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国内学者关于独生子女在心里特征、行为习惯、教育问题、家庭关系、社会适应性和赡养父母问题的研究结果,归纳目前对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内容中存在的不足。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将主要集中在独生子女的社会影响研究、成年独生子女、独二代研究和农村独生子女研究领域,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申玲玲 《品牌》2011,(6):14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独生子女教育是一直都比较热门的话题,然而人类学有其独特的考察视角.影片《我妻我女》通过捕捉一对母女生活中的交往过程,生动地展示了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本文将从人类学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来诠释这部影片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一般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均无差异,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富裕和贫困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教育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获取未来收入的能力和实现个人乃至家庭对社会期望或认可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总量较低,这主要是受收入水平、投资风险、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本水平是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应该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农民进行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的深刻政策背景,探讨了世人关注的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分析了目前针对计划生育家庭风险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现实路径,包括充分利用农村的相关政策,实现这些政策在计划生育家庭方面的延伸和扩展,实现普惠+优惠政策等,以及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救助工程,建立中央和省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建立亲情关怀机制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8.
常见跨文化沟通的不良影响因素有文化差异、类型化思维方式和群体中心主义价值观.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事先做好文化准备、解释和借助第三方转化信息来应对;类型化思维方式对跨文化沟通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勤观察、多询问和尽量摒弃类型化思维方式来应对;群体中心主义价值观对跨文化沟通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群体领导加强引导和强制补偿来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9.
代际特征与代际传递等代际因素能够影响消费行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扩大内需、健全国内消费市场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我国家庭消费结构呈现出对改善性消费的偏移.本文关注基于代际视角的父辈特征解释微观家庭消费结构变化,所取得的核心结论为:当父辈学历水平越高,家庭消...  相似文献   

10.
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家庭贫困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4省区609户农村家庭调查结果的分析,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摆脱贫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传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贫困;家庭贫困代际变动的断裂点为15年(大专教育).  相似文献   

11.
7月9日-16日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了新的校园电视剧<名校>,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作为新形势下校园电视剧的代表, <名校>将中国体制下教育出现的问题全部集中的反应出来,深刻反映了当前独生子女教育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培养好下一代是家长、学校的期望和目标.面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环境,学生、家长、学校不可避免的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果为学生干部的幸福感高于非学生干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幸福感依次递减;需求层次中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人数最低;生理需求的满足上女生高于男生;安全需求的满足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的满足上城市高于农村。基于此,本研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入手,提出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对策,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对长阳的考察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农村贫困孩子因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等种种原因而致使教育利益受损情况,总结了该县政府保障和支持贫寒学子实现教育利益的五大政策措施.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弱势群体教育利益实现的关键.农户脱贫致富才是孩子教育利益实现的长远之计,还要注重对农村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伍海霞 《人口与发展》2013,19(3):92-97,84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0年河北农村男性婚姻调查数据,对农村男性大龄未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受教育程度、个体的技能、经济状况等个体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兄弟数和兄弟排行等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均对农村男性大龄未婚产生影响。为解决男性大龄未婚问题、改善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许芳 《市场论坛》2014,(7):56-58
边境农村地区因特殊地理环境、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为闭塞的信息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基础设施差;少数人教师工作不积极、散漫;学生不爱学习,纪律散慢,因此,要加快发展我国边境农村地区的教育,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与学生等多层面加以努力,才能改变如今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6.
在对哈尔滨市辖属9个县(市)42个村(屯)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哈尔滨市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职业、家庭非农收入;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户主职业、家庭兼业人数、家庭农用机械数量、家庭非农收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哈尔滨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加快区域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活在新疆城市和农村的四个民族家庭进行329份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家庭校外投资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民族条件下,城市家庭要比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要高,影响这方面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与父母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成正相关;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地区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也有所不同,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有关。政府应以现金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校外教育培养的意识,让农村地区的家长了解校外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全面的发展,从而缩小各家庭之间孩子因受教育的差距而导致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了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规模、家庭结构、伤亡风险等基本内容.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从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赡养等三方面对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归纳.期望通过总括性和前瞻性的探讨来应对和缓解即将到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少子高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19.
刘敏 《消费经济》2008,24(1):26-28
从消费领域看,影响消费方式变革的文化因素包括消费价值观、消费传统与习俗、社会消费道德与消费时尚等。作用于消费方式的文化因素,就是通过消费者的意识形态为个人提供消费行为的选择性激励而完成的。促进和谐消费方式发展的文化对策有:构建全民共识的消费价值体系;重视家庭与学校中的消费教育;继承与发展传统消费习俗;重视社会传媒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年的“啃老”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家庭代际交换理论,从日常生活及住房两个维度,量化界定“啃老”概念,对中国已婚青年的“啃老”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影响因素及其强度,特别关注独生子女与流动人口群体的“啃老”特征.中国已婚青年确实存在较为普遍的“啃老”行为,但主要表现在住房资源维度;独生子女在住房及日常的家庭代际交换中更倾向于“啃老”和“强啃老”;流动减少了青年的“啃老”风险,但来显著提高其对父代的赡养可能性.已婚青年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经济收入与父代特征等也是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