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效应、方式及动机等作一综述,以更好地对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战略进行反思,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已经正式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获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不可避免,竞争形势不容乐观。对中外资银行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促进自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若干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汇丰村镇银行在中国农村的落户为基础,展开讨论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所采取的各项营销策略,综合我国银行现状再探讨内资银行所面临的营销危机和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数量为因变量,从外资银行母吲的宏观因素、东道国的制度因素和母国与东道同的联系三个方面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母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母同对中国的FDI、母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量呈正相关父系,与两国的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母同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没有显著关系,并且,2006年底我国对银行业的开放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外资银行的进入。  相似文献   

7.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体系。本文基于一个规范的经验研究框架,检验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我们发现,90年代后半期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资银行管制的放松以及经营环境的改善,是导致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大量进入的主要原因。此外,外资银行自身的效率优势、“追随客户”的战略以及东道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IPO股票根据IPO时的市场环境分成"冷市"、"普市"和"热市"三类,并从上市交易开始追踪股票5年的日收益率,最后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刻画股票IPO之后的长期绩效并分析业绩变化路径。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冷市"与"普市"中IPO股票的长期业绩较为稳定,"热市"发行的股票存在长期表现不佳的特征;"热市"发行的股票除IPO之后第1年内的业绩能够胜过"冷市"与"普市"发行的股票业绩之外,IPO之后第2年其业绩便迅速下降,到IPO之后第5年,其持有收益率分别落后于"普市"和"冷市"中IPO股票26.01%和32.80%;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低迷是IPO时机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华外资银行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了其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势下对外资银行管理和监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博则 《银行家》2004,(3):53-55
如果2003年是“中国信用卡元年”,那么2004年则有望被称为“外资信用卡元年”。  相似文献   

13.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兆斌 《新金融》2009,(11):35-39
本文综合利用财务绩效指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对被参股银行的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华业务拓展行为总体上对中资银行的财务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对生产率的影响则偏正面,但都不够明显。未来银行业开放的重点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撤资的现象则无须过于忧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数学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检测中国外资银行机构数与中国GDP、FDI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性,用来判断外资银行进入是跟随原来的跨国投资客户来到中国,还是看重中国市场机会。研究表明:外资银行1985-1996年间由于受我国外资银行进入管制,进入形式以代表处为主,进入动机属客户追随;1997-2009年间中国放开了本币业务和经营区域,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发生变化,转为开拓新市场,寻找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5.
邹新 《金融论坛》2005,10(12):3-9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在于:越是开放的经济体,越应该对进出本经济体的境外资金加强监测和管控。这对处于经济转型和加快开放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具有参考意义。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境外资金大量、持续地流入中国境内,并在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量。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对境外资金的流入进行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导致无法对境内的境外资金做出准确的把握。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快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境内的境外资金监控更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本文在估算境外资金的流入态势和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入境的主要途径和动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我国银行业迅速成长和竞争加剧的一年,上市、融资、外资参股、国内银行走出国门、城市银行向全国辐射、人才争夺战等,这些巨大变化,无一不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结果。全面开放意味着一个全面的、充分的竞争格局的到来。我们认为,中外资银行间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股权方面都存在着竞争、合作以及共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本文对在沪15家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整体竞争力强于中资银行,中资银行在客户资源、资产规模、网点等总量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外资银行则在风险控制、成本控制、金融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竞争优势突出。在中资银行内部,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全面优于地方性银行。在外资银行内部,来自亚洲新兴市场的外资银行竞争力整体强于来自欧美市场的外资银行。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根据实证结果,总结了中外资银行竞争力优势和不足形成的原因,并就中资银行竞争力培育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郑鸣  冯凯 《金融论坛》2007,12(4):18-21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