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阿媛 《中国外资》2011,(10):185-185
在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的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从而使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各国先后从危机中逐渐走出,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世界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更为谨慎的消费,这显然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那么,我国如何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来面对这一外部需求的变化,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的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从而使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各国先后从危机中逐渐走出,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世界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20C8年的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更为谨慎的消费,这显然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那么,我国如何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来面对这一外部需求的变化,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始终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灵活也更谨慎的货币政策,在短期救急和长期发展之间不断进行平衡,在抑制通胀和防止通缩之间不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一、后危机时代世界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 (一)对美国《多德一弗兰克法案》的解读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促使美国再次反思其金融监管制度。2010年7月21日,奥巴马总统正式签署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相似文献   

5.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实施美元本位模式的东亚地区因此受到冲击,美元的地位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的研究对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走向和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首先从汇率的低频和高频波动这两个角度考察东亚美元本位模式在美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程度,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它的发展趋势,进而通过加入"估值效应"和资产不完全替代的转移效应模型说明了东亚美元本位模式继续存在的内在机制,以及美元本位下的双重矛盾,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的持续使得未来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持续爆发的可能,研究表明,放弃美元本位后的均衡状态完全取决于放弃东亚美元本位的时间,越早放弃美元本位,东亚国家付出的成本越小。而替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主要依靠"亚元模式"和"东亚人民币化"。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法律体系,一直是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学习和借鉴的标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不理解美国金融法律体系为什么没有阻止金融危机的爆  相似文献   

7.
2007年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所称“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与“初金融危机时代”相比较的概念。“初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于2008年开始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现阶段随着危机的缓和,全球经济暂且进入一个相对的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结束,而使得世界经济仍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蔡晓辉  李珍 《中国外资》2011,(10):39-40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入手,指出危机过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压力,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接着从经济实力、币值稳定、金融市场完善等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最后得出后危机时代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是可行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中国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里,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业,并可能威胁实体经济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9月27日,亚太论坛2008年年会在广州举行,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女士等专家学者就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后奥运经济的走势、房地产市场调整和汇率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引发世界金融监管改革大潮,中国也应走上改革之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需结合美国模式与中国模式。金融危机初期,出台行政法规和公共政策作为紧急应对措施;后金融危机时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和立法。关键还在于形成内部具有自我稳定机制,能够自行化解金融风险和抵制金融危机爆发的良性金融市场;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和模式,实现宏观和微观审慎性监管的一体化;认清跨国金融监控的重要性,构建跨国风险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金融变革的主旋律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全世界经济学界都能给出大体一致的回答,那就是银行监管.这不仅因为本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肇因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还因为回顾百年世界金融史可以发现一条规律性线索:银行体系风险暴露的负外部性要远远大于资本市场下行震荡的负外部性.这似乎颇具讽刺意义--一个行业的重要性往往不取决于它的正外部性而是取决于它的负外部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入手,指出危机过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压力,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接着从经济实力、币值稳定、金融市场完善等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最后得出后危机时代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是可行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施倩 《财政监督》2011,(6):66-67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金融监管的弊端暴露无疑,促进了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创新。国际金融监管呈现了新的趋势,美国和英国等国率先明晰金融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等监管价值,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缓冲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护了我国金融安全和稳定。然而,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迫切需要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施倩 《财政监督》2011,(17):66-67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金融监管的弊端暴露无疑,促进了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创新。国际金融监管呈现了新的趋势,美国和英国等国率先明晰金融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等监管价值,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缓冲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护了我国金融安全和稳定。然而,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迫切需要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金融危机所暴露的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等经济体相继推出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最新趋势,分析了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对我国银行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