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智能高分子凝胶的开发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对于电场敏感水凝胶的探究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它是一种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做到收缩和曲直的智能水凝胶,可以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本文针对近年来对电场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制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电场敏感性水凝胶在人工肌肉等仿生驱动器方面的应用作了相应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实际生产为依据,分析和总结了引发剂体系、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pH值、金属离子含量及氧含量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量的影响,以及控制方式,有利于稳定控制聚丙烯酰胺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为水相、环己烷为油相、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体积膨胀功能的调剖剂-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油/水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单体总浓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微球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在模拟注入水中15天(60℃),膨胀15倍,在模拟地层水中15天(60℃),膨胀11倍。  相似文献   

4.
在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凝胶体系中,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液体石蜡为胶凝介质,研究了注凝成型法制备U_3O_8小球的工艺。研究了不同胶体配制温度、引发剂用量、催化剂添加对成球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二硫键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表面引入温敏性胶束作为控制药物释放的开关,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多重刺激响应性双载药MSNs用于肿瘤治疗。体外药物累积释放曲线在低温下表现出低水平的早期泄漏,而在40℃及GSH刺激下则显著增强释放,表现出温度/还原/pH依赖性和持续性释放行为。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DMSFPD纳米颗粒能被肿瘤细胞有效摄取。在高温40℃下,DMSFPD显示出最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采油用聚合物类凝胶调剖剂黏度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调剖剂表观黏度的因素,并对解决表观黏度测定复现率低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建议用先进的旋转流变仪测定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特性黏度的方法提高调剖剂黏度测定的复现性,测试条件为剪切速率是7.0s-1,时间是5min,测试温度45℃。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确定敏感因素及影响程度 ,并通过预测敏感因素在未来的取值范围及发生的概率 ,计算项目收益的期望值 ,从而定量地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为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敏感性分析首先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将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按一定的变化幅度改变数值 ,计算出这种变化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值 ,并将其与该经济评价指标的初始值相比较 ,得出变化率 ,计算出灵敏度。比较各主要因素的灵敏度 ,大者为敏感因素。其次是双因素敏感性分析。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中 ,当计算某个主要因素对项目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温度对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储层黏土矿物的影响规律,发现温度和储层潜在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考虑温度影响的储层敏感性预测新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程序编写,从而实现敏感性预测的智能化,提高了预测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能够对储层敏感性进行更好的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Grubbs催化剂进行双环戊二烯开环移位聚合,重点考察了本体聚合及双环戊二烯与苯乙烯共聚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双环戊二烯本体聚合及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合体系,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增加,凝胶时间变短,但最终单体转化率基本不变;随着催化剂浓度的降低,体系凝胶时间延长。双环戊二烯与苯乙烯的配比对凝胶时间及转化率影响不大,但过量苯乙烯的引入会导致产物玻璃化温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乳液聚合的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软硬单体的配比,功能单体及引发荆的用量,乳化荆的配比及对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的讨论,从而确定出合理的工艺路线,制备出性能优良的丙烯酸酯类涂料印花粘合剂。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需要调查研究的敏感性问题很多,其中多数敏感性问题都可以有效地弱转化为无敏感性问题或弱敏感性问题。无敏感性调查模型所适用的就是此类能够进行敏感性弱转化的敏感问题的调查研究。而对于无法进行弱转化的敏感性问题,则必须根据问题的性质采取特殊的调查研究方法,如侦察法、密探法、推理法、测谎法等。无敏感性调查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设计好标准化问卷;二是建立起适用的数学模型。本文仅就标准化问卷设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专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模板剂P123及Tritonx-100合成新型SBA-15介孔分子筛,分别利用N2等温吸附、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介孔分子筛比表面积可达600 m2/g,单位质量的孔容积大于1 mL/g,平均孔径为7~8 nm,孔径分布窄,孔道长程有序,结晶度较高。通过与单一模板剂合成样品的比较可知,辅助模板剂Tritonx-100能有效地改善孔径分布及孔道排列,通过实验找出了最佳模板剂配比为n(Tritonx-100)∶n(P123)=4∶1。  相似文献   

13.
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了6个主要影响因素,将直接试验设计方法用于高固含量乳液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制备工艺的优化,对实验结果利用SA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乳液的影响因素与乳液主要性能间的最优回归方程模型,并通过实验对该模型赋予的优化值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乳液固含量、引发剂与功能单体浓度的交互作用、乳化剂用量、软单体BA含量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乳胶粒粒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水做溶剂,采用自制催化剂合成马来酸酐(MA)-丙烯酸(从)-丙烯酸甲酯(MAC)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聚合反应时间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强的螯合Fe^3+,Ca^2+的能力,而且易于生物降解,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螯合分散剂。  相似文献   

15.
以AM、SAS、DMDAAC和DAAM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AM/DAAM/SAS/DMDAAC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探究出最佳合成条件:m(AM):m(SAS):m(DMDAAC):m(DAAM)=5.8:2.6:1.2:0.4,w(引发剂)=0.5%,pH=6,引发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马来酸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引发剂、分散剂、溶剂配比、单体配比、温度等对微球的影响,并且简单介绍了微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使用实验室自制再生温拌剂,以回收废旧沥青为原料,制备再生温拌沥青,对比同批次基质沥青,分别使用黏温指数(VTS)法、针入度黏度指数(PVN)法和针入度指数(PI)法综合考察再生温拌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使用当量软化点T800、60℃动力黏度考察高温稳定性,分析实验数据表明,相对于基质沥青,再生温拌沥青的感温性能较弱,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较强,并且塑性温度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田现场进行油水井封堵封窜时的药剂用量及注入参数选择问题,建立了窜槽岩心模型。首先利用不同段塞组合的封窜剂体系对不同窜槽位置的岩心模型进行封堵实验,然后通过改变封堵剂注入参数进一步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堵剂的组合型封窜剂体系的波及体积要大于单独注入堵剂的波及体积;只注入堵剂的封窜剂封堵近端窜槽效果最好,封堵率可达到95.7%;注入0.4 PV凝胶+0.6 PV堵剂对于中、远距离窜槽的封堵效果最好,封堵率达到了93.4%以上;封窜剂的注入速度对窜槽模型的封堵效果影响不大;封窜剂注入量越大,封窜剂体系的封堵效果越好,封窜剂注入1.2 PV时,模型封堵率可超过94.3%。  相似文献   

19.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调控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法(NMP)合成了苯乙烯-co-丙烯酸丁酯-b-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嵌段共聚物。首先通过TEMPO调控的本体聚合制备苯乙烯-co-丙烯酸丁酯无规共聚物,进一步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合得到目标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及单体转化率,并以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h,添加剂用量5.5%的条件下研制了一种有机铬交联剂。用模拟盐水对所研制交联剂进行性能评价:在1 000mg/L的聚合物溶液中,当交联剂用量为50~100mg/L时,凝胶体系成胶相对延缓,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当聚合物浓度在600~2 000mg/L范围时,凝胶体系在60℃条件下存放90天黏度没有明显下降;40℃时聚合物的最低成胶浓度为200mg/L,60℃时聚合物的最低成胶浓度为600mg/L;实验条件下凝胶的成胶时间与温度成一定的幂方程关系,随温度的升高,成胶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