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霞  赵萍 《物流技术》2010,(3):212-214
比较了三种典型的二维条码的码制特性,并针对附属油料,比较研究了QR Code、PDF417 Code和Data Matrix Code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三种典型的二维条码的码制特性,并针对附属油料,比较研究了QR Code、PDF417 Code和Data Matrix Code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防伪手机摄像模组的PDF417二维条码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PDF417二维条码和防伪手机摄像模组做了概要的介绍,针对防伪手机摄像模组拍照PDF417的特点,着重讨论了条码的图像处理算法及译码解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适于在金属表面上打刻的Data Matrix二维条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及欧洲,二维条码DataMatrix开始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飞机制造、武器制造及一切机械产品上。Data Matrix二维条码Data Matrix是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与一维条码相比,它不单单是识别符号,而且是一个保密性强、容量大、可靠性高的数据文件。它的特性如下:可编码的字符集:全部256个ASCII字符;数据容量:最大可以达到2335个数字字母型数据或3116个数字型数据;纠错功能:ECC200或ECC000-140二种纠错算法,使Data Matrix二维条码的误读率达到10-8。条码表面受到30%的污染或损伤,照样可以100%地识读出来;符号尺寸:可以…  相似文献   

5.
董剑敏 《上海标准化》1998,(3):10-11,13
二维条码是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相对于传统的一维条码来说体型更小,信息含量更高,对“物品”的描述可包括“物品”的几乎所有信息。二维条码在美国、欧洲等地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为实现现代化高效管理,必须推广应用二维条码。《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二维条码》一文,则对二维条码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个二维条码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正式颁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编制的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GB/T17172—1997)于1997年12月正式颁布。该标准以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I)发布的《PDF417规范》为基础,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23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了GB/T21049汉信码国家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汉信码的研制成功是我国二维条码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对提高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水平、拓宽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领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范旭 《标准化报道》1999,20(6):40-41,42
简要介绍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技术,指出一维条码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二维条码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I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全球条码技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这两大国际条码组织一宜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的商品及服务的标识体系,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促进国际商业及贸易的发展。 为了加强对物流商品的单品管理,提高物流管理中商品信息自动采集的效率,EAN与U C C首次合作,于1999年初联合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适于各个行业应用的物流条码标准一复合码(C o m p o s i t eSymbology,简称CS)。 复合码是将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有机地叠加在一起,以实…  相似文献   

10.
《巴蜀质量跟踪》2002,(13):39-39
1、什么是商品条码?商品每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商品标识。我国通用的商品条码有标准版商品条码和缩短版商品条码。标准版即由13位数字组成的(EAN-13)代码,它由前缀码(前3位数字),制造厂商代码(4位数字),商品项目代码(5位数字),校验码(最后一位)共13位数字组成;  相似文献   

11.
徐常凯  郑金忠 《物流技术》2006,(7):236-237,240
通过对二维条码、金属条码、隐形条码等新型条码技术的分析,探讨了新型条码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国自动识别技术继续稳定、快速发展,射频、条码和生物识别技术都有较大突破,各项技术在市场应用上的拓展力度也不断加大,新产品与服务种类层出不穷。无论是传统的一维条码还是二维条码都值得关注。而作为热点的RFID/EPC更是火爆至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自动识别技术,一维条码自70年代问世以来,便以其识别快速、准确、可靠、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一维条码由于信息量小、过分依赖数据库、不能表示汉字等局限性使之应用受到了限制;于是,一种克服了一维条码缺陷的新的二维条码应运而生。二维条码是一种可脱离网络、脱离数据库支持的信息存储方式,利用它我们可以通过纸载信息来表示、识别和装载大量的信息,又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4.
二维条码防伪查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自动识别技术。人们日常见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普通的一维条码——商品条码。作为一项自动识别技术,一维条码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由于其识读快速、准确、可靠、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很快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在商业、仓储、图书管理、邮电、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二维条码简介 传统条码(即一维条码)技术自出现以来,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传统条码仅仅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故传统条码的使用,不得不依赖数据库的存在。在没有数据库和不便联网的地方,传统条码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时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另外,要用一维条码表示汉字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在有些应用汉字的场合,显得十分不方便,且效率很低。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用条码在有限的几何空间内表示更多的信息,从而满足千变万化的信息的需要。二维条码正…  相似文献   

16.
条码检测仪基本工作原理与要求条码检测仪是一种特殊的光电测量设备,通常由激光发生器、扫描器(光笔式或滑鼠式检测仪由人工操作)、光电接收器和微处理器等器件组成。其测试原理是:扫描器(人工)将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光束以一定的角度沿扫描线在条码符号上移动,条码符号产生的漫反射光经光电接收器接收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电信号强度随着条码条空反射光强度(反射率)的变化而变化,反射光电信号经整形、量化成数字信号,再由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条码符号的码制及其所表示的字符和条码符号光学特性、条(空)宽度的量值及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手持扫描器和固定扫描器的普及和发展,扫描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无线连接与是否支持二维条码将成为扫描器产品的主要差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迅速转化为商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随着AIDC(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尤其是条码扫描技术的成熟,最终用户渴望条码扫描技术出现新的飞跃。究竞哪些因素将影响最终用户作出选择呢?应用与技术的结合将为条码系统用户和扫描器制造商创造出一个“勇敢的新世界”。随着数据采集技术在制造业、仓储和货运码头应用的不断普及,扫描器制造商将不断改进其产品。发展无线扫描器和能够识读二维条码的更加小巧的扫描器,是未来的中心工作。成像器使最终用户能够开发潜在的应用,而不只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条与空的译码上。增值服务也正成为选购扫描器过程中的一部分。包括以上因素在内,越来越多的因素将促使手持与固定扫描器未来市场的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条码质量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条码应用单位时常出现以下问题: 1.编码不唯一。一是“一码多物”。第一种情况为相同产品,不同规格,使用同一条码;第二种情况为不同产品,相同规格,相同价格,使用同一条码;第三种情况为所有产品,同一条码。二是“一物多码”。此种情况为同一商品项目使用两个以上条码。 2.将组织机构代码印在商品包装上。 3.伪造、冒用、使用已注销的商品条码。 4.非法将商品条码转让他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应急物资标识及其应急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应急物资标识和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急物资集合包装二维条码标识方案,并从应急物资的条码标识、发运、中转分拨、接收、入库建账、盘点、快速发放和全寿命跟踪的角度规划了基于二维条码标识的应急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傅金才 《上海标准化》1998,(6):22-22,28
随着超市业的迅速发展,与之配套的仓储、配送系统也日益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储运系统迅速、准确、高效运行,使用储运条码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用于储运条码的码制有EAN-13条码、ITE-14条码和UCC/EAN-128条码。其中,ITE-14条码在当前用得比较普遍;EAN-13条码适宜于用在单件包装的储运箱上,如大彩电储运包装箱其本身就是该彩电的包装;UCC/EAN-128条码是一种新的物流码,它所能表达的信息内容很多,故储运码的发展方向是UCC/EAN-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