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原则,就是作为人的主体和作为物的客体以作为人的主体为中心、作为个体的主体和作为整体的主体以个体为本位、人作为目的和作为手段以作为目的为归宿。人作为主体在不断创造客体的同时也不断创造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人的创造性和为我性相互创造,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创造,以及两种相互创造的互为中介,使主体和客体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主体性原则,即必须把主体性原则作为国有企业人事制庭的根本原则、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改导成功的根本方法。一、国有企业人…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作为操控翻译行为的文本外因素,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前提,其中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是首位的。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要求译者发挥主体性,更好地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蕴含着哲学思想、哲学问题和哲学研究,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很多哲学家对“主体性”问题都进行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以先哲们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他的主体性思想。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以实践为核心,从“现实的人”出发,最终目标是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广泛凝聚人民共识、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近代哲学时期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主要内容,从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支撑、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引导等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高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受育者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规,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人的主体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形成、发展,有赖于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弘扬包括主观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的多方面展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的主体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要增强哲学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摒弃灌输式教学理念,确立起以培育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素养为要旨的教学理念,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主体性教学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并认识到这一产生过程是漫长的,它以众多教育家的探索为基础。主体性教学理论内涵丰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将会大大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文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三个环节以及情、策两点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完成了主体性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以期待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所裨益,使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快速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这次音乐新课改将以往不受重视的学生主体性培养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这一举措有利于音乐教育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有失偏颇,具体表现在: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放任自流;将主体性发挥与主观随意性相等同。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强调在音乐教学中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以音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翻译活动是一个三元体系,由原文作者、译者及读者构成。那么,翻译活动中到底何者才是主体?目前大部分观点为译者主体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拟从语用角度讨论翻译中的读者主体性问题,即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读者在翻译活动中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国外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主体性的人需要主体性教育来培养。弘扬、培植受教育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主体教育思想,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便成为人们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形成的高职教育的成功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原则,就是作为人的主体和作为物的客体以作为人的主体为中心、作为个体的主体和作为整体的主体以个体为本位、人作为目的和作为手段以作为目的为归宿。人作为主体在不断创造客体的同时也不断创造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人的创造性和为我性相互创造,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创造,以及两种相互创造的互为中介,使主体和客体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本科院校管理体制中引入主体性概念。阐述了主体性的哲学内涵,对高等院校内部结构的主体性进行了分析,并概括了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作为操控翻译行为的文本外因素,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前提,其中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是首位的。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要求译者发挥主体性,更好地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阐明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的内容,论述了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以确立素质教育观念为前提,以教学的全过程为主渠道,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核心,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根本,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主导,以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为条件,使大学生素质教育旧有成效地推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克罗齐所处时代的美学是以彰显人的感性主体为主要内容的,他认为美学就是研究人的直觉,提出直觉就是表现,表现情感的意象这一核心概念。克罗齐主体性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由朱光潜来完成,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反思与批判和中国现代美学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研究克罗齐美学主体性的目的就在于复苏主体的直觉创造精神,使心灵由于感性的加入而获得真正的完整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研究诗歌翻译需要关注译文文本与译者。译者主体性表明了译者的审美、文化意识、创造性与人文品格。在重视译文主体性的基础上,探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诗歌的影响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译者角度深化诗歌翻译研究。郭沫若《西风颂》的汉译,体现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诗歌中的发挥,证明了"风韵译"理论的研究价值,实现了基于译者主体性翻译诗歌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角度对翻译的研究,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翻译过程可分为准备、解码与组码三个阶段。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彰显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优劣。译者的主体性与他的受动性相辅相成,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的根基在于哲学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就是民众对某种哲学精神的自觉,即哲学主体性的高扬。为文化自觉提供理论支撑,是哲学本性所使然。从社会历史看,文化自觉和哲学主体性的提升都以人类主体性的不断高扬为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文化自觉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全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起点和依据,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把握教改实质,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