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缘。本文运用动态分析、综合研究方法等,从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砂泥岩压实特征、烃源岩演化、成藏过程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对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特征和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晚三叠期上古生界砂岩发生了致密化。天然气的连续运移主要需要临界气柱高度,而不均匀分布的高压泥质岩阻隔,为垂向运移聚集成藏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成藏过程分析,发现是气体推动水体整体向高处的构造方位运移。  相似文献   

2.
致密砂岩气是最早进行勘探开发的非常规资源之一,且储量巨大。文章通过大量文献调研资料对各个盆地的致密气藏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条件及成藏机理进行综合研究与总结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中国致密大气田具有源储纵向叠置,大面积分布,广覆式生烃等特点。烃源岩以煤系源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产生的异常超压提供气体运移聚集成藏动力来源,运移方式以非达西渗滤、扩散方式为主;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准连续充注、近源成藏,后期历经改造等。  相似文献   

3.
港中-六间房地区位于北大港构造带的南翼,港西断层下降盘,构造位置优越。主体夹持于港东断层、港西断层之间。面临歧口凹陷,油源条件优越。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多个含油层和出油点,经构造、储层、成藏条件等研究证实,油气分布受构造和砂体双重因素控制,储层物性控制了油气的高产。砂体和构造背景配置形成多种类型油气藏,使该区成为叠加连片复合型的构造岩性油藏含油区。  相似文献   

4.
依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均一温度分析资料,采用多种成藏年代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歧口凹陷埕北断坡油气主要的成藏期次;在构造演化、生烃热演化、圈闭形成、成藏期次等要素时空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油气成藏过程进行时空重构。研究结果表明,埕北断坡主要有东营组末期-明化镇组早期和明化镇组末期-第四纪两期成藏关键时期,其中明化镇末期-第四纪为主要成藏期,这一时期油气藏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沧县隆起-舍女寺构造、地层、成藏条件等研究分析,结合目前勘探程度,认为沧县隆起-舍女寺具一定的生、储、盖成藏条件。油源主要有二种供油渠道。一是下第三系油源,紧靠沧东断裂下降盘的板桥、沧东、南皮凹陷中的下第三系生油岩。二是隆起上发育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油源。上第三系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中的泥岩等等可分别在不同地层中起到良好的盖层作用,因此沧县隆起具有寻找油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利用分析化验资料、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南洼陷义斜501井区深层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本次研究能对渤南洼陷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三段中下部和沙四段上部为本区的主要烃源岩;研究区的有利岩性为砂砾岩扇;断层活动及岩性(相)的是影响砂砾岩体物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输导体系和储集层输导系统形成了该区油气输导系统;高部位扇根及伴随埕南大断层发育的次生断层能在砂砾岩体上倾方向上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义斜501井区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展布及储集层物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围绕埕子口凸起,沙河街组地层中发育近岸水下扇为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孔店—军马站潜山带位于沧东凹陷东北部,发育多个局部高点组成的北东向展布的大型背斜带。该潜山是大港探区的重要潜山之一,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合的产物。本文分析了不同期次的构造运动对潜山演化所造成的影响及对圈闭形成产生的作用。系统论述了该区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圈闭类型及成藏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8.
深盆气是深盆气藏是一种特殊机理形成的非常规气藏。它的显著特点是分布在盆地或凹陷中央和边缘的低凹部位。这类气藏的另一个特点是出现在致密的砂岩储层内,气在下水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气藏相反,出现气水倒置的现象。因此也有学者将这类气藏称之为致密砂岩气藏或水封砂岩气藏。在气源充足的情况下这类气藏的分布可以很广,从盆地最深凹陷处一直延伸到盆地边缘,储量非常大。鉴于这一特征,也有学者将这类气藏称为连续分布型气藏。明确深盆气的分布,对于常规油气资源接替、战略规划部署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沙南凹陷整体结构以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剖析的基础上,对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古近系储层的发育及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已钻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总结出了沙南凹陷西洼的成藏规律,明确了该区的有利勘探方向,对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天然气成藏过程指的是其由源岩排出后到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是决定天然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天然气是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保障民众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对于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不仅利于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度而且更利于保障社会的发展,本文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主控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庄嘉翠 《化工管理》2016,(12):92-92
义和庄凸起东部受多期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沙四下-孔店组断裂破碎严重、构造极其复杂,凸起及其北部斜坡带沙四下-孔店组地层残留不全,地层超覆、剥蚀现象严重。沙四下-孔店组复杂的构造及地层残留特征,形成了各种圈闭及油藏类型。本文在各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油藏的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云  李晶  何剑 《化工管理》2013,(18):212
延长气田南部区块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平凉组泥岩及马家沟组灰岩、泥灰岩,具有低丰度、过成熟的特点;储层为风化壳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微裂缝、溶蚀孔隙和基质内微孔;盖层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及泥岩.储层为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水下分流河道及滩坝类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混合孔隙、残余孔隙、裂缝-微孔隙、裂缝;盖层为上石盒子组泥岩.圈闭类型主要有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局部发育构造—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3.
长6油藏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中占重要地位,目前,长6油层的勘探已经进入勘探中后期,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深入分析延长组长6油藏的成藏条件,搞清其成藏主控因素,对延长组长6油藏后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各成藏要素的细致分析,最终解剖该区长6油藏,寻找其成藏主控因素。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化子坪北区内烃源岩厚度差别不大,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储层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集性能以分流河道中心的砂体储集性能最好;长6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较厚的地方。与此同时,构造对长6油藏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油气在长6油层组顶部构造高点或局部鼻隆部位富集。结果表明,沉积储层与构造是研究区长6油藏的主控因素,受其控制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4.
濮城地区沙三泥页岩有较高丰度的有机质,其孔隙总体上以微裂缝为主,结构上以中孔为主,有非常高含量的脆性矿物,较大厚度的油泥页岩,非常好的埋深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濮城地区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并具备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汪家屯气田扶杨油层气藏为例,汪家屯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反映出储量动用程度低、气井稳产期短、产量递减快、开发动态与地质认识不符等问题,为了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气藏地质再认识,包括重新进行地层对比、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研究。进行气井动态特征研究,对气井进行产能评价,计算单井井控动态储量,分析井间连通关系,从而评价气藏井网适应性,明确气藏剩余潜力分布及大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气藏开发调整方案,通过部署加密井、老井压裂改造、补孔、堵水、增压开采等措施,明显改善了气藏开发效果,探索出复杂断块气藏持续高速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松南气田营城组气井处于严重的CO_2腐蚀环境之中,CO_2平均含量21.7%。且该气藏属受岩性构造控制的底水驱块状气藏,气井产水后加速管柱的腐蚀,给气井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通过对CO_2腐蚀机理的分析,研究不同材质耐CO_2腐蚀性能,提出油管材质要求,优选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采气管柱,保证该气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里格致密气藏沉积特征与储层岩石类别进行分析,建立致密气藏不同岩石类型成岩与成藏模式,阐述了地层水分布与储层岩石类型的关系。指出,致密气藏储层岩石类型、天然气运移距离及构造对致密气藏地层水分布控制作用明显,岩屑砂岩"致密期"早于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期是致密储层地层水无统一气水界面、呈孤立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伏龙泉气藏含气层位多,含气井段长,是一个纵向上具有多套含气组合的构造—岩性气藏.本文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气藏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矛盾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气藏开发效果,明确气藏目前所处开发阶段,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9.
X气田火山岩气藏为底水构造气藏,开发中面临合理产量确定、气井产水等问题。采利用无阻流量比值法、临界携液法、生产压差法,结合气田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气井合理产量。水侵特征分为线性型、平方型、多次方型,治水防水对策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和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藏的重要类型,对比分析表明,常规天然气藏需要有生、储、盖的合理组合,煤层气、页岩气气藏表现为自生、自储、自保的特征,煤层气藏为吸附成藏机理,页岩气藏自身构成了从吸附聚集、膨胀造隙富集到活塞式推进或置换式运移的机理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