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解放、文化研究气象最为蓬勃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当时影响非常广泛的学术流派。二者的教育事业思想是教育事业思想的两维:儒家是布衣卿相的养成者;墨家是科技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儒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民众德行的塑造和政治能力的培育.墨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国防科技和生产技能的研究推广,开创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2.
儒家从产生时起,所提倡之学说便将个人的社会定位放在第一位,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建构是儒家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荀子宣扬的礼乐教化学说继承了传统儒家的这一特点,并且适应了新的时代形势的需要,将儒家的礼乐学说由以往单纯道德修养方法发展成为一种为政治服务的手段,对后来封建社会的巩固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尤其是伦理道德思想,构建了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本文以辨证的观点,对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涵加以揭示和探讨,提出在新时期学校德育中引进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其超越时代的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魏晋六朝是玄学盛行的时代,何晏、王弼首开玄学之风,"竹林七贤"紧随其后,自此玄学大盛,"正始之风"为后来者效慕。究其玄学盛行之因,极大部分在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士族阶层怀抱"济世志"而不能实现,便转而以老、庄的虚静为寄托,但实际士子的心灵深处,仍然认同的是儒家价值观,与之相应的是起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本身就有相通之处,因此,魏晋六朝玄学实为儒道兼修之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务员行政心态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的时代价值。儒家积极人世的行政心态与道家淡泊宁静的治世心态形成心灵的互补。积极与宁静是公务员阳光行政心态的重要内涵。文章主要是从儒道经典中找寻公务员阳光行政心态的重要内涵和自我修养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正确理解并汲取先秦儒家义利观中公正意蕴,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法律观秉承"古为今用",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本主义传统,对近代中国革命和法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对传统人本思想的过分夸大也阻碍了建国初期的法治文明进程。对毛泽东法律观与儒家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进而对当今法治社会下继承人本主义传统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胡五峰是湖湘学派的最终确立者,他的理论在宋明理学这一大系统中具有十分独特的色彩,本文拟探讨胡五峰的心性论,主要论述其以性为本体的本体宇宙论,以及其心性对举、尽心以成性的心性论.  相似文献   

9.
儒家融"爱"与"礼"一体的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精神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灵魂,贯穿于儒家忠、孝、悌、恕各项封建伦理、政治原则规范。经剔除封建糟粕,我们须充分认识儒家仁学所蕴含并强调的公忠爱国、民本爱民、忠恕爱人、修身自爱的思想精华,对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对加强官德政德党风行风建设,以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积极意义,我们须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0.
当今对待儒家法律文化具有三种不同的态度,而哪种态度更为可取则取决于儒家法律文化的本身的理念与形式特征。法律与道德的混同是儒家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们解读儒家法律文化的关键。对待儒家法律文化最佳态度是存而不论,以现代法律意识引领儒家法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儒商思想作为一种商业思想并在现阶段条件下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的部分商业思想理论入手,结合儒学的有关发展史,对新儒商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长期以来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在政策上表现为重农抑商,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儒学在根本上是否认商业行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作为一种哲学能够有效地指导、规范我们目前的商业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做出的决定。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精神和经济法规相结合的产物,义利观是其核心内容,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刻分析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实现传统义利观的伦理重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孝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然存在,它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儒学伦理纲常的发展使孝这一道德准则在社会关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儒学的开山之作《论语》中有相当的篇幅记录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这基本构成了儒家孝道的理论体系.在另外一部儒学经典《孝经》中,则是集中展现了儒学之士对孝道的阐释,这一理论阐释对中国人的性格气质以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伦理体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商精神体现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科学地界定儒商精神是准确把握儒商这一概念的前提。本文从归纳学术界关于儒商精神的界定入手,在综合考察儒商精神演变的基础上,对儒商精神进行了重新界定,以期进一步深化儒商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儒家义利之辨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而是主张义利统一,在义的指导和制约下去追求合理的利。徽商对儒家义利观的整合贯穿于经商的各个环节,体现于经商的动机、经商的手段以及商业利润的用途等各个方面:以义为尚,服贾求生;以义取利,生财有道;以义制利,用财有度。徽商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大学之道”深深影响了传统中国社会,对社会及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其对国民人文素质的影响,体现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独特的积极作用。《大学》之“大学之道”所展现的是儒家追求“王天下”最高理想的理论依据,其中“三纲领”是其政治伦理体系的最基本框架,而“八条目”是实现平天下理想的具体步骤;它们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儒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所谓儒家活法,是指由传统儒家倡导的义理,经历史流变而内化为人们所广泛践行的柔性社会规范,它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人际组织与动员上的一种传统而又现实的微观制度。基于儒学义理两千多年的社会化历程,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人际组织与动员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儒家文化特征,其公民社会可界定为儒式公民社会。因此,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研究范式与制度供给模式来研究中国的公民社会,不仅在理论上会形成误判,而且在制度构建上也可能会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质量文化的价值继承与现代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对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已有不少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日本企业TQM的成功和卓越的质量文化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嫁接有很重要的关系。中国先秦儒家文化的义利观、和谐观、诚信观、儒商精神与TQM及质量文化内涵有很多内在联系,吸取儒家文化的合理因素有利于构建中国企业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与文化包含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以说儒家伦理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商业企业的魂魄,现代商业企业要提高竞争力,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管理、技术与文化,而且要继承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通过东西方伦理文化的交融、渗透、创新、升华,造就适应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儒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