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全能银行的是其具有股份控制、母子公司独立的组织结构特点,但其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特点又与单一的银行控股公司有所区别.当前,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的阶段,需要对金融控股公司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2.
何诚颖 《特区经济》1997,(11):29-32
<正>以不同于政府机构职能、具有企业性质的国有控股公司承担国有资本的运作管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已进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国外许多国家采用控股公司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运行机制尚处于完善之中。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国有控股公司运作的一些实践,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控股公司与企业集团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范畴。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集团与控股公司是在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同时生成的。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控股公司与企业集团生成的关系上看,经历了一个先发展企业集团,然后再发展控股公司的过程;从企业集团内部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的关系看,经历了一个从资产联系不紧密到逐渐紧密,最后形成以控股、参股关系为主的母子公司体  相似文献   

4.
金融控股公司是西方发达经济国家金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司结构。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众多金融机构也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5.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股公司是企业联合或统治的一种形式,分为纯粹控股公司和经营控股公司。前者通过持有其他企业的股票以控制和管理为唯一的经营目的,后者则除此之外本身还从事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具体指以控制和管理从事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子公司为主要目的的纯粹控股  相似文献   

6.
国外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缺乏对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安排,银行、证券、保险三个监管部门对事实上已经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安排,因此探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外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的典型模式,列举出两种经典的监管模型,初步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结构与经营比一般金融机构复杂,金融控股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较单一业务金融机构更大的风险.文章在剖析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张淑运 《特区经济》2004,(10):206-208
<正> 1998年以来,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开展了创作企业之歌,演唱企业之歌、推广企业之歌的活动,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对社会的影响之广都是空前的。2000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深圳:精神文明推动经济发展》专门报道了这一情况,并予以较好评价: “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一年一度的职工歌咏比赛今年又有了新内容,所属20家企业参赛的歌曲都是自己创作的,董事长、总经理亲自作曲作词,而且还带头演唱企业之歌,热心参与和组织员工文化生活,重振拓荒牛的企业精神”。 通过企业之歌铸造企业精神,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  相似文献   

9.
孙涛 《科学决策》2001,(6):50-54
金融控股公司是20世纪末美国和日本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换的主要方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在美国,1999年&lt;格兰姆-里奇-布利雷法&gt;废除了&lt;格拉斯-斯蒂格勒法&gt;,规定同一金融机构可以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金融控股公司便是实现此目的的主要方式;在日本,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金融业重组也采取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美日不同的经济金融发展阶段,无论是银行控股公司还是金融控股公司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各国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监管体制,它对美国、日本及至全球的金融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薇 《特区经济》2006,(11):216-217
通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状况阐述以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分析,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中,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监管难度比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低,而经营效率比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高,同时兼顾我国实际,本应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但是目前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初期,应以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为辅,并逐渐过渡到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并购控股公司资产的行为是上市公司的一种特殊并购行为 ;该行为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合理利用该行为来促进国有企业上市的关键是在趋利避害基础上使并购行为市场化。本文拟结合江苏省上市公司有关案例对上市公司并购控股公司资产的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松  李继云 《特区经济》2006,(12):84-86
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有效对接,极大地整合金融资源,充分发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不断地增进效率和促进金融创新与发展,并有效防范整体风险。当前,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金融走势的潮流,我国金融业也必将逐步走入混业经营之路。本文论述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现代金融业最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巨大抗风险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业并没有出现上世纪大萧条的分业经营,许多业务单一的金融机构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一大批新金融航母开始出现。实际上,金融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它与宏观经济、技术进步等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社会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演进路径的梳理,重新认识到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之间选择的重要性,可以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pplied the distance to default (DD) measure to five mergers among large Japanese banks during the crisis period. The DD helps us analyze whether merger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late 1990s and 2000s made the merged banks financially more robust, as intended. Our findings include: (1) A merged bank fundamentally inherits financial soundness of premerged banks, without incremental value from the merger; and (2) A negative DD was observed following the merger. The findings of this case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large Japanese banks’ mergers either failed to implement intended scale economies or were motivated by a belief in the too-big-to-fail policy.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毫无疑问,银证合作是中国金融体制从分业经营向合业经营过渡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证合作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证合作的途径以及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庞玉娴 《改革与战略》2010,26(3):155-158
国外控股公司董事会和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应借鉴其有益的制度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有控股公司运营发展需要的董事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控股公司董事会内部构架,完善国有控股公司董事的提名制度,提高董事的素质,为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媛媛  曾蕾 《科技和产业》2011,11(10):89-91
利用安徽省上市公司2007—2009三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样本,在国内外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些上市公司分别进行了三种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在以银行借款比率来表示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水平情况下,安徽省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与投资支出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evolution, strategies, and 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 Foreign Power company (AFP) in Argentina and Brazil from the mid-1920s to the second post-war period. We compar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trategies followed by this US group in different host economie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electricity firms and the governments of both countries that explain American & Foreign Power's withdrawal from Argentina and Brazil in 1959–65. The study is based upon the annual reports and proceedings of American & Foreign Power (1923–63) and other corporate reports, government statistics, and official reports from Argentina, Brazil, and the US.  相似文献   

20.
桑榕 《亚太经济》2008,(3):33-37
本文对金融防火墙的含义、具体作用及其在美国的发展演变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国未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将采取控股公司这一组织模式,因此借鉴美国金融防火墙的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措施,对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稳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