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比较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失业率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归因于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性、供给特征 ,以及市场分割等因素。农村劳动力在非国有部门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他们的低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低劳动权益保障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今天在某些工作领域内,女性仍然因为自身性别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中国职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探析,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影响、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离、女性被动适应社会主导等是造成职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内容文章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对2011年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中,性别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太显著,但在职业方面针对女性外来劳动力的“粘性地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2)人力资本禀赋和就业职业特征对男性与女性外来劳动力工资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影响系数也有明显的差异.(3)性别歧视是造成外来劳动力性别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男性与女性劳动者工作经验的差距以及工作经验收益率的差异已经取代教育因素成为了性别收入差距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是指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文章用居住地、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年收入水平几个因素来衡量社会资本。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居住地、父母职业等几项因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均呈正向关系,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显著。对于大学生求职者而言,要不断开发和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注意培育、积累和优化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创建和谐规范的用工环境,一直是宁波所积极倡导的。为此,宁波构建起城乡统一、供求信息联网、网点到达街道、社区的劳动力市场,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全程免费服务。对政府认证的民间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本地、外来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合同的,政府给  相似文献   

6.
甘露  潘怀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21-24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张庆 《广西经济》2023,(5):48-52
近年来,性别就业差距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成为共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作为有偏性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将重塑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缩小性别就业差距,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人工智能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性别就业差距,使用2008—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年份和省级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使用男女性就业率作对照。实证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会扩大性别就业差距,其原因是扩大男性就业率的程度大于扩大女性就业率的程度,由此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弱化性别就业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野中的女性职业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独特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女性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作者认为男女智力相差很小,在国家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和男女受教育年限相差不大的背景下,导致男女职业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特别是职业阶段的积累少于男性,并基于此提出促进女性职业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乡镇经济》2005,(2):12-12
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保证了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今后,宁波市的城乡就业将实现以下四个统一。一、就业政策城乡统一,形成完善的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取消地域、身份、户籍、行业等政策限制。二、就业登记城乡统一,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就职登记制度。三、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今年内将在所有街道、乡镇建立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网点。四、素质培训城乡统一,建立健全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培训网络,将市、县两级土地出让金的1%用于农村劳动力培…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基于城乡分割的"双重户籍墙"的存在,使流动人口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和住房方面均受到结构性排斥,从而导致其资本禀赋的缺乏,城市融合能力不足。对此,消除身份歧视,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与户籍脱钩;满足流动人口亟待之需,渐进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