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信建设》2004,16(8):60-61
近1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在继FDMA、TDMA之后,CDMA技术成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宠,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3G)的无线接口标准。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经过十向年的飞速发展后,话音业务的增幅正在趋缓,人们正在寻找移动通信新的增长点,而移动数据业务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发展最具潜力的业务。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已经将基于TDMA的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逐渐升级  相似文献   

3.
前言 第一代移动通信是模拟通信系统,设备的各功能模块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各功能模块采用数字电路来实现。为满足通信发展的需求,正在研究开发的第三代技术将是码分多址的智能化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通信的发展前景诱人,它的功  相似文献   

4.
信息盘点     
通信政策信息 信息产业部就第三代移动通信频率管理发出通知 为保证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和运营业的有序发展,信息产业部就加强第三代移动通信频率管理发出通知: (1)凡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分配和指配,均由信息产业部集中统一管理,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不得擅自审批。 (2)信息产业部已就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频率的清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在统筹考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频段和扩展频段的频率规划。 (3)电信运营企业进行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试验,须按信息产业部的统一安排执行。未经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后期,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目前的2.5G和3G,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内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目前人们又把视线投到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高速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传输技术,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天线,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及接收检测技术,软件无线电等。下面就4G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全球移动通信以年均超过100%的增长率高速发展,成为通信与信息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截至到1998年5月,全球移动电话用户2.4亿,预计到2000年将超过4亿,到2010年将超过固定电话。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已经历了两代的发展,目前正向第三代演进。 对蜂窝技术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但是,直到1979年,才有北欧移动电话公司(NMT)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电话系统。从此开始出现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发了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的经营许可证,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全而进入4G时代。TD—LTE是我国主导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主流通信技术之一,具有高速率、低时延、永远存线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数字集群系统(GoTa)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志远 《当代通信》2006,13(13):32-33
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hture),是由中兴通讯独家提出,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GoTa的开发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渐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集群通信由于其面临的业务多样化和宽带化也需要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集群必须走共网发展的道路才能降低使用的门槛,在网络互连的技术上,目前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有大量可资借鉴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21世纪,我国专用移动通信将如何发展,是专用移动通信业的生产、运营、应用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专用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将向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挑战。为此,应根据以提供调度通信业务为代表的专用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给集群通信技术以正确的评价,从而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提出我国专用移动通信的发展战略,建立我国自己的专用移动通信产业并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0.
郦荣  楼揽月 《中国电信建设》2000,12(8):31-32,34,36,38
自70年代末第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问世以来,蜂窝移动通信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其中GSM更为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疑,GSM占据了世界蜂窝移动通信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通信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伴随著INTERNET的广泛应用而一举成名,加上高速、有效、可靠的各项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各种数据终端的处理能力与通信功能的日臻完善,数据通信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发展,而数据业务将成为未来业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和Internet的日益融合,对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需要迅速增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本文综述了多媒体业务的特点,技术难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Internet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是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随着世界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第三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它的发展已引起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营运商的极大关注,其数以万亿美  相似文献   

13.
苗强  毛玉泉 《当代通信》2004,(19):100-101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其用户的飞速增长,市场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提高无线频谱的使用效率成为近些年来各种新技术所面临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全力投入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模块将成为它的基本功能模块,实现基于话音业务为主的多媒体数据通信。目前最典型的智能天线技术是实现移动通信极大通信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代通信》2006,13(1):36-37
在中国通信学会召开的2005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上公布了2005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中国铁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项目获一等奖。中国铁通高度重视对3G技术的跟踪和研究,早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启动时就积极参加了3G TEG,跟踪参与了第一阶段(MTNet室内测试阶段)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家逐渐熟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向个人通信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但这还不能算是完全的个人通信,这就是专家构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由来。那么,第四代移动通信到底会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移动通信在近十年来蓬勃发展,随着行业和市场的成熟,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容量和业务内容上的不足愈来愈明显;通信市场管制放松又进一步鼓励了技术的进步,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与任意通信对象进行任意类型的通信的个人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从1992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提上议程。今年年底,第三代系统(3G)无线传输技术(RTT)标准化即将完成,其余部  相似文献   

17.
4G崭露头角     
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历了两代.第一代(1G)移动通信技术是采用模拟技术的语音移动通信.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是采用数字技术的语音移动通信。目前,世界上的移动通信技术处于第二代,并正在进行系统的改进.改进后的系统称为2.5代(2.5G).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未来的发展及演进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正在研制过程中.在本中,笔将针对4G的技术特征及其框架结构进行初步的探讨.对其关键技术部分进行详尽的叙述,同时指出4G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张若英  鲁春丛 《当代通信》2006,13(14):32-34
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的应用到通信网络中和各种新业务不断地出现,使得通信网络变得日益复杂、庞大。网络管理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正常、经济、可靠和安全地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多种技术和多种制式决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的网络管理环境是一个典型的多技术多制式混合网络。3GPP、3GPP2、ITU-T是3G网络管理的最主要研究机构,它们提供的规范和研究成果包括3G网络管理的不同侧面,但目前仅有管理原则和高层的需求、电信管理框架等一些概念性的内容,网络管理中具体的体系结构、管理功能、管理信息模型等均未完成,还不足以指导3G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做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多年来,首信一直伴随着中国通信建设的步伐,为广大通信运营商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系统产品,竭诚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服务。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正向着“第三代”高歌猛进。首信从1995年起,就开始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是国内最早  相似文献   

20.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是中 国电信产业发展的必 然 全球的移动通信在整个通信世界数字化、网络化、个人化的潮流中迅猛发展。其方便灵活的特点和人们对个人通信急剧膨胀的需求。使其自引入以来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尤其是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