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经济师》2014,(6):280+282-280,282
医患关系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医生角色和患者角色之间特定的人际关系,虽然近几年来医疗纠纷案件频繁发生,但是真正由于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欠缺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却没有同步增加,这就说明在我国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不再主要是医疗技术方面的原因。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关系中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政府官员(代理)与公共权力的授予机构(委托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为了解释腐败产生的原因,通过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模型集中分析了代理人的选择问题,该模型是根据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构建的,依据该模型分析得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由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人均医疗资源不足、医院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畅、医患舆论激烈等原因,导致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频频发生,甚至出现患者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鉴于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成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院服务的优先领域.本文在分析产生医患纠纷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医务社工介入医患纠纷化解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双艳  胡德宁 《经济师》2013,(5):23-24,44
通过分析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出拥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容易产生信息寻租行为,为了减少信息租金,委托人需要设计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益,揭示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设计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减少信息租金问题。文章在回顾信息经济学中逆向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信息甄别模型,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补充了委托代理中机制设计理论,为金融业、保险业、银行业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丽哲 《经济师》2006,(9):227-228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在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委托代理冲突和委托代理成本。委托代理成本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目标差异和委托代理合同的不完备性等几个方面。为提高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绩效,需要通过完善委托代理合同、加强外部监督、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第三方公开评级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弱化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激励约束投资管理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差序信任”格局,分析了差序信任对第三方理财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以及各方行为选择的影响,探讨了差序信任对委托代理关系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差序信任影响下,1.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演化为原生和衍生两种形态;2.原生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较小,衍生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变大;3.原生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代理双方进行多重博弈;衍生委托代理关系下进行一次博弈,因此代理方的机会主义倾向变大,违约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赵峰 《经济师》2003,(2):177-178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复合的委托代理安排。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不完全契约导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我国农地制度运行的低效和失序直接导源于委托代理安排的固有缺陷 ,而委托代理问题的日趋严重以至陷入困境 ,根本原因则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和农地市场制度的缺陷。因此 ,摆脱委托代理困境 ,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的关键在于明晰农地产权 ,完善农地市场。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和监督的机会主义等问题,导致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失灵。本文通过引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委托一代理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采购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法规体系建设、采购人员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健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江炎骏 《经济师》2014,(3):95-96,99
文章以某市工商系统2011—2012年度十佳案件为案例,对商业贿赂进行经济学分析。按照"经济人"假设,商业贿赂是参与双方通过成本收益分析作出的理性决策;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商业贿赂前提是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后果是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包括提高商业贿赂的查处率、增加贿赂成本、加强信息披露等。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机制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股份制的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机制自身的不完善,给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委托代理机制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一、委托代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所谓委托代理机制,就是指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经营者(代理人)去经营和管理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经营者)与需求者(股东)相分离,这便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可能。1.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  相似文献   

12.
王颖  蔡颖  罗春燕 《经济师》2006,(8):171-171,173
HR外包是个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个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在HR外包商不能观测HR服务商的服务运作能力和努力水平双因素的条件下,建立双方合作博弈模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和最大化原理分析双方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与其特殊的委托代理有很大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之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难以避免。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更加复杂化。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过程,提出了一些优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合作关系是供应链上的成员进行业务集成的核心,它的实质是一种契约关系,是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之间订立契约进行合作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存在的合作双方可以抽象为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在具体执行中就主要是以契约形式来进行联接,以确保双方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享,并实现供应链合作的绩效优化.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委托--代理机制下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型,并分析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的驱动力,以及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契约的激励性质.  相似文献   

15.
“过度医疗”的制度根源与医生声誉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看病贵"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导致"看病贵"的一个直接推动因素是医疗服务中的"过度医疗"问题。医疗服务具有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在此背景下会形成医患之间合约谈判权的非对称分布,形成"权责不对等"的"委托困境"问题,从而引发"过度医疗"和医疗市场中"富人驱逐穷人"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政府管制并不能改变医患之间合约谈判权的非对称分布格局,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建立以医生声誉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即开型彩票发行中普遍存在着由承销商进行市场销售的委托-代理关系,受信息不对称影响,彩票发行机构与承销商之间便产生了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本文分别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与承销商间一次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与承销商间相互依存行为的影响要素及作用机制,为我国彩票发行中承销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将军民融合看成一种由军地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团队活动。由一条自下而上的授权链和一条自上而下的授权链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军民融合工作制度的鲜明特点,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链条长、层级多、代理成本高,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不甚明确且指向模糊、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等问题。构建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旨在解决军民融合委托代理问题,需要贯彻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前提、以减少委托代理层级为路径、以明确决策责任划分为关键、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根本的思路,尽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程度,最终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委托代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委托代理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以往的研究主要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下利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寻找最优解,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可以证明信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存在性和对代理问题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层)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由于股权的分散及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往往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经理层时常偏离所有者的目标,而片面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这种偏离缺乏监督时,便产生了管理层控制。本文拟就所有者与经理层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简单的博弈模型,对管理层控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浅析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新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101-102
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活动中,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但由于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非对称性,委托人目标和代理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由此产生了很多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此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在双方达成博弈均衡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提高委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