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三角"旅游服务质量预警机制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赫  饶华清 《价值工程》2004,23(7):80-83
打造中国旅游的"金三角",苏、浙、沪三地必须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而建立有效的旅游服务质量预誓机制是实现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旅游吸引力分析及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中,并不只存在旅游吸引力,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作用力,在这些作用力中,有一些推动旅游的实现,另一些阻碍旅游的实现。根据对旅游吸引力和其他作用力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可能旅游吸引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是从区域旅游文化角度出发,多因素、多角度予以评析,谋求整体旅游文化良性发展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文化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环境维、社会人文环境维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三层评价体系。基于测评结果,研究发展策略,实现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开发要从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努力营造城市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在软件配套上,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智慧旅游,构建旅游云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3G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智慧旅游提出发展新理念、创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三方面,建立了智慧旅游与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以其他国家智慧旅游建设为例,归纳总结了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构思了秦皇岛发展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期望通过智慧旅游的发展,提高秦皇岛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与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10):310-311
笔者就我延安市的旅游开发上,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效益思想,对旅游资源环境重开发、轻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只有走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环保旅游,才能实现旅游兴业,旅游富民。  相似文献   

7.
<正>一、专业设置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努力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包括旅游生产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发展两个有机统一的方面,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应从可持续旅游生产和可持续旅游消费两个角度同时进行。二者都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由于旅游消费对旅游生产具有引导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持续旅游消费比可持续旅游生产对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来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5):116-123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慧旅游发展受到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的日益关注,物联网、通信网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对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的内涵阐述,剖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的智慧旅游应用模型。模型分为政府旅游部门子平台、旅游者子平台、旅游企业子平台和社区居民子平台四个子平台,各子平台依托大数据各尽其责。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应用模型的实现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共赢,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升级的一项根本内容,生态化则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与过程。旅游消费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地政府这些旅游业发展主体,如何实现旅游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相统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三重效益"的关系,引导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改变旅游业外部不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旅游业载体的生态责任,完善相应奖励约束机制,将是决定我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旅游开发的条件之一。从构建"大千山"视角出发,对千山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进行探讨,以促进鞍山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旅游民宿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一方面,旅游民宿盘活了部分农村闲置住宅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旅游民宿在急速扩张中也存在着大量棘手的瓶颈问题急需得到有效解决,引发的社会治理问题更需要动用依法治旅这一“新利器”加以规范。论文阐述了《三亚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制定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以期推动办法的颁布,依法治理旅游民宿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详释了近年来兴起的供应链管理(SCM)的原理,并将此原理的管理理念试探性地引用于旅游行业管理之中,进一步分析了大桂林旅游区旅游行业的情况,指出受地缘结构的影响和制约,该旅游区域与其它不同地位的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竞争的,更多的是两者并存。转变替代性竞争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进行更多的选择,通过资源优势互补,进行必要的SCM,以加强区域旅游开发合作,实现互补增强效应。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发展由“增长极模式”到“点轴模式”,最终应形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旅游“网络模式”,实现战略双赢或多赢,对区域旅游综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粟娟 《价值工程》2006,25(1):9-12
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做好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起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娟飞 《价值工程》2011,30(11):218-219
陕西咸阳帝王陵墓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中国金字塔之都"。文章在对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问题,提出以汉服文化为切入点,开发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并罗列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文勇 《价值工程》2009,28(1):50-51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忻州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分区研究,认为忻州市要积极实施分阶段分区域重点的引资战略,以促进忻州市旅游资源的有序和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极具活力的重要因素,民俗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热潮。延安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本文针对延安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俗旅游的发展对策,为延安民俗旅游发展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辉 《价值工程》2010,29(5):50-51
江门旅游客源市场有着巨大挖掘潜力,特提出用三间距离理论作为指导江门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充分认识三间距离的互动作用,有针对性开拓不同距离的游客市场,利用各种媒介对特色旅游景点宣传,打造特色拳头旅游产品,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赋有极品级的旅游资源,小城镇的建设与产业发展是该地区实现城镇化的重要战略,也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基本途径。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配置的角度,探讨三峡库区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城镇化与旅游资源配置途径,提出了三峡库区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中部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源远流长,但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的现状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不协调。现代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应从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融入现代经营业态,拓宽旅游商品的视野等方面着手,不仅能使中部城市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与经营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有利于中部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中部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