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对当前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以Y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行了研究,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基本情况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载体。本文主要从实践育人角度出发,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定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序发展的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大学生时间精力有限,且对志愿服务体系认知不充分,志愿者自身素养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安徽三联学院通过构建规范化组织,加强志愿者培训,培育志愿服务基地,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构建了学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力量.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探讨大学生志愿者、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借助法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责任的承担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志愿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与执行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志愿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与执行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和技能培训的过程,也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依托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呼唤专业特色,通过强化专业特色志愿服务指导的价值分析,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长效保障机制,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先  罗尧 《全国商情》2009,(13):120-122
当前,志愿服务活动慢慢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群体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庞大的群体,起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奥运志愿者问卷的调查,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对比,提出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和对策,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现已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的主力军,他们成长的背景决定了这一群体的社会认同将呈现全新的特点,培养“90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与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要点。“90后”大学生价值认同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具有显著特点,要结合公民意识养成的基本策略,端正志愿服务动机,以思想政治教育动能引导服务内容,科学设计服务计划,加强系统化管理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不仅对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影响和帮助,而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具有一定影响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太过于单一,仍然存在很多制度、管理上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从存在的问题着手,本文提出了健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做好培训和后勤支持工作,与相关课程结合,组织、鼓励成立校院两级志愿服务协会等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有利于教育内涵的深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志愿服务要能够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把握好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要求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也是高等教育对学生价值观重塑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念和内容解析,重点探讨其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并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推动其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向,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的构架理论,引入主体行为态度、个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假设模型。对122名大学生志愿者采取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体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两个变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影响显著,认知程度、利他性、利己性、重要他人、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影响逐渐扩大。大学生源于提升自我能力、奉献社会的动机而提供的志愿服务,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时间较短等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学校、服务对象等层面的问题。本文将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概述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对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要求,并阐述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激发和丰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锻炼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引领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行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传递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建设志愿服务文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等措施强化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参与志愿服务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有积极作用,但还存在范围过于局限,内容、形式老旧等问题,要通过培育志愿服务意识、建设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有力的组织机制和考核评价等对策,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志愿服务以其独有的志愿性、公益性、利他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为此,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成为引导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平台,广大学生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可行的对策,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从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关系入手,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助推作用,分析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运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场动力理论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系统,即从志愿者主体动力、学校场域动力以及社会场域动力,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志愿者主体动力,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领导管理等方面分析如何强化学校场域动力,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联动机制的架构来论述如何凝聚社会场域动力,最终使以上三方面的动力形成合力,达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