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企关系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彼此之间树立诚信无欺精诚合作的良好关系。二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银企关系。银行和企业是两个具有各自利益的独立主体,银行与企业之间要遵守基本的商业规则,也就是保证银行授信权力的独立性。新型的银企关系只能建立在互利互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那么,银企关系的结合点在哪里呢?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寻找结合点。企业要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银行要以动态眼光去观察企业、观察市场,否则到时候就会丧失信贷市场的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2.
银行与企业之间是车马不离桥的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银行的效益与发展也离不开企业这个信贷载体和经营对象,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但又相互对立,形成一对矛盾统一体。一般  相似文献   

3.
顾迈先 《新金融》1991,(4):29-30
银行的经营特征是负债经营。因为银行资金除了资本金以外,主要来源于客户的存款和居民个人储蓄,以及发行债券等,而这些资金是有偿使用的,到期必须兑付。由于银行是负债经营,必然产生风险,所以说:“银行是风险企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于一种资产之中,两者有个正比关系,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也越低。  相似文献   

4.
银行是国企的主要债权人和合作伙伴。在国企改革中,银行处于十分尴尬的敏感的位置。银行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改革,在国企改革中构建新型银企关系,达到既能促进企业发展,又能保证银行自身的利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当前银企关系存在着几个突出矛盾:一是银行债权保全与企业逃废债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国企改革中最突出的一个矛盾。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银行自律性的提高,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绚束下,以往那种重贷轻管、管放不管收的现象己大为改观,而且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围绕保…  相似文献   

5.
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规则。江苏“铁本项目”造成的银行风险损失告诉我们:负债率过高是风险发生的一个信号,应正确处理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严格财务分析和信用评级、设置贷款保护、加强贷款检查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银行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信息沟通,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也是防范风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加强粮油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国务院赋予农业发展银行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建行宗旨和基本职能,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政策已实施了几年,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成绩是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粮食企业挪用收购资金的问题基本消除;第二,新发放的收购贷款与新收购的粮油价值保持一致。第三,除必要收购费用外,银行贷款不必为企业垫付费用;第四,理顺了企业,财政和银行之间的资金关系,第五,银行收贷收息比例大幅度提高,改善了农发行自身经营状况,减轻了中央财政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正在企业治理结构中,高管人员激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银行做为金融业的代表又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对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均至关重要,因此,在高管薪酬激励体系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特别是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关注的核心。一、国内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现状2006年,中国银行成功在上海证  相似文献   

8.
银行贷款是德国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银行向企业董事会选派代表,同时,德国银行还可以代表小股东行使代理投票权。通过这些方式,德国银行与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银行不仅参与企业的管理,而且在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这种密切的银企关系不仅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贷款,而且能够缓解政策性波动对企业经营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学习德国这方面的经验,建立密切的银企关系,有利于解决我国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作用,减轻政策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范素芳 《山西金融》2003,(A12):22-23
中华民族素以诚实谦和、恪守信誉而著称于世。然而,曾几何时,这一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损害,社会企业信用出现了危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严重影响着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银行与政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影响着金融资产安全,已成为一种制约 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桎梏和瓶颈,  相似文献   

10.
邱庆川 《新金融》2001,(5):22-23
贴现业务是银行资金运用中的一种融资性业务,故在其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中体现了经营的流动性,盈利性和效益性,为银行的经营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业务手段和服务工具,也为银行和企业拓展了广阔的融资空间和丰厚的经营效益,深为金融,企业和广大 所欢迎。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把银行推向市场,但笔者认为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应在实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国家宏观管理与银行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宏观管理的关系,对银行来说就是按照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管好国家金融。这是由银行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银行是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政策吸收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地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因此,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桥梁杠杆作用。银行又是国家经济结算中心。全国经济运行通过银行进行结算,起到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社…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银行能够培育真正的企业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马振杰,苗忠良,胡兴盛我们应该看到在企业改革制约金融改革的同时,也应看到金融改革对企业改革的制约。没有真正的银行,也不会有真正的企业。这是因为:首先,银行的资金实行的是商品经营,而不是过去那种行政性的配给...  相似文献   

13.
资本形成、经济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冯嗣全内容提要: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合理的银企关系安排能促进社会有效资本形成这个命题进行具体论证。一方面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论证了适应企业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即银企关系也不断地向前发展,从初...  相似文献   

14.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林翊坤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风险体现在信贷方面,因为它是银行资金逆转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银行踉企业一样都要逐渐走上市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将更加突出,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尽管市场经济机制的...  相似文献   

15.
李志勇 《理财》2001,(8):43-43
近年来,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规放贷,获取非法收入或造成损失。主要是通过高息放贷,银行按法定利率明收,而将高出法定利率的利息放在下属企业进行收取。这样的贷款,很难保证贷款质量,并且,吸收存款的银行必须无条件支付利息,极易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为腐败分子侵吞国家资产创造了可乘之机。形成违规放贷的原因,一是银行受高息的诱惑,铤而走险进行违规经营,企业为了获取资金也愿意支付高息;二是一部分银行的负责人受利益驱使,瞒着组织擅自进行违规经营。   2.违规贴现…  相似文献   

16.
格林斯潘曾经说过:“银行的基本职能是预测.承担和管理风险。”因此,与其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不如说银行是经营风险.从贷款风险中获取收益的企业。商业银行一直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做着谨慎和侥幸的选择.对贷款风险管理的忽视和对高利息的贪婪造成了一次又一次银行危机。近二十年来.世界遭受的银行危机无论从规模上还是频率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  相似文献   

17.
风险控制:综合经营的必要条件 首先,中国综合经营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需要重视风险问题。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初期,也选择了所谓综合经营模式。而这是一种低级的、金融风险比较明显的经营模式。当时,金融业基本上还是以银行为主,包括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等各种金融机构几乎都从银行脱胎而来。因此,不仅银行参股投资设立了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还参股投资设立了非金融企业(例如银行参股股份公司),而且保险公司投资也设立了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有的保险公司甚至也投资设立了许多非金融企业。因此.当时的金融业特征是市场结构相对分散。虽然国有银行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中国金融业而言,  相似文献   

18.
彭嘉庆 《新金融》2001,(12):15-16
企业改制、产权变动以重组生产要素、理顺产权关系为出发点,其根本 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存在着一些对企业产权的片面认识,背离了产权改造的初衷,出现了许多扭曲的作法,给银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谨防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企业运用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使得集团公司企业问关系日渐复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大量存在,特别是某些企业严重违背会计核算原则,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掩盖投资风险,影响了银行对企业前景的正确判断和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增加了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抽取了重工制造行业2001年至2003年3年都分配现金股利和3年都未分配股利的企业各15家,分析了他们的经营业绩与是否发放股利的关系,以及发放股利的企业其经营业绩与股利发放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