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国普 《北方经贸》2023,(1):98-101
可持续发展金融倡导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在新冠疫情中体现出其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未来将对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析亚投行未来发展之路,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金融理论,继而阐释亚投行的实践与面临挑战,然后分析了亚投行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亚投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所有这些,以期亚投行在实现自身财务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范围内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铭良 《新财富》2004,(8):82-84
中国企业今年可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超过150亿美元,投资银行从中可获得约4.5亿美元的收入,加之并购交易持续活跃,对于国际投行而言,中国市场仍将是亚洲最大的机遇所在。随着欧资投行的中国业务迅猛发展,美资投行在中国的优势已被削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新兴市场中金融投行业务发展的挑战、必要性和意义,探讨了金融投行实现业务多元化的策略,并以华林证券在海外市场及瑞士信贷在印度市场的成功案例作为借鉴。研究发现,金融投行在新兴市场中实现多元化业务发展需采取市场布局策略、业务拓展策略、产品创新策略、风险管理策略和人才培养与激励策略。同时,金融投行在新兴市场发展中还需应对政治和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激烈、金融监管政策影响、技术与数据风险、人才短缺及培训成本等多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迅雷 《新财富》2008,(11):36-37
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机构创新过度而金融当局监管不足,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目前,在美国五大投行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时,中国投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彼消此长的扩张机会,中国应抓住这一“时间窗口”,将加速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国家战略予以重视,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丰富和创新交易品种,发展投行业务,释放投机能量,并为中国经济减速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5.
胡亦非 《商展经济》2024,(6):106-109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金融投行在其中的作用日浙凸显,然而由于新兴市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金融投行在实施发展战略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兴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其次,探讨金融投行在新兴市场的发展策略;最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金融投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帮助金融投行克服困难,实现其在新兴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财富》2003,(5):63-65
在国际投行中,瑞士银行集团(UBS AG)下属投行瑞银华宝(UBS Warburg)素以强大的研究与二级市场交易执行能力著称。在《亚洲货币》2002年底915家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投票评比中,该行进一步巩固了在亚太区证券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研究与销售综合排名与大型基金、对冲基金等分类排名中均位居首位;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在华尔街,投行被人们称之为“皇冠上的明珠”。彼时,投行的精英们每天接触的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企业家、最具话语权的金融家。然而.金融风暴开始后,世道变了,美国五大投行相继消失.而中国的投行们仍在继续着、坚持着。  相似文献   

8.
洪林皓 《商》2014,(13):121-12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外综合实力强大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上国内的客户已经不满足于商业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因此积极开展投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业务的现状,从而指出在开展投行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基于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商业投资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证券市场的建立、满足资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已经显示出优势。对于投行的研究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使国人认识到研究投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却遇到很多现实性的问题。本文经过剖析当前我国及世界的投资银行发展近况,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例如"机构数量过多"、"资产规模较小"、"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推进中国投资银行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其在世界投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市场周刊》2004,(40):26-27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期盼,又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理论界、消费者、商家都在问:中国汽车市场怎么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市场、消费有意义,对中国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来听听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汽车市场现状最真实的声音,从著名的合资公司、民营企业老总们.到对汽车市场颇有研究的研究和咨询领域专家,他们才是市场的“前沿兵”……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4,(47):26-27
黄国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认为,中国把零售业对外开放后,外资已从示范性的准入转变成了战略性的发展,本地化的进程在加快。“沃尔玛这些企业对国内市场研究很透了。中国的消费者有什么特点?中国需要什么?在哪里开店好?为了探索深圳市场,沃尔玛花了200多万人民币;为了搞好深圳与珠江三角洲的市场,现在已经开始制定了到明年发展多大!  相似文献   

12.
孙冀昆 《商》2013,(18):178-178,167
投资银行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尤其在资本市场中起着平衡资金供求,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近二十年来,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相比国际投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国内投资银行的现状,找到国内投行与国际投行的差距所在。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投资银行面临的问题,提出好的解决对策,促进国内投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05,(11):65-67
运源.作为专业的数码打印系统供应商.MI—MAKI等知名喷绘写真产品的老牌代理.我们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喷绘写真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一直在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推动因素。我们深谙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我们理解中国人对于价格和成本的看重,我们相信市场是理性的。眼下是一个微妙的加速变化时期.以下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市场现象以及我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凌 《新财富》2006,(8):76-85
外界鲜有人了解,鼎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家极其低调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南孚电池被卖给外资竞争对手吉列一事的始作俑者,也是乳业巨头蒙牛的“伯乐”。作为中国第一家以有限合伙制运营的私募股权基金,2005年以前,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鼎晖只能走一条“傍大行”的发展之路:凭借本土管理团队的人脉资源和专业能力寻找、发现目标企业,然后联合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际投行共同投资,并借助这些大投行广泛的国际投资者资源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共同打造一条“海外IPO生产线”。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所投项目在海外上市的成功率。如今,中国股权市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增“有限合伙”规定的《合伙企业法》修订草案也将获得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都在向国内转移。随着以公众股权(上市公司)为顶、以私募股权基金为第二层、以创业风险基金为第三层、以天使投资为底层的金字塔式股权市场加速形成,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外资机构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像鼎晖这样的本土投资机构,反而会成为外资大行们依偿的对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新财富》2010,(12):88-89
作为全球顶级投行,高盛的重头报告堪称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在国内机构投资者对最佳分析师的评价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颇具大行气质”之类的字眼。这些顶级投行究竟拥有怎样的研究范式,它们何以成为世人眼中引领全球金融话语权的“大行”?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07,(3):66-67
高盛最早提出“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概念,不仅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打下理论基础,而且高盛更是以自身的行动实践来证明它的判断。以“金砖四国”.之首中国为例,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属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行之一。前任总裁亨利·鲍尔森自1992年以来到访中国不下70次,甚至有人认为鲍尔森与中国领导人的关系亲密程度已经超过某些美国政府高官,而现任总裁布兰克凡也认为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金融贸易体系,中国将继续经历快速的发展和持续的繁荣。可见高盛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岳峥 《新财富》2004,(1):64-66
什么是真正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本土投资银行?如果不赋予中国的投资银行更多的支配金融资源的权利,是否会令中国失去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的机会?如果未能及时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的投资银行家群体,是否会延误中国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的进程?《新财富》“中国最佳投行团队”正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学麟 《新财富》2007,(4):62-66
房地产是股权市场之外,外资投行在中国的另一个重要业务领域,主要通过两条路线展开:在直接投资市场上,外资投行从对国内房地产公司的债权融资逐渐延伸至股权融资,从被动的财务投资逐渐介入地产开发;摩根士丹利更以不断“唱空”中国地产业的宏观研究报告为掩护,大笔收购高档写字楼、高级公寓等物业,一步步完成了对中国高档商业物业的建仓。在资本市场上,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不仅大量保荐房地产公司上市赚取佣金,而且充分利用尽职调查中所掌握的信息,通过PreIP0等形式人股房地产公司,待相关公司上市后,借助自身在公司研究、股票指数等方面的影响力,在二级市场的股票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 从最近的上海卢湾等项目看,摩根士丹利已经开始正面出击房地产开发业务,初步构造起融资——开发——招商——运营的地产产业链,并且可能继续复制这一运作模式;而从麦格理以150%的投资收益出售旗下物业分析,在保险、养老基金等机构可能逐渐进场接盘的情况下,外资投行可能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地产业的套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袁铭良 《新财富》2008,(3):96-98
作为国内证券市场的新生力量,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等合资投行业务发展迅猛,已位列2007年内地券商承销收入前六名,成为内资券商的强劲对手。随着新一轮合资券商审批的重新启动,摩根土丹利、瑞士信贷等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行希望紧随它们的脚步,进军中国内地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09,(10):117-117
第五届新财富金牌董秘、第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颁奖典礼于2009年8月29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中国资本市场再度迎来投行与上市公司交流协作的年度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