝啤酒,看奥运”。体育和啤酒本身就是的天作之合。如果说企业不知道为什么要参与奥运营销,那还情有可原,因为企业的战略以及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那一步。但如果一个企业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奥运营销,却一定要凑热闹,那这个企业就很危险。  相似文献   

5.
“没人赞助我球鞋,我跑得不快,跳得也不高,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自2006年5月16日起,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广告片“啤酒爱好者”篇开始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相似文献   

6.
王慧 《中国品牌》2008,(7):68-69
同在奥运营销的舞台之上,同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身份,百威与青啤都想抢得头彩。作为青岛啤酒而言,希望通过北京奥运会确立其在全国啤酒行业老大的地  相似文献   

7.
余言 《中国品牌》2012,(8):35-35
燕京啤酒要争"罐"军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之际,燕京啤酒却放弃了成为奥运赞助商的机会,选择了其他的奥运营销方式。4月26日,燕京啤酒集团正式成为中国乒协官方合作伙伴,全力支持中国乒乓健儿出征伦敦。对中国观众来说,乒乓球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比赛项目之一,燕京啤酒将自身品牌与乒乓球项目捆绑在一起,显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亦寒 《广告导报》2006,(12):49-51
在奥运赞助商纷纷争抢奥运花环的时候,作为非奥运赞助商的雪花啤酒大胆出击,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2007,雪花毅然选择央视招标段,成为第一个在央视中标的啤酒企业。雪花差异化的产品和特立独行的营销,树立了雪花独特的品牌个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第一次做奥运营销,北京奥组委第一次为企业当“裁判”,在这场注定改变中国啤酒产业格局的“第一次”里,谁能真正捕捉到奥运金矿?这也是个英雄不问出身的公平赛场,不是强者就一定能胜,而是胜者一定为强……  相似文献   

10.
徐娜 《销售与管理》2006,(B02):9-10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逐步来临,奥运营销又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这是一个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时机。国内的大企业比如联想、青岛啤酒、长城润滑油、中国移动等早早巳经与奥组委签约成为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希望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讲,没那么大的手笔去赞助,因为不光赞助费是一大笔开支,其宣传费用更是赞助费的几倍。那么,众多的中小企业怎么能借奥运的东风提升自己呢?笔者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和奥运挂钩.  相似文献   

11.
“营销同质化”的时代,仿佛一切创新与突破都变得艰难。雪花啤酒的“非奥运营销”既植根于雪花历史以来的消费者价值观,又巧打世界杯,直奔奥运会,堪称“一石三鸟”,给当前沉闷的啤酒营销界掀起了几分激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抢着一起奥运,大家都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就啤酒而言,青岛、燕京、百威做了奥运会的赞助商,雪花啤酒反其道行之搞了个非奥运营销,珠江啤酒呢?它也有行动,那就是赞助中国篮球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商务》2008,(1):76-76
雪花啤酒没有掏钱直接赞助奥运,而是在广告中以球迷身份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以后,又组织“勇闯天涯”等大型品牌推广活动——在全国组织啤酒爱好者活动,把雪花啤酒具备的草根运动形象推广出去。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提出“非奥运营销”的概念,几年的时问让华润雪花啤酒的销量翻了十倍……这些营销壮举都与“侯孝海”的名字有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秋前 《中国广告》2008,(10):162-163
奥运,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最具价值的体育营销平台。悠视网,国内领先的网络电视门户,最早获奥运直播权的视频新媒体。雪花啤酒,中国成长最快、年轻人最喜爱的全国知名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6.
马得草 《广告大观》2006,(4S):64-66
近来我看到某杂志上一位营销专家在答记者问时,说到啤酒营销是最为复杂的营销,又说啤酒营销是最为难做的营销,并说出了许多专家认为的难做理由。对于前者,说是啤酒是复杂的营销,还有三分道理,但要是说啤酒营销是最难做的营销,我认为这位专家并没有把啤酒营销看的很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1日,第二届中国品牌节在国家体育馆隆重开幕。此届中国品牌节对北京奥运品牌营销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举行了隆重的"2008品牌中国奥运光荣榜"颁奖仪式,青岛啤酒因出色的奥运营销效果而荣获"2008北京奥运十佳品牌营销奖"。此次中国品牌节公布的"2008品牌中国奥运光荣榜",是北京奥运会后发布的第一份权威榜单,是在对奥运营销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品牌专家、品牌经理人、奥运冠军、企业家、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参与的结果,所以  相似文献   

18.
世界瞩目的奥运盛会在国人的呐喊声中渐渐远去。当人们在细数各国奖牌的得失时,奥运赞助商却忍不住摩拳擦掌,为品牌营销而努力。翻开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名册,我们惊讶地发现,作为体育赞助的老“东家”——啤酒公司,竟同时有三家:百威、青岛和燕京。在奥运的同一片屋檐下,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外两大啤酒巨头“百威”和“青岛”是如何把握奥运商机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啤酒业产销量处于领先地位,但综合实力只属于世界下游水平。中国啤酒业应借助奥运营销,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为中国啤酒业提供持久动力。本文通过对奥运营销的概念及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我国啤酒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对我国啤酒业开展奥运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奥运正式赞助商,非奥运媒体要考虑是如何落实其全国奥运战略的目的:针对非奥运赞助商,非奥运媒体要考虑的是如何创新频道资源,使非奥运营销价值和传播价值达到最大化,根据客户对象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