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03年3月以来,“经济是否过热”问题在经济界已探讨一年了,成了一个没有结论的争论。最近,中央有关领导又明确表态,今年的宏观调控需要防止通货膨胀,需要提高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贷款门槛,同时也希望偏快的投资能发展平稳些。这一切使得“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3.
林毅夫教授认为,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所致,未来中国还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每年8%增长的潜力,而中国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也维系于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4.
7月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争论逐渐多了起来。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见底反弹;二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或者说潜在增长率是否会趋势性下降。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道出了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最核心问题——短期的经济下滑如何破解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源泉和动力要到哪里去找。  相似文献   

5.
陈和午 《金融博览》2012,(17):12-13
上半年GDP数据显示“破8”后.关于中国经济能否挺住的议论甚嚣尘上,“保8”呼声再次涌动。当前政府提出“稳增长”的口号,但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有可能在现实中被演变为借机快进的态势。当中央4万亿2.0版刺激计划是否推出的疑问还萦绕在人们心头.地方政府新一轮投资潮已现山雨欲来之势.宁波、南京、  相似文献   

6.
作者: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出处:FT中文网2009年12月25日金融危机打断并阻碍中国经济转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衰退,严重打击了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出口部门萎缩、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工资增长率降低,打断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从十一五规划编制之时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问题当前,中国需要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国内需求拉动增长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当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企业转向家庭;中国需要应对  相似文献   

8.
2008年岁末,金融海啸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事件.尽管美欧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政策,但资本市场仿佛已经走进了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短时间内难以看到繁荣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软着陆”仍有希望 2003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到了9.9%,所以当时有个别的经济学家提出可能经济出现了过热。因为当时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剧烈地上升,不过那个时候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到了下半年,房地产继续升温,能源供应、原材料的供应都出现了全国紧张的态势。于是从第三季度起,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就越来越变成一个街谈巷议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管理》2004,(4):25-25
许小年是一位在研究宏观经济时视角和观点相当独特,不能不予以关注的学。“没有温度的高烧”也许可以理解为两个判断,一个判断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另一个判断是不可持续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伴随通货膨胀的明显抬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管理》2004,(4):26-26
在关于经济是否过热问题上,厉以宁和萧灼基都对“过热说”不以为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指出中国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怕冷不怕热,二是刹车容易启动难。他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中国经济的抗寒能力比较差,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一点,各种问题马上都出来了,而经济稍微热一点却不要紧。萧灼基的观点是,当前国内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看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融》2011,(8):32-48
<正>一、引言为了更好地分析经济增长情况,本文估算了固定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主要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方面分析2011年到2020年间的潜在产出增长情况,进而从总需求角度进行验证和预测。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本存量和潜在产出也大幅提高。我国的一些学者估算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固定资本存量,邹至庄(chow,1993)以1952年为基年,根据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测算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14.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人均GDP从当初的155美元提高到6094美元,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中国模式的奇迹,应当承认这种增长模式的有效性。因此,中国的发展,不论是在增长速度下行的当前,还足在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未来,仍然要重视政府主导、地方竞赛和投资拉动的套路。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名义GDP达到1.288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GDP为1.339万亿美元。从二季度单季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这进一步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模式的广泛讨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以渐进方式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化改革谋求政策转型,已经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其发展模式是否是世界独有,未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相似文献   

17.
《银行家》2014,(12)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较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区间。本文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角度,结合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变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就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以及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吴益民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紧迫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内涵。目前流行的几种说法:粗放型和集约型,外延型和内涵型,速度型和效益型,数量型和质量型。他们只是揭示了某些经济...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剧变之下,世界经济经历了代价高昂的调整,触底之后渐趋稳定,在疗伤和喘息中,等待复苏的到来。中国经济却似乎具有抵抗地球引力的魔法,凭借着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政府投资亿万元上演了传统增长模式令人眩目的一幕:中国经济不仅避免了痛苦的调整,而且保住了增长8%的幸运数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