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前沿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自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农业区位论以来,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区域经济学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的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至今仍有较大影响的区位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赖利的市场区分界点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等。(2)第二阶段。在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各种区域问题的出现,区域经济学研…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不仅促使一国内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还促使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缩小。从空间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新的经济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经济结构的变化。空间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空间移动,其中商品移动和生产要素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不同国家之间而言,前者的主要形式就是商品贸易,后者的主要形式就是外商直接投资。从空间经济角度看,两者相结合既影响了各国空间经济结构的变化,又创造出了新的经济空间。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韩两国之间所形成的新的经济空间及其两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两国之间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快速增长,其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各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在两国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经济空间。本文主要分析后者。我们的分析发现:中韩两国之间所形成的新的经济空间主要取决于商品贸易的增加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大;新的经济空间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和韩国的首都圈一带,尤其是在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和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中韩之间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力。促使中国东部地区和韩国首都圈之间发展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3.
况漠  陈喜强 《特区经济》2008,(5):251-253
论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贡献,认为区域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工业和农业区位的优化,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改善区域对外贸易格局,进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应的政策是要以区域物流作为先导性产业来构建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4.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圈大循环致力发展开放的区域经济衡阳市市长贺同新在20世纪走过的历程中,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亚太地区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增长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圈的大循环,致力发展开放的区域经济,是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框架。同样...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是在特定区域内生产要素配置和存在方式产生的特定经济功能综合体。在区域经济中,有众多的要素和各种产业同时存在,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商贸区域、渔业区域等;有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形成的区域内分工与协作、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特定产业群。经济学博士仇保兴在研究中发现,“小企业集群”一词的包容面较窄,特性较明显,而“空间集聚体”是一个涵盖范围极大的概念。所谓的“小企业集群”和“空间集聚体”说的就是区域经济的两种情形。后一种情形就是块状经济。块状经济是工业化发展时期的普遍经济现象,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表现。是在某一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或同类产品而形成分工协作、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关系,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要素密集的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6.
吴迪 《湖北经济管理》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以及两者内在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变化轨迹,每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它是其根本状况的直接反映,是推动其不断优化升级的不竭动力。以美、德、英、法、日五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主要表现方面)调整为例,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再到20世纪80年代,三个历史时期中这些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都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最后调整为“三、二、一”,从现代经济结构理论讲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与此调整过程高度相关的是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  相似文献   

8.
过去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在这一总格局中,昆山已成为台商投资的聚集地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昆台经济合作发展的现状,以及昆山招商引资上的特点,最后,还对进一步发展昆台经济合作提出一些建议。1.昆台经济合作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昆山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发展,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科技和金融等领域。其中,台商在昆山的投资居于首位,也是最活跃的领域。目前,昆山已成为台商投资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1)从综合指标看,自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昆山落户到2002年…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浙、沪三个省市,不断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以来,长江三角洲呈现出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据统计,三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2.2%,财政收入占24.5%,进出口总额占28.5%,出口占29.9%,其经济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贯彻中央关于东部沿海地区要率先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试析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将区域经济学的范畴、原理、方法应用于研究海洋经济。发展我国海洋区域经济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等,必须运用科技兴海等措施发展我国海洋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 区域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表达,包括产业部门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最终都落实到区域之中。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就是研究经济在空间的产生到发展的运行机制、经济效果和资源配置。60年代之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局限在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的传统描述上。70年代,缪尔达尔(G.Myrdal)提出区际收入不均衡模型开始,对区域发展理论展开了长期而曲折的研究。40多年中,西方区域经济学家创立了许多发展理论和思想,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理论还很不完善,本文就是从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分析评论两个重要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广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36亿元,增长7.2%,完成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9.4%,全区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广西围绕建设西南出海通道,集中力量建成和完善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培养费中了发展后劲,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当区域经济从一个较低的阶段向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时,经济结构的演进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我国各经济区域所处工业化阶段从前工业化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不等的大前提下,为壮族区域经济结构现状定位非常重要,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壮族区域经济结构提升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存在问题,确定进一步演进的方向,这是进入21世纪后,壮族区域经济转型和工业化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重新兴起并焕发出蓬勃生机。作者从经济安全和国内政治两个维度探讨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东盟国家为应对经济安全问题在地区层面寻求的一种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由于受国内国家-社会关系特别是庇护政治的严重约束,成员国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偏好和优先性考虑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增。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这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呈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路 《山东经济》2004,20(3):95-97
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对发展区域经济作用主要包括增强发展极作用,促进分工经济和整合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强化创新功能等五方面。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文章将区域经济学中的发展极理论、分工理论引入现代物流,探讨建立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对促进区域经济集聚和辐射的作用,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水平,扩大市场范围,发挥强大的经济渗透作用与带动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在国际层面上进一步强化,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在一国的区际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是国内层面的一体化。而近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的障碍,既有宏观总体上的法规缺失、税收体制不适时、金融体制设置的“一刀切”,也有中观层次上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的各自为政,还有微观经济中国企改革流于形式、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市场环境等原因。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举措,也应从三个层面的设计着手。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着重分析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进该区域经济合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市场主导型”的美国模式 市场主导型具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调主体的组织机构专业而齐全.专门机构与普通机构通力配合。二是协调战略立足于市场.市场机制调节是政府解决区域差距问题秉承的首要理念和借助的首要工具。面对主要是因为自然察赋差异而造成的区域差异,也倾向于通过市场手段、借助市场机制来解决。三是协调的具体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政策性弱而经济性强。美国将区域经济不平衡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始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在任期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促进落后区域发展的各种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1897-1911年间,东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区,且区域经济结构亦呈雏形,这一结果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而非单纯的经济过程。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为切入点,将日俄经济侵略、清政府变革和市场发展放在同一历史过程,考察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清末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原始要素禀赋,即肥沃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日俄两国经济侵略带来资本和技术,清政府招垦政策带来劳动和土地,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在此基础上,东北形成了农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仅空间上形成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且出现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结构,对此后东北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2,(22):1-12
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而东亚国家在这方面行动较为迟缓。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中日韩之间存在着开展制度性经济合作的基础,但也面临着不少实际困难。在现阶段,贸易便利化是加强三国间制度性经济合作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