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学界认为中共的"耕地农有"是实行土地为农民私有,但是从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宣传解读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来考察,其是在没收具有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农民使用。由此观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下半年中共并不存在一个从实行土地私有向国有的转变过程,而且从酝酿建党到1931年2月之前,中共一直坚持以土地国有思想为指导并努力予以实践。这一结论对于认识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很快兴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与中国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研究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文章总结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轨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经历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产权从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化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权利,农民享有了除土地所有权之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在的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稳定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再结合不同时期的统计材料与参考文献,从经济规律的不同角度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肩负着支援越南人民抗法前线重任,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五"期间,广西不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地区,得到中央财政安排的投资微乎其微。但当时的中共广西省委客观分析广西的革命进程和农村、农民的社会状况,在全国推行农业互助合作、推进农村社会主义进程的背景下,大胆实行有别于全国其他省份的以确保农民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稳定新的生产关系、鼓励私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各阶层的生产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制订广西"一五"计划的目标。广西"一五"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农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的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运行质量,"一五"时期都是广西历个五年计划中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制度改变力“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所有私营制;土地改革基础上实行以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分红的互助合作形式的农民私有合营;经过高级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化实现了集体公有公营;  相似文献   

5.
地咋荒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撂荒问题的提出我国农村从1984年开始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这一政策源于农民的伟大创造,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如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在步入21世纪之前,用事实回答并解决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1998年起,农村土地15年承包期在全国各地陆续到期,中央又及时制定了"延长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江泽民总书记指出:"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9月25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广大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经济中,土地私有化,并"以个人化的私权来促进金融资本进入形成土地兼并集中",值得警惕。因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稳定器就是农民平均占有的土地制度。中国农村的土地早在当年"大包干"的时候就已经完成财产关系的重构,建立了基于社区内部"成员权"平等的以户为单位的土地私有产权;这种财产关系与城市的最大不  相似文献   

7.
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而西柏坡时期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研究此次会议召开时国内具体而特殊的历史状况,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其时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土地问题方面决策的有效性,而且对现今制定各种惠农政策、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而西柏坡时期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研究此次会议召开时国内具体而特殊的历史状况,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其时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土地问题方面决策的有效性,而且对现今制定各种惠农政策、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认为,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这个成就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而一场让农民"城镇化"的行动,正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不少农民正在"被城镇化"。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相似文献   

10.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种土地私有与买卖,又不能不与各个时期封建国家的土地制度、赋役政策等发生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土地私有不断扩大,土地买卖更加频繁;另一方面,封建国家也力图加强对土地私有和买卖的控制,制定了各种法规与制度。宋元以后出现的土地买卖推收过割制度,即是其中之一。从这种土地买卖推收过割制度的演变之中,亦可看出当时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趋势。一、明代以前土地买卖的推收过割制度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看,宋代以前是…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申: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农民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两稳”是党的农村政策的两块基石,深受农民拥护。那么,除此之外,广大农民还有什么期盼和要求呢?就此问题,笔者近期对湖北省秭归县14个乡镇50多个村的农民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农民有五盼。一盼科技服务到田头。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因与模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打破了封建剥削制度,最突出的标志是土地所有制改变.原来的封建地主私有制改变成为农民土地私有,或者苏维埃公有分配给农民无偿使用,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开辟了道路. 然而,农民分得土地以后很快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小私有的个体农业经济在...  相似文献   

13.
《产权导刊》2014,(1):74-75
正第一次土地改革1949年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无偿使用,二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转让。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于30日公布施行。《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所有制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反对土地私有化,他们认为土地私有是荒谬性的、不合理的,因而主张土地公有。实现土地公有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对于大地产要收归国有并交由农业工人组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二是对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应采取农民合作社的形式促使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当前我们应以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所有制理论为指导,继续坚持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反对部分学者提出的土地私有化主张;以新型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继续发展壮大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徐立娣 《特区经济》2014,(3):171-173
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可"安民"富民",但在其涉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旅游开发商、农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归纳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对于结合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并促进乡村旅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政策形成的思想来源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深化土地政策改革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政策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余丹  殷世波 《浙江经济》2004,(13):58-59
在实行土地私有制的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曾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是否能完全避免西方国家那种尖锐的矛盾,取决于我们具体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能否妥善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浙江有3600万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妥善解决“失土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农民种植小麦实行资金补贴,是惠农政策,农民欢迎。以苏北灌南县为例,该县有关部门落实这一政策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四公开":即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农户公开。实行项目合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恶化的倾向。我国农民土地的多方面权益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基础性原因,农村教育落后导致的农民群体能力不足是直接原因。因此,为了从政策和体制层面加强保障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农地权益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权益;完善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农村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矛盾的突出表现 (一)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户、新出生人口得不到土地,人地矛盾突出。有的村调整土地方案没有征求大多数村民意见,多留机动地,甚至村干部以权谋私,自己多占地、占好地,引起村民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