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范畴特指商品价值,只有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抽象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点。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框架内,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扩展商品价值范畴,使狭义的商品价值向广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乃至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劳动价值论成为了分析社会结构的基础,而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具备这种功能,并走上了100年的弯路;本文证明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统一,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以及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统一.对两种价值论统一性的论证,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科学的,又是狭义的;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是庸俗的,又是宽泛的。价值范畴从广义到狭义可分为观念价值、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产品价值和商品价值。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科学性,并借鉴西方经济学价值论的宽泛性,使劳动价值论由狭义向广义发展。其发展的途径是:先由狭义的商品价值向较狭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发展,然后再由产品或经济价值向更广义的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根据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这种广义的价值范畴,就可以从劳动价值论角度说明MPS与SNA两种不同核算体系并轨问题,但这时的价值范畴已经超出经济范畴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邹江英 《时代经贸》2012,(4):69-69,72
本文在对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进行探讨时,发现第三产业在劳动价值论的大前提下是创造价值的,并且其所创造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形成的比较优势体现在物质商品中,并通过物质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因此说明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理论,并且是适应伴随市场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之相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在三个方面是相通的:一是二者都认为使用价值是决定价值的因素;二是马克思对供求规律的阐述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变化的阐述具有形式上的共通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序数效用论都肯定人们对消费品的判定具有"序数"意识.实际上,效用价值论并不是主观价值论而是客观价值论.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判定上的不统一,乃是由事物评判标准的二重性所使然,体现了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关系,不能认为就是非科学的;其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国家定价",才是商品价值的扭曲表现.应当从"劳动"和"效用"两重角度把握价值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生产劳动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形态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从历史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四种情况,即自然经济社会中制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简单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使价值增殖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需要的劳动。生产劳动概念新说,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国才 《经济学家》2003,(2):126-126
《经济学家》2002年第二期发表了邹新树先生的文章《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吗?》。邹文认为,教科书中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商品价值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并不与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众所周知,邹文所谓教科书中的观点,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因而,否定这一命题,必然会否定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命题,即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此,我们显然是不能接受的。马克思在考察商品…  相似文献   

8.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9.
商品既具有“物”的价值,又蕴涵“文化”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对“文化价值”的需求逐渐增长。由于商品“物”的价值的有限性和“文化”价值的无限性,因而在当代社会,以“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文化产业的兴起正是因为人们对文化诉求的增强而产生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通过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只有活劳动才是形成新价值的惟一源泉,物化劳动不会创造新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非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区别。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变化了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只有这样才会使它永褒青春和活力。一、从经典意义上看,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的概念的外延应进一步扩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做了经典性的概括。马克思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生产劳动的。首先是从一般生产劳动的角度考察,只有生产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  相似文献   

11.
浅析传统"边际"价值理论与"预期"价值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主要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但“边际”理论只能牵强附会地解释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形成原因,未能对社会所有商品给出一个统一的价值决定的规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种类的增多,其科学性更日益引起质疑。究竟所有商品在价值形成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规律?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条以“预期收入”为核心的全新的价值规律,给出了社会所有商品统一的价值决定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文化生产(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品作为商品和商品性文化生产,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用来进行市场交换的文化商品,既具有一般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性质 ,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一个经济物品与社会意识的二重物。作为文化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存在于其特定的产品体中,文化品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文化品拥的的满足购买者使用价值的基本特征,文化品的价值性具有下述特征:内在价值性;高价值性。文化生产劳动的高熟练,高强度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产品中抽象人类劳动含量高,这是文化产品具有高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文化市场存在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现象,不应将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简单地归结为文化精神生产劳动的高熟练性,完全归之于由于高级文化劳动力的学习,培养费用昂贵。要分析文化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市场机制。文化名品价格是有内在价值实体的垄断价格。文化生产垄断是商品性文化生产的特征。文化,艺术原产品则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它在占有者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着垄断性和以垄断价格出售。一旦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通常会出现文化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精品稀缺和产品市场价格大大超过内在价值,即“市值畸高”将成为文化市场的常规。  相似文献   

13.
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对传统上理解单部门(同类商品)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同一时间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的观点进行了发展,证明了在新的解释框架下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系统地保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在各种发展思路中 ,彻底反思劳动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 ,从第一、二产业劳动扩展到第三产业劳动乃至全部人类劳动 ,把狭义的商品劳动价值论发展为广义的产品劳动价值论 ,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 ,可以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解释力 ,展现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三种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劳动价值论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社会必要劳动量难以计量;二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倍加比例难以准确确定;三是无法解释自然产品为何也具有价值、价格;四是存在价值归属上的理论悖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能全盘否定,但资本、土地不能“创造”价值,只能“生成”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应当正确看待用效用衡量商品价值;事实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陈冠玉 《经济经纬》2007,2(2):13-1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论商品价值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是任何抽象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是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的抽象劳动才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同时存在,三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补偿性和交换性在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形成商品价值性质。商品价值性质的核心是生产者的劳动时间与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性质范畴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为判断劳动是否生产商品和形成价值提供新的视角。依据商品价值性质有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使劳动价值论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形态原理将商品区分为简单商品和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两种形态,这种划分不仅科学揭示了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性质,还为准确解释劳动价值论功能、适用范围及价值转形、市场价格、供求规律、稀缺法则等价格理论基本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秦红燕 《经济师》2001,(11):35-37
在目前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和研究中 ,有人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体力劳动价值论”。这是对马克思的观点的误解。马克思不但一贯认为价值的创造离不开脑力劳动 ,而且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我国现阶段科技工作者的劳动、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劳动以及一些精神生产活动 ,作为脑力劳动 ,都是能够创造价值甚至创造较大的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为价值论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及其会计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两者中科学、合理的成份,建立行为价值论,提出行为是价值的本原、人力资源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的观点。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人力资源价值、物质资源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的一般概念以及作为其价值形式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经济价值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人力资源价值三种价值形式的计量方法,最后,分析人力资源的会计属性,论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会计的必要性,指明人本会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