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集合体,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企业,也应成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对传统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并相应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也并非完美的治理模式,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王国红 《商业时代》2005,(35):30-31
学者们大多从理论上赞同利益相关者治理,但对其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文章批判了这种对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不可行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司债权人作为公司资本的提供者,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鉴于目前我国公司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公司债权人权益被侵犯的现状,本文从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及制约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企业管理不同,公司治理实质上是在解决委托代理冲突问题的同时,设计出内部各层级组织的管理与控制的有机系统和相关制度。文章由公司治理的理论探索、起因、对象、模式和目标五个部分构成,重点强调了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对典型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6.
程承坪 《财贸研究》2011,22(3):129-135
为了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当适时地在公司制企业引入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摈弃股东至上模式。当前,应当让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公司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收益,从微观上消除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化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企业效率,使效率与公平得到兼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探讨,并与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治理模式相比较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虽然存在缺陷,但仍然具有竞争力,而且这些缺陷是可以克服的。相反,新兴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缺陷是无法克服的,因此尚不能取代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更多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主要模式,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对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质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现代市场机制在不断的转变与发展,在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本因素所占据的位置已经不容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以股东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也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有效的监督,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将更有益于企业稳定的发展。所有者共同分享公司利益,他们只有通过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以及控制权,以此来进行相互牵制、约束,这样才能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当今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本文就试图从利益相关者这一更全面的角度来讨论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评价、公司管理的正负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最后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后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模式的“个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昌才 《市场周刊》2004,(9):18-19,81
对公司治理的迫切需求引起了国内对日美两大公司治理模式的“拿来主义”。本文通过对两大模式形成的分析,认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应该适应本国特定的制度环境。而在一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也不一定有着统一的公司治理模式。每一个公司都应根据本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自己的特征和需要来建立“现阶段”有效的治理机制,应该而且必须有自己的治理“个性”。同时,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公司治理机制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下,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已无法满足治理主体多元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本文针对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下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廖继胜 《商业时代》2008,(11):63-64
针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本文从外部公司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公司财务治理完成的.可以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而外部相关者(尤其是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成为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批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越来越为学者们重视.在探讨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后,通过与股东至上治理模式的比较,对利益相关者模式进行了评价,最后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就如何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
郭艳萍 《商业时代》2004,(21):31-31,37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均衡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导致了两种迥异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采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关公司治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昕  沈乐平 《江苏商论》2008,(5):116-117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研究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脉络与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相关"股东至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评述,发现相关外部治理研究被忽视,应给予更多重视,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相结合的力度也应强化。  相似文献   

17.
实践来看,金字塔结构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金字塔结构终极控股股东的"侵占效应"和"激励效应"也成为学术热点,最主要地表现为"隧道挖掘"(tunneling)和"反向支撑"(prop-ping)。而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在实践中同样存在,并广泛影响到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本文在理论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公司治理模式差异,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金字塔终极控股股东的行为进行了简单推理,以期加深对不同国家、地区终极控股股东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季方 《商场现代化》2013,(32):193-194
随着“打黑”活动的开展,以黑恶势力为依托的社会毒瘤被铲除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负面的社会效应,其中在“涉黑”公司处置中公司债权人利益受到极大地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体实践中,“涉黑”公司处置中侵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涉黑”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因此,有必要对“涉黑”公司处置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予以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20.
《商》2015,(14)
本文参阅了许多的文献和资料,概述了国内现有高校治理模式,并对国内现存的高校治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界定高校治理合力概念,从构成高校治理的主体视角,分析我国高校治理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形成合力的现状,为我国高校治理模式探索发展和高校治理合力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