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在Varian(1980)中引入消费者价格信息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分布,采用Janssen和Moraga(2000)的对称混合策略均衡定义,同时内生化了消费者的信息行为和厂商的定价行为,确定了Varian(1980)中的知情消费者比例,证明了厂商定价正期望利润均衡的存在性.该文证明了,在不完全价格信息条件下,市场普遍存在知情消费者,从而该文加强了Varian(1980)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陈谦勤 《经济学》2005,4(2):405-426
本文在Varian(1980)中引入消费者价格信息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分布。采用Janssen和Moraga(2000)的对称混合策略均衡定义,同时内生化了消费者的信息行为和厂商的定价行为,确定了Varian(1980)中的知情消费者比例。证明了厂商定价正期望利润均衡的存在性。本文证明了,在不完全价格信息条件下,市场普遍存在知情消费者,从而本文加强了Varian(1980)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简介 一般均衡理论由于(1)没有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直接的策略互动,(2)不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是否对称,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不考虑组织的内部结构,(4)假定交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的差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蒙提到的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没有抓住有限理性概念的要害,主流经济学可以将这三要件在完全理性最优决策和全部均衡的分析框架内全部吸收。瓦尔拉斯竞争模型是所有可能的激励机制中达至社会理性所需信息处理费用最小的激励机制。由于根本的不确定性,人们不可能算计自己决策与其它人决策的交互影响,只能依赖瓦尔拉斯定价机制通过社会试验逐步了解所有人决策互动及决策与价格互动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对进入壁垒的理解不同,理论分歧较大。从定义来看,结构主义学派的基本立足点是相对于行业中的在位厂商来说的,进入者处于劣势的程度,而反应这种程度的则正是进入壁垒的高度或进入壁垒本身。而效率学派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定义主要是以在位厂商与进入厂商问存在需求、成本不对称性为立足点,进入壁垒是指进入厂商必须承担而在位厂商不必承担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军工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问题,应用委托代理模型,设计军品激励性定价方案。将质量因素引入定价模型,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改进;引入学习曲线的概念,使军品成本预测及价格制定更加科学。模型分析了影响成本分担率和成本节约分享率的因素,最终得出军品最优价格的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即1968年德姆塞茨发表了《交易成本》一文,揭开了这一理论的序幕。它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决定的微观机制及其相关问题。在传统的瓦尔拉斯均衡中,研究证券市场价格的决定是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充其量引入一个拍卖人,而没有考虑市场参与者作为微观个体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市场交易机制就像一个黑箱,具体里面的参与者如何从个体优化的角度进行互动博弈来影响价格的形成没有考察。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定价则是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之间如何利用信息进行互动博弈形成价格。事实上,传统理论隐含了证券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现实的市场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如存货成本)、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竞争的。因此进行市场微观结构分析能更好地刻画市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假定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资产收益率的决定。然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并且基于完全理性的分析不能完全解释市场上的种种异象。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有限理性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应按照一些基于经验的认知捷径来形成对未来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投资。通过引入这种更符合现实的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资产收益率的决定,试图更好地解释各种市场现象。  相似文献   

9.
周国祥  李时春 《时代经贸》2007,5(9Z):205-206
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市泡沫的概念,然后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分析理性泡沫的生成机理,同时根据信息不对称、反馈理论和选美博弈分析非理性泡沫的生成机理,得出我国股市泡沫更多的表现为非理性泡沫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反"掠夺性定价"立法与我国的价格战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下,企业虽原则上拥有自由定价权,但掠夺性定价被大多数国家的法律界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在位企业利用在位优势提供了短期的虚假价格信息以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削弱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作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倾销与反倾销成因与福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廖才安 《经济论坛》2005,(17):43-44
在经济学中每个厂商都被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的经济人。各个厂商在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会根据其所面临的市场情况和供求关系实行差别定价策略。从厂商的角度来看,价格是其可控变量之一所以他可以自由的实施定价策略来达到他的经营目标。以此来看倾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价格歧视”。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采用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的实验室资本市场,研究信息是否可以通过市场迅速传递。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非有效的;市场对信息的传递和价格反应是有条件的而且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具有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普通人,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的情况;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引起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导致价格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电脑软件存在的网络效应使得厂商定价策略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运用动态最优化理论,分析电脑软件厂商的定价策略和最优更版时机。发现厂商通常会以先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定价,然后逐渐提高软件的价格,与不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定价有一定差异;厂商在升级旧版软件时,存在最佳时机,过早或者过迟推出新版软件都将导致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4.
战略转移定价是在产业环境中考察转移定价和市场竞争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利用动态博弈的均衡求解方法,研究最终产品市场存在混合寡头竞争的中间产品转移定价决策.在非对称和对称两种竞争结构下,分析最终产品市场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形下的市场均衡.结果显示:非对称竞争结构下,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大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随成本率参数取值的不同而变化;对称竞争结构下,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大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均衡利润小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均衡利润.  相似文献   

15.
李薇薇 《经济视角》2013,(9):19-20,78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建立在理性人基础上的完全竞争模型,它假设资本交易是无摩擦的,并且市场信息是完全对称和充分流动的,任何对价格有影响的因素都会迅速地反映到价格中来。它将市场按照信息对称的程度分为三种形态:弱势有效、强势有效和半强势有效。本文将在立足于有效市场假说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探讨和延伸有效市场假说与其他理论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陈杰 《经济师》2006,(1):39-40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框架,对没有信息不对称时最优社会福利定价与有信息不对称,但同时也有“激励相容”机制的情况下次优定价的比较,证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府对垄断企业施行价格规制是有“信息租金”的这一事实,即如果实行了“获取信息”的激励相容办法,在垄断存在的前提下,社会与公众仍然是会有损失的,这种损失是由于垄断公司独立拥有关于公司成本的私人信息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同时期银行脆弱性状况和经济理论,西方学者对银行脆弱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给出了多种解释,得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的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从存款人行为角度解释的银行挤提模型理论,从金融主体角度解释的有限理性理论,从金融资产价格角度解释的内在波动性理论等。本文重点介绍这几种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月璇  王菊娥 《生产力研究》2012,(1):150-152,155
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完全两种情况下,利用两阶段动态博弈理论,对双寡头企业在自由竞争、限高价、限低价等不同限价情况下的博弈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理性的高价企业会选择价格上限,而低价企业会选择下限。  相似文献   

19.
论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的实际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经济理论在分析货币政策效应问题时,通常将政策作为一种决策者可以任意控制的工具,即作为一种外生变量来考虑,而忽略了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与政策调节对象(公众)的决策行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实际上,货币政策行为及效应是中央银行和公众在主观和客观条件(决策目标和决策信息等)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这种理性决策行为是双方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一种博弈行为。利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宏观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可以在完全信息与非完全信息、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尽管现实中的信息是非完全和不对称的,但是,完…  相似文献   

20.
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定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伟敏  邹恒甫 《经济学》2003,2(2):309-326
本研究了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股票定价模型。对信息不对称进行了新的分划。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并用此解释了名的“无交易理论”,引入了对主观信息进行度量的数学变量:认同因子,并利用这些概念建立了一种动态的资产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