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盈余信息。研究发现,投资者利用季度和年度盈余信息时存在显著差异:投资者一方面对季度盈余信息反应不足,从而导致季度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另一方面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年度盈余公告后反转现象。研究结果显示,业绩预告制度是造成投资者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理性预期均衡的范式下,投资者会无偏地解读盈余公告中包含的信息,其对于盈余信息的市场估值也不会受到媒体情绪的影响。然而,最近的行为金融文献指出,媒体报道的语气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进而影响股票的市场估值。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构造媒体报道情绪指数,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情绪显著影响投资者对于盈余信息的解读:媒体悲观度越高,公告异常收益越低;市场对坏消息的反应在媒体悲观度较高时期更加灵敏,对好消息的反应在媒体悲观度较低时期更加灵敏;媒体报道情绪对坏消息的影响比对好消息更显著,对高强度消息的影响比对低强度消息更显著。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规范媒体报道中出现的过度渲染问题,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减轻因媒体情绪造成的资产误定价,进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盈余公告对投资者意见分歧影响的角度,解释A股市场年报公告期间的股价反应,在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提供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为A股市场信息披露股价效应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公告前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与股票在公告日附近的超额收益负相关,证明上市公司年报会降低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公告日附近向其基础价值靠拢。此外,本文还发现上述股价反应在正式公告日前的几个交易日就已出现,证明A股市场存在年报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显示,意见分歧与公告日附近股票超额收益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持股比例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1--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年报公告的时间选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间选择行为是会改变公告的信息含量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行为控制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未预期盈余为正)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并不明显;而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降低(未预期盈余为负)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趋于明显.并且,在1、2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提前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而在3、4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延后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于忠泊等人(2011)提出的媒体关注市场压力假设,文章从盈余信息市场反应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市场压力的来源以及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文章发现,媒体关注增加了短期内盈余信息的市场反应;降低了长期内的盈余公告后漂移程度;而且媒体关注的这种效应在外部市场化环境较差的地区更加显著。媒体关注对短期内盈余信息市场反应的放大效应,对长期内盈余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作用,正是管理者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之一,媒体关注通过影响资本市场而发挥外部公司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损失的文献基本都以监管机构处罚公告作为事件研究的原点,而未考察处罚公告之前的另一项重要事件:立案公告。我们发现,在证监会处罚公告附近的市场反应约为-2%(这与以往文献一致),而立案公告附近的市场负反应则高达-6%左右。这意味着仅关注处罚公告事件将明显低估投资者的实际财富损失。在尝试解释立案公告日附近市场反应的截面差异时,我们发现立案公告前最近年度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市场反应越负面,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面临模糊信息时可能参考了此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投资决策。我们还讨论了本文证据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李翔 《济南金融》2009,(10):73-77
本文以2001--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年报公告的时间选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间选择行为是会改变公告的信息含量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行为控制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未预期盈余为正)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并不明显;而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降低(未预期盈余为负)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趋于明显。并且,在1、2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提前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而在3、4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延后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  相似文献   

8.
GAO(2002)的研究报告指出,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在国内外呈现出蔓延局势,国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财务重述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比短期的市场价值受损更可怕的是投资者对重述公司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下降。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述现象也不容乐观,但是对于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考察重述报告对重述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检验投资者对财务重述公司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重述公告使重述公司特别是涉及核心会计指标重述公司盈余反应系数降低。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并为监管部门对财务重述行为进行规范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谭伟强 《金融研究》2008,(2):152-167
基于心理学的"有限注意"观点,本文检验了我国股市盈余公告后投资者对于不同公布时机盈余信息的不同反应,发现我国盈余公告存在显著的"周历效应"和"集中公告效应"。同时,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盈余信息披露时机时,倾向于在周六公布坏消息以减少投资者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0.
潘宏 《投资研究》2012,(1):98-109
本文从投资者意见分歧角度出发,研究盈余发布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股票价格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考虑公告所引发的二次意见分歧对市场反应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意见分歧越高的公司,股价在公告前高估情况越严重、在公告时的下降幅度越大,二次意见分歧高的股票其超额收益较大。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股市普遍存在盈余公告提前泄露,股价的收益特征较国外有所前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知道坏消息的时间要早于好消息。  相似文献   

11.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对年报披露期间投资者意见分歧变动与盈余公告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意见分歧会对盈余公告效应产生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程度随持有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意见分歧与盈余公告效应的负相关关系在好消息和坏消息组中都存在。有别于已有研究,发现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效应的影响随着股票流动性的降低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融资融券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本文以第一批可以融资融券的90只股票为样本,选取盈余公告漂移异象作为研究标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检验融资融券推出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手段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反应,A股市场的一个市场异象盈余公告漂移在融资融券后有显著减弱.最后本文利用融资融券制度的可卖空和杠杆交易特征构造了基于盈余漂移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1—2004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利用状况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盈余宣告信息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相对较早地解读会计盈余信息,其持股比例越高,盈余宣告后的市场反应越小.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越低。在会计盈余宣告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高低与市场的累计超额回报正相关;而在盈余宣告后,机构投资者待股公司的市场累计超额回报出现反转。  相似文献   

14.
权小锋  吴世农 《会计研究》2012,(6):46-53,93
基于应计误定价视角,以投资者认知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本文检验了投资者注意力、应计误定价及盈余操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投资者注意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其对盈余构成信息的认知效率,并降低市场中投资者对应计信息的定价高估;(2)投资者注意力具有治理效应,即投资者对股票的充分注意能够显著降低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综合而言,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和"治理效应",投资者注意力调节了投资者的认知效率并提升了对会计盈余构成信息的定价效率,进一步影响了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深化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首次在细分年报重述类型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公告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6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重述公告整体而言具有微弱的负面市场反应,但不同类型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各异,投资者关注重述公告的焦点在于重述是否影响公司价值判断。具体而言,更正公告、因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重述内容涉及核心会计指标或调低了公司盈余、重述涉及多个会计年度以及重述消息是坏消息时,市场反应显著为负;极少数重述公告带来了好消息,市场反应显著为正。重述公告的市场价值相关性表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年报重述行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盈余公告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公告效应被发现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本文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规模、非预期盈余和账面市值率三个因素对中国沪市A股市场盈余公告后超额收益影响的影响,并根据这结论,提出了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盈余公告效应被发现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本文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规模、非预期盈余和账面市值率三个因素对中国沪市A股市场盈余公告后超额收益影响的影响,并根据这结论,提出了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日历时间组合方法检验中国A股市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研究发现,分析师发布的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最具信息含量,投资者既未充分意识到两类修正的信息含量,也未充分意识到明星分析师和普通分析师能力的差别。根据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构建套利组合,能分别获得月均1.34%和0.92%的经三因子模型调整的超额收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来源于其基本面分析的能力。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能够显著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和盈余公告窗口期超额收益,并且套利组合的超额收益集中在盈余公告窗口期。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然  刘峰 《会计研究》2021,(2):47-60
会计信息质量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而债权人对信息供给的影响,往往掺杂特定债务人个体风险.本文利用债券"刚性兑付"打破导致的债券投资者风险意识变化的特殊场景,检验了债权人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的关系.研究发现,"刚性兑付"打破,债券投资者信息需求显著提升后,(1)发行人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表现为盈余操纵(特别是正向盈余操纵)减少;(2)供给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发行人,可获取更多债券融资.进一步地,会计信息质量在债券融资依赖度高、违约风险高的发行人中提升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信息需求提升后,供给方会迎合需求,提供高质量信息,并从中获益.本文从信息使用者需求视角,对会计信息质量决定因素研究做有益补充,为构建投资者需求导向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披露的信息作用——来自新浪微博的实证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巍  陈冬华 《金融研究》2016,429(3):157-173
借助网页搜索和文本分析技术,本文在微观市场结构层面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官方微博的信息作用及其特点。实证结果表明,微博披露会带来当日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和超额交易量显著增加,其程度不仅受到披露强度、披露信息密度的影响,也受到微博中噪音信息的干扰。此外,当微博对已公告信息进行传播时,相对于没有微博传播的公告会有更强的市场反应。进一步,微博披露对受关注较少的公司影响更大,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微博披露具有信息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微博披露混杂性、平等性、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