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轴—辐系统(hub and spokes)是城市(区域)旅游地域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分析旅游轴—辐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形态、链路类型、网络结构、枢纽区位等基础上,指出其具有规模经济和品种经济优势,能够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有利于旅游枢纽城市的管理,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最后,从旅游枢纽城市选择、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探讨旅游轴—辐系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轴-辐网络是降低整车销售物流成本的有效网络结构。以奇瑞整车销售物流为研究对象,基于轴-辐理论构建整车销售物流网络。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三个定性原则从全国337个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域中甄选出24个整车销售物流枢纽节点,其次借鉴Dijkstra算法将枢纽节点分为中心枢纽节点、混合枢纽节点、区域枢纽节点三个空间层次,最后引用轴-辐网络原理构建了奇瑞整车销售物流网络,其中干线网络分为主干线、干线、一般干线三个空间层次。分析表明,水运、铁运比重将分别提高34.19%、10.39%,而公路运输比重则下降62.47%,水铁联运的比重占到17.89%,干线物流成本较原先下降16.53%。  相似文献   

3.
“三铁”建设中的武汉城市圈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涉足中国城市密集区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合称"三铁")"轴—辐"式交通组织的空间效应问题域。采用网络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三铁"交通枢纽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其空间布局呈圈层状。分别从整体配置、主要站点和节点城市对三个层次空间效应进行分析,发现高铁促进武汉城市圈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催生出新的高铁城,城铁加速卫星城与主城区之间的协作,地铁在整合各个功能区的同时刺激郊区城镇化。"三铁"轴线和枢纽对城市圈人口集聚、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和要素流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空间效应主要集中在中心节点城市,沿交通网络分层次渗透衍射到次级节点城市,进而覆盖整个武汉城市圈,并有助于保持极化与扩散兼有的空间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物流枢纽形成的驱动力与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相似文献   

5.
浙江轴辐式现代物流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博  张永胜 《经济地理》2011,31(8):1335-1340
轴辐式物流网络作为高效的区域物流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阐述了轴辐式物流网络的模式构成及其特点;其次,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确定了城市物流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构建了轴辐式物流网络,以期为加快浙江现代物流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离岸枢纽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离岸枢纽港的发展模式与机制。首先着眼于理论分析,界定了离岸枢纽的概念内涵,解析了其发展特征,总结离岸枢纽的基本空间模式,对比分析了其差异;然后以轴辐式离岸枢纽为主,着眼于实证研究,选择长江三角洲的洋山深水港作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洋山港的建设过程、吞吐量增长和航线网络拓展,从城市转型与港口功能转型的角度论述了其产生机理,并从港口建设管制、航运网络与货箱喂给、经济自组织等角度,深入揭示了离岸枢纽的发展机制与空间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轴辐理论的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市场供求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3个方面构建了枢纽节点选择指标体系,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2011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海西区的轴心城市和辐点城市,通过引力模型测度了轴心城市对辐点城市的物流引力强度,分析了各轴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区域物流通道的建设,构建了以福州物流圈、温州物流圈及厦门—泉州物流圈为核心的海西区轴辐式物流网络,为海西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海陆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促进海陆统筹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对山东海陆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物流网络节点的选择及等级划分,从而构建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系统.研究发现:从综合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产业规模四方面出发,为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开发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甄选出主要反映海向物流经济能力和陆向物流经济能力两个主成分,给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节点划分了等级;确定青岛-济南作为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的干线通道的核心部分,与其它支线通道共同支撑的轴辐式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9.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夏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宁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宁夏旅游"点-轴-网络"开发结构,从而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江山市为例,通过“点—轴系统”和空间集聚理论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和重构进行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江山市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该理论提出了江山市乡村旅游集聚的重构方案,即形成以重点旅游发展轴为纽带、以块状聚集为特色、以旅游增长点为载体、以大旅游品牌为中心、以旅游空间网络化为目标的发展格局.还提出“一核一轴三组团多点”的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有利于高效实施旅游节点和轴线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对该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广佛都市圈公路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沛权  曹小曙 《经济地理》2011,31(3):371-378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try route choices of low‐cost carriers (LCCs). A LCC considers whether to enter a spoke route or a rim route of a major carrier's hub‐spoke network. Under a Cournot schedule competition model, we demonstrate that rim entry is more profitable for LCCs if connecting passengers' hub‐through additional travel time cost is large, and spoke entry is more profitable if this time cost is small. Welfare analysis shows that rim entry is socially preferable when the time cost is large and that spoke entry is socially preferable when the time cost is small. In a certain range of time costs, however, LCCs choose spoke entry even though it is not socially preferable.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tends the literatur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free trade area (FTA) taking hub‐and‐spoke status and hub status‐seeking into account.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purely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the main findings ar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First, the hub‐and‐spoke status and hub status‐seeking are two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FTA. Moreover, the hub‐and‐spoke status and hub status‐seeking have greater partial effects on the response probabilities than other determinants. Second, the probability of forming an FTA between a pair of economies is higher if they share a common language. Finally, the probability of forming an FTA between a pair of economies falls at first but eventually increases as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relative factor endowments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5.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都市区发展及其空间形态塑造是学界多年来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区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与方向之一。本章从解析都市区的概念入手,提出了建构邵阳都市区的基本理念与“一核三星、一带两轴”的空间结构,为保证空间发展的有序推进,还就推进邵阳都市区协调发展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力倡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速公路作为旅游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运用定量方法对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进行计算,分析高速公路网建设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公路网建设对省内旅游景点可达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比了黑龙江省2008—2011年"三年决战公路建设"项目前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汉新区是武汉市正在建设培育的市级旅游中心,该区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等级较高,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分析武汉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提出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时序演变与功能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存在自身演变规律,点状极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组织形式,轴向一体化是其阶段性组织形式,圈状一体化及空间网络化是其理想组织形式。三种组织形式分别对应着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协作和网络化开发三阶段。差异化定位、一体化协作、网络化发展分别是各阶段的特点。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在网络化过程中,通过对旅游区空间组织进行功能划分,可以明确区域内旅游开发的优化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及禁止区域,形成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