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合作的十个方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角色、职责和责任不同,但他们的业务活动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重叠、交叉、以及相互影响和补充,内、外部审计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加强合作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机会可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一、内部控制方面内部审计首要的目标是评价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它通过风险评估过程确定方案来进行内控系统的审计。在准备内部审计风险模型时,它会考虑外部审计对财务系统风险的评估,因为它与财务报表误报的风险相关。外部审计则需要对会计系统和控制环境进行初步的评估,进而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决定实…  相似文献   

2.
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凡 《审计月刊》2006,(4):26-27
一、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时,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由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审计人员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时,必须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这里,需要注意确定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步骤,不能混为一谈。下面分三步来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1、在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目的;信息使者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性质、金额、项目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3.
风险审计程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预期的风险,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以前接受审计的情况、被管理者品格、经济业务敏感性等,找准风险。  相似文献   

4.
严格履行审计程序,科学运用审计方法。依据《高等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两个暂行规定,规范审计行为。在拟定审计方案时,要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就应评估被审单位的同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预测检查风险值。实施符合性测试时还可增加向组织人事部门了解被审单位或部门班子情况的程序。实施实质性测试时,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应增加审计意见交群众评议程序,以实现职工群众民主监督权力与审计监督的结合。另一方面,必须科学运用审计方法,对存在的问题及发现的疑点要逐一审核,对容易诱发争弊的各个环节要密切关注,重点审查,而对那些不容易诱发错弊的常规事项,则可抽样取证。  相似文献   

5.
谈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中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麒 《现代审计》2000,(5):14-14
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审计风险管理机制运用的前提与关键,本文拟以审计风险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归纳、介绍几种基本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在具体项目的审计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发出一种以评估审计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模式,以此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这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此文试图从审计模式的演进过程,探讨传统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利弊得失和适用的审计环境,以期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一个较全面和实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审计人员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会计报表错弊风险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发挥重要作用。审计人员本身的特征(专业背景、职位、职称、年龄、性别和从事审计工作年限等)对分析性程序评估会计报表错弊风险的有效性是否会有影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应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是有效的;专业背景、职位、职称、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对审计人员判断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年龄和性别对审计人员判断有效性无显著影响。因此,在组建更为有效的审计小组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的搭配。  相似文献   

9.
王芳 《审计月刊》2006,(3):49-49
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考虑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以及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需要披露的影响持续经营的重要不确定事项,即使编制财务报告所依据的财务报告框架没有明确要求管理当局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具体的评估。在实施审计程序的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始终要关注影响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条件和相关企业风险的证据。如果迹象确实存在,那么审计人员除了实施审计程序之外还要考虑这些迹象是否会影响他们对重大错报漏报风险的评估水平。当确认了影响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因素以后,审计人员应当:(a)复核…  相似文献   

10.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每个审计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邵茜 《电子财会》2006,(1):38-40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提高审计质量,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三个新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已修订)“审计证据”。这一系列新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深入地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重大改动。最新审计风险模型对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有何优越性,对于我国审计现状有何启示,是值得我们进行总结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审计行为是一种风险行为,作为一个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要时刻分析和防范这种风险行为。在开展审计业务时,一定要注意考虑两种风险意识,这对审计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所谓两种风险意识,一个是企业经营风险意识,一个是实施审计项目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这两种风险意识,对审计工作同等重要,都不容回避,回避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13.
谷红 《新疆审计》2004,(5):56-58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审计风险从产生的原因看,可分为三种风险因素,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固有风险同单位的经营及环境以及某一账户余额或业务归类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这类风险时,应当考虑两个因素:(1)与会计报表的认定有关的因素;(2)与账户余额(金额)或交易类别有关的因素;评估控制风险时,应当研究评价控制程序的充分性,同时,还要坚持对控制情况的检查程序,在内部控制失效或无法判断以及注册会计师拟不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基于稳健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控制风险为“高程度”的;而检查风险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的…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宁夏审计》2009,(6):26-28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2000)审计署令第2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审计人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审计月刊》2005,(4):37-37
新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200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已于2004年12月正式实施,在此准则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在旧准则中,审计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改变后的审计风险模型让审计人员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实施审计程序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审计署5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将审计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重要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上述定义中,要求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应当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二是信息的使用对信息的需求,三是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策制定阶段: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 在国企改革中,国家审计通过实行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对国企改革政策的制定、执行、结果可能存在的不同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尤其对政府的重大国企改革政策、重点国有投资项目等实行事前审计监督。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是由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公司造假、管理舞弊等行为盛行,为了提高审计质量而产生的以评估审计风险为主的新的审计模式。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不仅研究企业的会计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控制也加以研究,也就是说风险导向审计更重视固有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评估方式就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各国审计学界已达成普遍共识:即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组成,关于审计风险各要素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也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于审计风险可按各账户层次分别采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式予以评估,其中的定量方式又称审计风险模型。通常表述为: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审计人员必须给出审计风险各要素的风险值,当然也要解决各风险值如何计量的问题。从定性的角度看,虽然不需要定量表示审计风险各要素的风险值,但其基本原理与审计风险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