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涵平 《新智慧》2008,(5):60-61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2.
杨真福  陈军 《新智慧》2006,(6):22-2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均颁布于1994年开始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它们均遵循同样的外汇管理制度,因而它们对外币业务会计的规定也基本相同。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折合率与折合后的币别、期末对外币业务账户余额的调整和因银行结售、购入外汇或不同外币兑换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折合汇率之间差额的处理。一、发生外币业务时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均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为人民币)记账。主要的差别在于:1.折合后的币别。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在总则中对记账本位币的规定为: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所以,在《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可能是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这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不同。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下,折合后的币别可能是人民币以外的币别,而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只能是人民币。例1.某企业以日元作为记账本位币,某日购入以美元结算的材料一批,价款20000美元...  相似文献   

4.
曹伟 《新智慧》2004,(11A):45-46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联系。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一般有:①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在年末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必须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子公司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整体财务报表相同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②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可见,外币报表折算不仅在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应用,而且在跨国经营,以及国内经营但涉及外币业务时也需要应用。对某些跨国公司来说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外币报表折算更是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5.
范晓昌 《新智慧》2006,(3):55-55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期间终了,各种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不论实现与否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笔认为,这种“一刀切”的办法不但有违国际惯例,而且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企业会计损益,并且在现金流转和总体税负方面还将影响企业自身利益。对此,笔提出以下构想:  相似文献   

6.
杨萍 《新智慧》2004,(4A):43-4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关于外币业务现金流量反映方法的规定是: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应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外币折算方法选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外币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有统计资料表明,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已逐渐被淘汰,多数国家是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之间选择,而以英美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则兼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我国目前尚未正式出台外币折算的会计准则,只是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做了一些相应的规定。本文认为,我国在制定外币折算准则,选择外币折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特点、我国的会计环境、国际惯例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会计准则之《外币折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准则之19号《外币折算》与旧准则主要区别有:增加了记账本位币的定义与变更记账本位币的规定;外币交易中会计处理有所变化;外币资本投入不再产生"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要求企业采用统账制或分账制等。新准则实施后,尚有问题待商榷。对企业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同时将较大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规范几经演进。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的新外币折算准则选择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现行汇率法。针对该方法,本文主要从其与我国现实环境的适应性及该项制度的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IAS)趋同。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是以当时IAS的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我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都有着IAS的印记;《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IAS中的核心准则基本相同。当前在我国会计准则与IAS趋同的进程中,必须考虑准则适用环境的建设,否则不仅达不到与IAS趋同的目标,反而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混乱。我国在借鉴采用IAS时存在以下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1.
赵新荣 《新智慧》2005,(3):28-29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外币业务核算可以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期末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但不论企业采用哪种汇率核算外币业务,均是以某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或以此为基础折算的。我们所熟悉的外汇牌价包括买入价、卖出价以及基准价.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并未就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那么,企业住实际操作中究竟该如何选择这些汇率?不同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又有何影响呢?本就此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12.
彭屹松 《新智慧》2007,(9):71-72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13.
张卓 《新智慧》2007,(11):43-44
外币交易中汇兑差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教学和实务中的难点,不少会计人员并不清楚汇兑差额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推广运用之际,笔者拟对外币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红燕 《新智慧》2005,(13):32-33
固定资产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其核算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后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它们对规范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于是财政部陆续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二)》)、《关于执行&;lt;企业会计制度&;gt;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三)》)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问题解答(四)》)中都涉及了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分析传统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中外币报表折算的规定,结合会计基本等式,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智慧》2006,(4):24-2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二)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7.
于蕾 《新智慧》2004,(8B):46-46
根据《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关联暂行规定》),上市公司将持有的固定资产出售给关联方,应将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资本公积。《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简称《合并暂行规定》)中,没有具体规定这一类交易的抵销处理方法。但注册会计师教材中是这样处理的。对于销售企业来说,在其个别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18.
刘秀英 《新智慧》2004,(8B):36-37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准则》)颁布后,不少专家对固定资产减值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但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实务性处理却少有述及,而《制度》、《准则》对此也仅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和解释,所以至今在操作层面上仍缺乏相对系统、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并对实务处理形成了直接影响。为此,笔主要就其相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一点拙见,以求引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红燕 《新智慧》2005,(5):32-33
固定资产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其核算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后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它们对规范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于是财政部陆续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三)》)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问题解答(四)》)中都涉及了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问题。本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及三个问题解答,来分析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已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但仍存在问题。其一,《企业会计制度》涉及的四种资产全额减值会计处理就存在两种对立的方法等问题;其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某些准则规定也存在有悖于谨慎性原则而忽视资金时间价值的问题;另外,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核算在实际成本的核定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