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误差修正模型,以义乌市为研究实例,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决定作用以及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产出弹性为正;围绕这一趋势,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呈现出明显的跨年度的反向修正关系,产业集群提高1%将导致城市化提高0.37%,这表明,产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进互动。产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化促进产业集群的优化。现阶段我国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规范政府角度定位;提高创新能力;营造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的重要手段。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城市化密切联系。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贵州城市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贵州产业集群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并提出贵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程度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群不仅仅是多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集聚,它强调的是具有重要产业关联的经济区域的空间组织,其基础便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从而加速城市群的形成。而城市群的发展又对产业集群产生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者的偏差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应发挥产业集群作用,促进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奥特莱斯商业集群从单纯的品牌折扣直销中心,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集群和新的城市中心。该集群获得了产业集群效应并提高了与网络购物的虚拟空间竞争的能力,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该集群郊区城市化顺应了我国现阶段新型城市化的潮流,但结果可能造成城市的空心化和过度的郊区城市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政府应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使其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为例,构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选取2006年-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区位熵方法对浙江省工业企业进行研究,最终遴选出16个产业集群行业。利用spss20.0对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最终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对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和产城人三者互动程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各个市、州2008年~2013年的产城融合度进行具体测度。结果表明:一是湖南省各个市、州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协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株潭城市群耦合水平高,湘北、湘中、湘南城市群居中,湘西城市群较低;二是湖南省各个市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二者之间耦合效应强度偏低,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之间不均衡;三是湖南省有些城市的产业集群得不到发展,或者是有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导致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过程中协调效应并没有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9.
选取云南省2000-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导致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它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工业基础好、产业布局原本相对集中的地区对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城市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效应也更强。在布局上,大城市往往能更好地吸聚人才、科技等创新型要素,进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小城镇由于资源禀赋上的限制,集聚比较多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要素集聚和产业培育功能,加强城市功能分工和空间优化,并推动工业园区成为城市新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基于湖南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既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和服务业发展,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影响却比较小;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KFV(Krugman-Fujita-Venables)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理清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工资的影响机制,对城市间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并采用我国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集聚对城市工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集聚过程中,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工资差距与城市人力资本、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比重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和城市集聚度不足,在未来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间差距或将成为继城乡差距后的又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点应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阐述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规范和实证两方面具体分析了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得出流通产业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城市化水平却不能成为流通产业变化的影响因素的基本结论,因此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认识并大力发挥到流通产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水平 《财贸研究》2012,23(6):29-34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框架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城镇化要求商业网点不断扩充加密、服务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演进和技术创新步伐更快、产业聚集发展,从而为流通产业拓展空间提供条件。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目前中国流通产业已经表现出城市商业持续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外资企业战略调整步伐加快等新趋势和新特点。面对不断拓展和演化的流通发展新局面,中国流通产业未来应着力提高服务人文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快流通渠道向西延伸与下沉,积极开拓新业态和电子商务,倡导低碳商业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是经济服务化的产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突破口,而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重点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演化发展及动力机制,并结合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和机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正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根据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围绕“一带一路”沿线67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8个区域,以各区域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出口额和高科技出口额作为数字经济产业观测变量,从区域不平衡状况、区域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分布特征三个维度,应用泰尔指数法和空间相关性检验分析沿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程度以及总体和局部区域的聚集特征。结果显示,沿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长期极不平衡,且总体处于低聚集状态,而局部不同区域间的聚集程度差异较大。通过格兰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沿线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程度的变化与沿线区域经济密度、区域人均GDP的增长之间存在“引致变化”关系,虽然这种变化关系总体呈正相关,但局部不同区域的相关性差异较大,表明“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目前已呈现出聚集发展趋势,但由于总体聚集程度较低,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不足。运用经典的OLS模型和空间SAR、SEM模型,对沿线各区域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发现,网络外部性对沿线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的影响并不显著,“本地市场效应”外部性仅对沿线信息通信产业聚集影响显著,而制约“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呈显著负效应的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斯外部性和自然禀赋外部性。“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跨区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构建高科技产业生态圈,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我国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应重视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对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大循环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把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的不平衡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让“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方共同获利。  相似文献   

17.
杨勇 《财贸经济》2012,(4):129-13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聚集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并造成了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本文使用2000-2009年间省际旅游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在考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构建了市场潜能和聚集密度变量,从市场潜能的角度解析了我国旅游产业聚集及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并从旅游经济活动密度角度考察了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企业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旅游市场潜能和产业聚集密度对旅游企业收入水平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并且,要素密度也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企业收入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也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发展中国家数据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的环境诉求,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供给侧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并鉴于内部细分行业集聚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集聚视角下,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就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行业层面,细分行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金融业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发现多样化服务业集聚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作用为正,服务业内竞争对本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对邻近省份具有负作用,专业化集聚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影响均不显著;稳健性分析表明以上结论稳健且东部地区在服务业集聚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具有区位优势。针对可能存在的空间分割,以各省会为圆心、每20 km或10km 进行累加形成距离带并对空间溢出进行估算,表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存在空间边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改革课题,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河南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原城市群的形成更是城市化发展的助推器。但与此同时,偏低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也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的瓶颈。河南今后的城市化发展应当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扭转劣势局面,在把握新农村运动和周边城市群不断形成的机遇的同时应对与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的挑战,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