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本不对称条件下双寡头 R&D 合作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存在技术外溢且成本不对称情况的双寡头垄断企业R&D投入和产量决策的模型,这一模型是AJ模型的拓展,旨在分析不同成本和技术外溢程度对企业R&D投入和产量决策影响.分析了完全不合作、半合作、完全合作和福利最大化状态下,不同的成本和技术外溢程度对企业间R&D合作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结果和AJ模型结果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得出,成本较低的企业有较大的R&D投入倾向,在技术外溢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完全不合作是次优状态,在技术外溢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半合作是次优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力图描绘政府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分布,并对两种效应在不同政治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R&D补贴会对企业产生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两种效应的分布图呈"倒U型";政府补贴在初始阶段会对企业研发支出起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激励效应会随政府补贴力度的不断增大而减弱,当超过最优补贴值后,会对企业研发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在补贴方式上,间接补贴的效应比直接补贴更显著。进一步的分组考察发现,企业所处地区政治环境越差、反腐败力度越弱,R&D补贴的效应越不显著,反之亦然;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政府对民营企业R&D补贴的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淀区R&D资源清查中671家企业数据,考察全部样本以及产业和企业所有制结构差异下不同类型R&D支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R&D投入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的R&D产出弹性与制造业企业相差不大,不同类型企业的弹性系数依民营、国有和外资企业递减。(2)在全部样本中,R&D经费内、外部支出都对企业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前者影响更大,同时二者还存在互补效应。产业差异下的研究结果与全部样本一致,但是R&D经费外部支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互补效应也更加突出。R&D经费内部支出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产率都有正向影响,但是R&D经费外部支出仅对民营企业生产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技术引进、R&D和FDI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上的效果。结果表明,R&D、引进国外技术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R&D对创新能力积累的影响程度最高,而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对提升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所有制结构的分析则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对R&D支出向创新能力的转化起负面影响,而与引进国外技术支出和FDI向创新能力的转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创新能力积累的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FDI所能实现的创新能力转化效果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由于技术水平薄弱,R&D对创新能力的积累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国防支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是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本文在RIMS Ⅱ(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ing System,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化系统)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乘数模型:产出乘数、就业乘数和收入乘数。将乘数模型应用于国防支出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我们发现,国防支出通过驻地军事基地和装备采购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由于国防支出由中央政府支付,经济区域内国防支出的流入意味着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必要的生产发展资金,推动经济区域内循环往复的生产、消费、税收和就业。同时,不同类型的国防支出流入在区域经济内发挥的经济效应是不同的。以生产武器装备,承接国防合同为主而流入大量国防采购资金、国防R&D资金的地区,显然要比经济区内单纯驻有军事基地的地区有更高的乘数效应,国防支出对区域经济的产出、收入和就业的经济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9):72-85
本文在运用全局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首次对2001—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行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变化及其数量效应变化和效率效应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低于TFP,中国工业TFP主要依靠老产品驱动;整体上中国工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基本停滞;2008年后,TFP新产品动能的数量效应和效率效应双双提升,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动能实现了较快增长,技术效率的新产品动能有所下降;企业规模、非国有企业占比对于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没有显著影响,FDI有抑制作用,出口和R&D投入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2004年~2007年河南省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创新的积累效应以及R&D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是R&D支出和科研人员数量,而技术引进和创新积累效应的作用都不明显.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增加R&D支出和科研人员数量的同时,还应该制定长期的创新规划,并将技术引进的重点集中于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动态角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市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筹的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本文认为 ,政府的科技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这两个政策工具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自筹的R&D投入都具有积极效果 ,并且政府的拨款资助越稳定效果越好 ;政府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互为补充 ,提高一个的强度也会增加另一个的效果 ,但这个效应以政府税收减免为主。不同来源的R&D支出和不同等级的人力资源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自筹的R&D支出对专利产出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R&D支出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但学者对二者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企业的R&D能力,而不是R&D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具有解释力。为检验这一解释,以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29家第二产业企业200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影响企业R&D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样本企业的R&D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了R&D能力和R&D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R&D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解释力强于R&D支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凯  吴清 《财经研究》2018,(4):102-115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能克服样本自选择性的计量方法估计R&D税收激励的专利效应,并以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没有获得R&D税收激励的厂商相比,获得R&D税收激励的厂商并不具有更高的专利产出.从作用机制上看,尽管R&D税收激励产生了显著的额外研发支出效应,但该效应并未直接增加企业的专利产出,中国的R&D税收激励面临类似"欧洲悖论"的困境.仅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下,R&D税收激励引致的额外研发支出能间接增加专利产出,知识产权保护缓解了R&D税收激励政策失灵的风险.前述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未来,为改善我国R&D税收激励的创新效应,走出"欧洲悖论"困境,需要优化R&D税收激励政策设计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功效.  相似文献   

11.
以7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规模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R&D费用强度和R&D人员强度与企业规模都显著负相关,而R&D投入绝对额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R&D费用强度平均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维持生存的水平(2%),但分布不均,低投入状况与高投入状况并存;但从R&D人员投入来看比较理想,大多数公司的R&D人员强度达到了发达国家10%的水平。 ?  相似文献   

12.
技术性贸易措施下出口企业被动创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性贸易措施虽然对出口国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会迫使出口企业投资研发,产生被动创新效应。当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创新研发的一次性投入时,出口企业就会以研发投资的创新来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越不苛刻,同时出口企业初始产品质量越好,出口企业定价能力越强,出口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被动性创新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上升,空间聚集及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空间依赖性强。R&D投入强度、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城镇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为负;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省份R&D投入强度、财政教育支出及城镇化率对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互联网基础条件的影响均为负。西部及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人力与科技财政支出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而东部地区科技资金投入、科技研发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度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利用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针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范式进行分析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加以检验。结果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正向驱动并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创新动力,即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驱动更强,对于非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在企业成长期及成熟期,财政科技支出在驱动技术创新方面卓有成效,但在衰退期创新增益并不显著。此外,政府激励结构是影响财政科技支出效力释放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在“为增长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果被限制;在“为创新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够充分发挥其结构性创新驱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合理规划财政科技支出、完善政府激励体制构架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2010-2015年沪深58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产权异质性角度考察企业金融化、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发现:①非货币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研发投资呈负相关,反映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且高管股权激励能弱化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资的负向关系。挤出效应和弱化效应在投资性金融资产上体现非常明显,而在交易类金融资产上体现不明显;②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和高管股权激励的弱化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较为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不太显著,但高管股权激励的抑制作用在国有或非国有企业均较为明显。不论产权异质性,交易类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和高管股权激励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城市间协同融合发展,采用极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ESDA等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模式,并通过SPDM模型剖析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结合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探讨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效应下,核心创新要素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后增速加快,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均衡发展;②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中心—外围”特征明显,“中心”城市位于区域东南部沿珠江口东岸地带,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③人力资本、研发经费投入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研发经费投入的负向溢出效应不明显;④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一门限效应下,人力资本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先升后降,研发经费投入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而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技术与新知识的高技术服务业跨界融合是传统企业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研发和商业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运用熵指数测度全国各省区高技术服务业与资源型产业融合水平,并利用2014—2017年资源型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两大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型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但发展态势良好,处于从失调走向协调的转变期;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短期无显著影响,长期存在抑制作用,资源型企业技术能力刚性导致对新技术的排斥,且较大的产业间认知差距削弱了产业间良性互动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产业融合对创新转化效率呈先抑制、后促进效应,就长期而言,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创新转化推动力;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分别在产业融合与滞后一期创新研发效率及滞后三期创新转化效率的关系中起正向、负向调节作用,表明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尚不全面。  相似文献   

18.
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3 21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R&D投入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研发管理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R&D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同时企业研发管理制度对企业R&D投入与其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研发管理制度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总量、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对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据此,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同群公司”的研发支出对公司自身研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同群公司研发支出越多,公司自身研发支出也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与同群公司地理距离较近或同群公司分析师覆盖程度较高情况下,同群公司研发支出与公司自身研发支出的正相关关系更强。此外,同群公司研发支出会提高公司自身研发支出与未来业绩的正相关程度。研究表明,公司会学习同群公司的研发决策,进而改变其自身研发决策,呈现显著的研发支出同群效应;且公司信息解读成本较低时,研发支出同群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了关于研发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拓展了对研发溢出效应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公司制定研发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07年广东省高技术企业调查数据,结合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背景,首次从行业层面界定并衡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知识外溢风险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并实证检验了两种风险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外溢程度的提高并未降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知识外溢的正外部性效应大于风险效应,而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则不利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最后,为企业的自主创新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