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辉清 《金融经济(湖南)》2004,(5):14-15
2003年3月以来,“经济是否过热”问题在经济界已探讨一年了,成了一个没有结论的争论。最近,中央有关领导又明确表态,今年的宏观调控需要防止通货膨胀,需要提高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贷款门槛,同时也希望偏快的投资能发展平稳些。这一切使得“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3.
林毅夫教授认为,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所致,未来中国还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每年8%增长的潜力,而中国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也维系于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4.
7月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争论逐渐多了起来。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见底反弹;二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或者说潜在增长率是否会趋势性下降。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道出了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最核心问题——短期的经济下滑如何破解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源泉和动力要到哪里去找。 相似文献
5.
上半年GDP数据显示“破8”后.关于中国经济能否挺住的议论甚嚣尘上,“保8”呼声再次涌动。当前政府提出“稳增长”的口号,但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有可能在现实中被演变为借机快进的态势。当中央4万亿2.0版刺激计划是否推出的疑问还萦绕在人们心头.地方政府新一轮投资潮已现山雨欲来之势.宁波、南京、 相似文献
6.
7.
斯莉·穆尔雅妮·英德拉瓦蒂 《中国金融》2011,(7)
从十一五规划编制之时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问题当前,中国需要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国内需求拉动增长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当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企业转向家庭;中国需要应对 相似文献
8.
9.
吴敬琏 《金融经济(湖南)》2004,(8):14-15
“软着陆”仍有希望 2003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到了9.9%,所以当时有个别的经济学家提出可能经济出现了过热。因为当时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剧烈地上升,不过那个时候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到了下半年,房地产继续升温,能源供应、原材料的供应都出现了全国紧张的态势。于是从第三季度起,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就越来越变成一个街谈巷议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人均GDP从当初的155美元提高到6094美元,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中国模式的奇迹,应当承认这种增长模式的有效性。因此,中国的发展,不论是在增长速度下行的当前,还足在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未来,仍然要重视政府主导、地方竞赛和投资拉动的套路。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名义GDP达到1.288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GDP为1.339万亿美元。从二季度单季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这进一步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模式的广泛讨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以渐进方式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化改革谋求政策转型,已经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其发展模式是否是世界独有,未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相似文献
17.
18.
吴益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1):44-47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吴益民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紧迫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内涵。目前流行的几种说法:粗放型和集约型,外延型和内涵型,速度型和效益型,数量型和质量型。他们只是揭示了某些经济...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剧变之下,世界经济经历了代价高昂的调整,触底之后渐趋稳定,在疗伤和喘息中,等待复苏的到来。中国经济却似乎具有抵抗地球引力的魔法,凭借着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政府投资亿万元上演了传统增长模式令人眩目的一幕:中国经济不仅避免了痛苦的调整,而且保住了增长8%的幸运数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